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历经2000多年的古墓,其中有多少奇珍异宝?位列世界八大奇迹之首,是整个华夏大地的龙脉所在!奢华高调的陪葬品为何没有盗墓贼敢对其下手?研究价值颇高,专家们又为何迟迟不敢开挖呢?修建皇陵的70多万人到底何去何从,都被活埋了吗?让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秦始皇陵”。----引子

秦陵地宫分布图(秦地宫到底藏着什么)(1)

大家好我是小德。每年的假期,大家都会选择出去旅游,而兵马俑景点想必大家都相当熟悉了,用来陪葬“秦始皇”的泥俑神态各异,甚至连面部表情都各有不同,而且都是按照当时军人的身姿一比一铸造的。能拥有如此规格陪葬的,从古至今也就“秦始皇”一人能做到了,陵墓里面的奇珍异宝更是让我们难以想象,传闻陵墓里的天花板更是镶满了稀有的宝石,可为什么“秦始皇陵”从来没有被盗过呢?而且国家在发现“秦始皇陵”的时候为何迟迟不敢打开一看究竟呢?

秦陵地宫分布图(秦地宫到底藏着什么)(2)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鲜血筑起的皇陵”

“秦始皇陵”从“嬴政”成为皇帝那天就开始动工修建了,也就是公元前246年,一直修到了公元前208年才修建完毕,耗时整整38年,开始修建皇陵的时候“嬴政”才有13岁,但是他一生都没有等到皇陵建成,直到“秦始皇”死后第二年,也就是秦二世“胡亥”登基的第二年皇陵才宣告修筑完成,其中消耗人力有70多万,可是后来却不见一个参加修筑皇陵的工匠活下来,那这些人去哪了?

秦陵地宫分布图(秦地宫到底藏着什么)(3)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依照秦国的法律,规定每个男丁每年都要为国家服徭役一个月,当“嬴政”开始征伐6国的时候,期间俘获了很多他国的士兵,其中大部分都被送到“骊山”去为他修建皇陵了,这时修建皇陵的工人大部分都是各国的战犯、获刑的恶徒还有服徭役的普通人。整个皇陵修了38年,前前后后不断有人被运到这里,也不断有人被运出去。

秦陵地宫分布图(秦地宫到底藏着什么)(4)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大家可以想象如此巨大的工程在那个施工条件极为落后的年代,势必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这点从考古发现的很多死囚坑就能够看出来,并且当时秦国的刑罚严酷举世皆知,也有很多人是修筑皇陵的时候犯了错误被杀掉的,死囚坑出土的很多尸骨还有带着脚镣的痕迹,有的甚至找不到头颅,可想而知当时建造皇陵的工人们过的是什么日子。后来因为修建皇陵死的人实在太多了,就需要更多的人来填补空缺。

秦陵地宫分布图(秦地宫到底藏着什么)(5)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因此不单单是秦国的罪犯,被征服的6国罪犯也被陆陆续续地运往“骊山”修皇陵。直到“秦始皇”驾崩,还有数十万的工人停留在“骊山”上赶工期。当时整个天下都被秦二世“胡亥”统治,历史著名的奸臣赵高也出现在权力的顶端,他俩本就残暴不仁,所以秦朝的政局开始动荡不已,而参加皇陵修建的人由于知晓了太多秘密,必须灭口。但是要想将所有参与此项工程的人全部杀掉,显然是不可能的。不过聪明的古代人想到了另一个办法。

秦陵地宫分布图(秦地宫到底藏着什么)(6)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70多万人的去向”

随着“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突然起义后,秦国大部分的主力还在南方与北方,关中异常空虚。为了抵挡这支起义军,秦国少府“章邯”就想调动那些修建完皇陵无处安放的囚徒们,为秦国打仗。可是当他开始调兵查验的时候,大吃一惊,这些人足足有70多万,也正是章邯的统计才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信息。70万囚徒虽然勇猛异常,但由于高层已经腐败不堪,所以这些囚徒战死的战死,活埋的活埋,尽管战后很多侥幸活下来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皇陵的一些事情,那这些知道皇陵秘密的人又被如何处置了呢?

