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16年的防骗知识(满满的防骗干货)(1)

编者按

3月1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74天(闰年第7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91天。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正式确立每年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又到了,你是否还挣扎在化妆护肤的美容骗局中?你是否深陷在不良商家挂羊头卖狗肉的营销中?今天 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小编带来了满满的干货!一起来看一看,帮你省下智商税!

疫情期间常见诈骗手段

✘ “退改签”电信诈骗中窃取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转走卡内余额。

✘ 在网络平台以“采购防护物资”、“献爱心”等为幌子发布虚假信息,诱骗消费者转账,使消费者账户资金受损。

✘ 以亲友感染病毒实施诈骗。

✘ 借“献爱心”、捐款实施诈骗。

✘ 冒充网店、快递客服实施诈骗。

✘ 推销假药诈骗。

✘ 直播教育诈骗。

风靡小红书的美妆骗局

某书上的风靡一时的笔记,真是让人看起来哭笑不得:

看了16年的防骗知识(满满的防骗干货)(2)

看了16年的防骗知识(满满的防骗干货)(3)

图片来自小红书

然而,正常皮肤的细胞膜通道是两个纳米,就算极细的水分子也有2.6个纳米大小,最多只能把皮肤的角质层泡涨,如果不能及时补水,皮肤里的水分会随着水分蒸发流失,导致皮肤更加敏感受损。

看了16年的防骗知识(满满的防骗干货)(4)

图片来自小红书

珍珠粉能美白?并不能。

珍珠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就跟石灰石一样,表面的光泽是特殊的晶体结构带来的光学效果,里面虽然含有一些蛋白质和氨基酸,但未经提炼分化怎么会对人体会有美白效果?如果可以,又是从哪个途径实现美白的,是抑制酪氨酸向黑色素的转化,还是促进角质剥脱?就算珍珠里真的含有美白成分,也应该是提炼出功效成分再添加到护肤品里,哪有磨成粉就能管用的道理。

之所以被相信能美白,客观原因是珍珠粉细化敷在脸上后并不会完全被洗干净,而是残留在脸上类似二氧化钛起到即时增白的效果,这层膜一旦脱落,皮肤还是会恢复原来的颜色。主观原因是中医对其的认可,以及人们“以白美白”的传统观念,类似于“吃脑补脑”。

漂洋过海来骗你:代购骗局和出洋镀金的化妆品

你是否满心期待地等了许久,却等来了代购的假货?随着人们对海外化妆品的了解增多,越来越多的骗子钻代购这个空子,上至耳熟能详的大牌,下至小众的“网红产品”,都有层出不穷的造假现象。以下是一些辨别代购的方法:

  1. 爆款,高销量不一定就是好产品!
  2. 一旦一家代购的爆款销量甚至超过了官方旗舰店,也可能就是假货。官方旗舰店是由品牌方或者官方代理直接开设的,在这种情况下,“代购”依然拿到了那么大的货量,是值得怀疑的。
  3. 小众、低销量的代购也是可以买的。
  4. 部分小众产品,由于店铺小众,产品卖不出去损失大,造假的相对成本就高。所以,不要一概否决小众代购。
  5. 看授权、仔细对比品牌名和商标。
  6. 可以在产品方官方微博上查看授权的店铺和网站。有很多不良商家会抢注商标进行盗版,一定要认清官方授权。
  7. 看发货地。
  8. 销量很小、并不怎么突出却还是国内直邮的,很有可能是真假混卖。而国外发货或者是保税仓直邮,是可以参考购买的。

除了钻代购的空子,一些不良商家利用人们对海外化妆品的追捧,产品采用外文包装,实际却是地地道道的国货。大家可以使用国家药监局的官方APP“化妆品监管”来查询厂家信息,不交智商税。

没有独立生产线的南极人:贴牌销售

互联网电商兴起以后,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传统品牌在艰难的转型之路上摸爬滚打,达芙妮关店,美邦、森马艰难求生,德尔惠、喜得龙则已经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可在其中,“南极人”却异军突起,该品牌从单一的保暖内衣生产销售逐渐扩展到了全品类,蚕丝被、内衣、棉服、童装、冲锋衣到电推剪、卷发器、按摩棒、包包、儿童车等等,不管生产什么,销量都稳坐搜索前几名。

可渐渐消费者发现,“南极人”产品价格不一、良莠不齐,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原来,该公司没有自己的厂家,甚至没有一条自己的生产线,该公司不生产,只卖吊牌。与代工不同,“南极人”甚至连品控都没有,只要给钱就授权天猫旗舰店,还附送广告位和活动报名,如果遇到相关部门质量查处,会提供证明规避处罚。

曾经的保暖内衣四大品牌:南极人、恒源祥、北极绒、俞兆林,目前都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生产线,改以品牌授权商的模式经营,其中南极人贯彻得最为彻底,不仅没有自己的生产线,甚至在2015年就已经完全放弃实体零售和直销。也就是说你在淘宝上买到的所谓“品牌货”,很有可能只是贴上品牌标签的大路货甚至劣质商品。

骗局处处有,关键勿轻信。如果不慎被骗,切勿忍气吞声,善用举报。切不要因为嫌麻烦而放过黑心商家,拨打“12315”或者搜索本地12315投诉网站,动动手指,让消费环境多一些真诚,少一些欺骗!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大学新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