网页截图
课本照片
这两天,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上了热搜,网友们都在跟人教社抬杠,人教社发文说:我们历年的版本,讲的全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但是,我们80后明明记得当时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不是证明谁对谁错,主要是觉得自己那段青春遭到了羞辱。
这个事儿还没完,又出来另一个“记忆偏差”:
现在的书本上说,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但是,我明明记得书上说的是: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
现在课本实拍
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一样,明明记得是“两小儿辩日”,也是我们80后的记忆被篡改了?
当时,我还记得我们班里的同学经常拿这句话来开玩笑。
我跟大家说说,为什么我对这句话的印象如此深刻。
当时,我们的语文老师姓郝(hao),读三声,是野胡拐乡河岸上村的,非常的严厉,让被文言文必须背下来才能下学,否则就会呵斥你。
那一天,我们自个家有个姐姐出嫁,按照我们这里的习俗,我们作为女方这边的亲戚,可以到男方家里吃流水席。
因为郭街村离我们中学不远,那时候我们都骑着自行车,于是到上午最后一节课,我们就跟班主任说了声,就去吃席了。
下午第一节是语文老师的课,我们几个人也没太在意。
到那以后,由于人太多,又临时支了几张桌子,我,杜振杰、永波几个人坐在一块,还有几个年龄大点的老太太。
结果上菜上得很慢,到最后大锅菜的时候,更是墨迹了半天,原本我们打算下午2点能赶回去上课,结果吃完饭都差几分钟两点了。
果然,我们迟到了,只好硬着头皮跟郝老师说。
老师倒也没有责怪我们,只是对我们三个说:
你们把我们上节课讲的文言文《两小儿辩日》背一下吧,背下来就回到你们的座位上,结果振杰跟永波没背下来。
我背下来了,当时还暗自高兴了一把,所以我记得非常清楚,虽然时隔多年,开头肯定是: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
但我不明白,现在的这篇文言文还在,里面的开头却变成了两小儿辩斗。
还是那句话,我们并不是说想跟谁争一个高下,而是为了证明,我们当时的记忆没有错,包括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就是斯人。
那个时候的条件很苦,很多农村的孩子每天拿着语文书在院子里边走边读,甚至在冬天的早晨读书,手指都冻肿了。
现在想想,那是我们难忘的回忆,包括语文书里的一词一句。
不纠结了,当看到很多网友都说当时我们学的就是“辩日”,而不是“辩斗”,我知道,我们一起找到了曾经的回忆。
在这里,有如此多能够共鸣的读者,衷心的谢谢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