秦陵地宫分布图(秦地宫到底藏着什么)(7)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根据后世对“秦始皇陵”的研究,专家发现当时的秦国已经掌握了先进的流水线作业,皇陵的很多构件都是通过这种方法,使流程极大的加快。比如说举世无双的兵马俑,其实就是流水线做出来的,徭役们有的生产头部,有的生产身体、胳膊、腿部等等,最后在统一组装,这让铸造兵马俑的时间缩短了不少。

秦陵地宫分布图(秦地宫到底藏着什么)(8)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这项发现也说明,秦国为了修筑规模庞大的“秦始皇陵”,将数百万工作的囚徒分布在了无数条流水线上,每个人都成为了流水线的一个部件。这些工人们没日没夜地在皇陵上工作,除了吃饭睡觉全部时间都在忙碌,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别的地方瞎逛。如此安排之下,产生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绝大部分参加修建皇陵的人,都只是知道皇陵结构的一小部分。这样一来,即便有人侥幸活了下来,也只是知道“骊山”修建了一座宏伟的皇陵,但具体里面是什么样的,除了靠吹牛,徭役们也描述不出什么东西。

秦陵地宫分布图(秦地宫到底藏着什么)(9)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以上提到的这些只是在皇陵外面工作的囚徒,参与皇陵内部建设的人,下场就没那么好了。对于皇陵来说,想要防止被盗,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墓道口了。盗墓贼一旦知道墓道口的构造,想要打开皇陵就会变得极为简单。因此那些最后进入墓室的人,就必须灭口。即便这些徭役对墓道里面的构造不是很清楚,但是只要掌握了墓道口的位置,“秦始皇陵”就好像他们的小金库,打开取宝,只是时间问题。

秦陵地宫分布图(秦地宫到底藏着什么)(10)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秦始皇陵”的工程指挥部下达了一个残忍的决定,将所有进入墓室的人全部活埋,也就是封到墓内。这个做法后来也成了历代皇陵效仿的做法,例如上世纪60年代打开明定陵后,在其中的墓道里发现了很多横七竖八的骸骨,考古专家推测这些骸骨就是最后进入墓室被活埋的人,想必“秦始皇陵”最后的工程攻坚队也是这样的下场。

秦陵地宫分布图(秦地宫到底藏着什么)(11)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对此《史记》中也记载了当时的情况,对于活埋徭役是这样写的“大事毕,已臧(zhang)一声,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这里的中羡和下羡门指的都是墓道门,全文的意思就是“皇帝在下葬以后,修建皇陵的人关闭了最里面的墓道门,当工人准备出来的时候,发现最外面的墓道门已经被关闭封死,这样一来,里面的人既不能进去破坏皇陵,也不能出去透露消息。”这一系列流程下来,便确保了没有活人能够知道皇陵内部的情况,即便有幸存的,秦二世残暴的威名可不是虚传的,总有办法让他们永远闭嘴。

秦陵地宫分布图(秦地宫到底藏着什么)(12)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传闻中皇陵的内部”

既然没人能活得出来,那么司马迁是怎么知道皇陵内部的结构呢?大家来看他《史记》中记载的另一件事,说在刘邦攻入咸阳城内的时候,大家都在抢钱抢女人,萧何却带着一队人直奔秦国丞相、御史等高官的府邸,将他们的藏书全部拿走。因为在这些书中有关于皇陵的蛛丝马迹。但是却发现这些书中没有一点关于“秦始皇陵”的记载,因为按照当时“秦始皇”的残忍与多疑,焚书坑儒时的冷血,高官们家里敢藏皇陵的结构图,那真是嫌小命太长了。即便有一点信息,最多也就是只言片语,皇陵真正的情况,甚至在皇家的藏书都不会存在。

秦陵地宫分布图(秦地宫到底藏着什么)(13)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所以说皇陵内的景象,司马迁也不知晓,他《史记》中记载的信息也就是推断和猜测,也就是说今天大家从网上找到的“秦始皇陵”内部景象,都有待考证,那司马迁对皇陵内部是怎么描述的呢?“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治骊山”这没什么好解释的,因为“骊山”就在那杵着,几千年也没有动过。“”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秦陵地宫分布图(秦地宫到底藏着什么)(14)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穿三泉下铜之椁”,意思就是挖得很深,棺椁是用铜来制作的,这个倒是有可能,当时统一六国收天下之兵,用这些个兵器打造个棺椁绰绰有余。“令匠作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至于墓道中的机关,有些牵强,从古至今我们发现的帝王皇陵,数不胜数,其中不乏规模巨大,耗资亿万者,但也没见哪个里面真的安装了机关,难道是这些帝王不懂得防盗?不是,是因为靠安装弓弩机关来防盗,对于经验丰富的盗墓贼来说根本就没有用。

