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是处世大哲学(什么是真正的中庸之道)(1)

你理解的中庸之道是什么?

是谁都不得罪、和稀泥的老好人;还是两边都讨好、毫无原则的乡愿者?再不就是得过且过、碌碌无为,以此标榜自己随遇而安、平庸度日?

还有一种理解,就是把中庸之道视作妥协之方,在双方争执不休、相持不下的时候,给出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

如果这样去理解中庸之道,那么就把中庸理解偏了,理解小了,也把自己活偏了,活小了。

什么是“中”?

《中庸》里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阳明先生说:"中"只是天理。

“中”是天下之大本,中是天理,天理即良知,良知即是心之本体,“无所偏倚,如明镜然,全体莹彻,略无纤尘染着”。

孔子认为“中庸”是非常难以企及的境界,“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真正的中庸之道,是圣贤之道,是圣贤才能企及的境界。

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成语,可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颗别具特色的明珠。但在上千年的沿承过程中,有些成语的涵义却随着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变迁,逐渐变得模糊了起来。

“成语心解”旨在从阳明学的角度,对那些似是而非的成语涵义,做出由心而发的全新解读,希望这短短几百字,能够给予您特别的人生启示。


声明:原创文章版权归“致良知四合院”所有

任何组织、机构、个人不得擅自转载和二次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