秦陵地宫分布图(秦地宫到底藏着什么)(15)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至于“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这些是当时秦国有钱人墓葬的标配,司马迁这样写,别人根本挑不出什么毛病。司马迁描述的一大段话中,也就是“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有点难猜,不过以如今对“秦始皇陵”土壤的检测,还有司马迁所掌握的历史资料来看,还是比较靠谱的。

秦陵地宫分布图(秦地宫到底藏着什么)(16)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说到底,司马迁对皇陵的描述只是让大家保持一个想象力而已,具体陵墓在哪里,墓道有几个门,门是从哪开的,谨慎的司马迁也是万万不敢下笔的,要不然规模庞大的兵马俑他怎么没在书中提起一个字呢?看来,“秦始皇”为了守住自己的地下王国,真的是煞费苦心!尽管后人猜测不断,但也无人敢贸然开挖皇陵,甚至连墓中具体怎么个构造都没人能知道,古今那么多盗墓贼也没一个能够打开皇陵一探究竟。我国在发现皇陵后更是直接保护了起来。

秦陵地宫分布图(秦地宫到底藏着什么)(17)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不挖呢?”

第一就是明定陵那个惨痛的教训在前!众所周知,在新中国建立以来,对于开挖皇陵这件事一直很是谨慎,到目前为止只开掘过一个皇陵,就是明世宗定陵,但因为当时的技术不够成熟,导致陵墓被挖开后墓中大量文物被氧化损坏极为严重,彻底失去了恢复的可能。更让人难受的是,明世宗和他的后妃棺椁上的金丝楠木,本来是极其珍贵的宝物,但是却被当时无知的考古人员当成破木头,劈开当柴火烧掉了!这种种失误实在令人叹息!

秦陵地宫分布图(秦地宫到底藏着什么)(18)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第二就是墓道内部构造不清楚,贸然开挖难度巨大。对于考古工作来说,只要是发掘古墓,势必都会造成一些内部结构的损坏,但如果有详细的信息或者图纸的话,这种破坏就会被缩小到最低范围,但是如今专家们掌握的资料,和我们了解的差不多,可以忽略不计了。贸然开挖的话势必会对其中很多结构,甚至其中的古董都会造成损坏,这些损坏当然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秦陵地宫分布图(秦地宫到底藏着什么)(19)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第三就是关于其中的水银了!根据司马迁的记载,虽然墓中的机关弓弩有待考证,但水银确实有极大的可能是存在的,我们都知道水银是剧毒,而且在0℃左右就会开始挥发,墓中要是真如传闻所说有那么多水银,可能已经挥发的差不多了,如果考古人员贸然进入的话,必然会受到不必要的伤亡,所以我们还是研究明白再去为好。

秦陵地宫分布图(秦地宫到底藏着什么)(20)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第四就是民族感情了,作为千古一帝,“秦始皇”在大家的心目中地位都不低,尤其是皇陵的所在地陕西,当地的民众更是把“秦始皇”视为骄傲,视为保护神,因此要是开挖的话,首先当地人的意愿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秦陵地宫分布图(秦地宫到底藏着什么)(21)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除了这些问题外,存在的问题还很多,这里小德就不一一细数了,小德觉得啊以现在的条件来看,“秦始皇陵”的开采难度太大,如果真的强行开采的话一定会得不偿失,而“秦始皇”作为第一个统一中原大地的伟人,我们也应该尊重他,让他能够安稳的“沉睡”下去吧!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科技可以发展到,在不挖掘“秦始皇陵”的条件下,还能让大家一睹“秦始皇”的真容以及其中的奇珍异宝。

秦陵地宫分布图(秦地宫到底藏着什么)(22)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好了,本期文章到此结束,大家对“秦始皇陵”有什么看法呢?你们觉得它的构造是什么样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如果喜欢小德的文章,请给小德点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