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刘晓林

在我的案头放了一摞印制精美的书,这些书里的文字、图片包括编辑、排版全部是我一人的劳动成果。我也没有想到,自己还有这样的本事,到了晚年,成了一个“全能的”出书人。

经典版美篇书

怎样做好美篇(我的美篇书)(1)

既然要出书,就要有一个序,这真是个头疼的事。请谁来写呢?想来想去,一没有关系,二不愿求人,干脆自己动手写个“自序”吧。下面这段文字就是我的开场白:

自 序

我的自传体美篇就要成书了,一本书总得有个序吧,求人不如求自己,自己给自己写序,少了些肉麻的吹捧与浮夸之词,对自己半斤八两、实事求是即可,没有任何的压力,想咋写就咋写,信马由缰,好坏他人不用评说。

首先我想感谢《美篇书》这一便捷形式,免除了我为了出书而四处奔走、打点人情、动用外力之劳,坐在家里,只需劳神自己的手机,动动手指,一个精美的、图文并茂的书,便随之“诞生”了。

退休后,我断断续续地写了近五百篇的随笔,内容庞杂。大体可分为这样几个板块:“部队生活”、“家庭亲情”、“旅游经历”、“社会杂谈”等。没有人给你布置任务,写作的热情全部来自内心的冲动与激情。我的一位教授姐姐曾给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如果不想衰老过快的话,就请保持住自己的激情。我的母亲在她的晚年也告诫过我,不要丢掉了写作的爱好,这个爱好可以让你的生活变得有意义。

我记住了她们的话,决心要用笔去记录过去以及现在的所见所闻。当我拿起笔的时候,过去的生活如同电影般在眼前一幕幕地回放,如果说过去的那些脚印已变成了一串串珍珠,那么捡拾这些珍珠该是多么愉快的一件事情啊!每当我进入写作状态时,就会有一种心如止水的感觉,没有杂念、忘记烦恼,通过手指的敲击,一篇篇小文便“流淌”了出来……

当写到已经离开我们的爸妈时,他们的音容笑貌仿佛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当写到自己从军的经历时,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活就像开启了一幕由自己主演的话剧;当写到旅游所到之处的时候,每一处的惊喜和足迹似乎又身临其境地重演了一遍……

我把这几年写的随笔经过梳理,分为了八个篇章,以“情”字为主线依次展开。这八个篇章的题目分别是:《女兵情结》《军旅情浓》《战友情深》《父母情真》《儿女情长》《山川情趣》《凡人情谊》《桑榆情怀》。

经典版美篇书封面

怎样做好美篇(我的美篇书)(2)

每一次动笔,都是一次情感的投入,都是一次历史的回溯。每一次都会让我仿佛回到了出发的原点,和那些久违的过往生活又一次地“握手”。我要把有限的记忆和局部的生活尽可能的记录下来,把我的青春留在黑白照片里,把我的历史留在笔墨文字中。

这就是我写的《自序》,没有用任何词句来渲染那八个篇章,包括全书的三十多万字,都是用最平凡的语言,写出了自己对历史的回顾、对记忆的保存、对过往的记录。

美篇书的“自序”部分

怎样做好美篇(我的美篇书)(3)

许多战友都看过我写的随笔,也有不少战友向我提过同样的建议——出书。以前我之所以没有动过心,那是因为自己没有这样的能力。自从知道通过制作“美篇”就可以印制成书后,我便开始动心了,于是“蠢蠢欲动”地开始尝试。第一个美篇书是为战友晏英制作的《英之歌》,随即又为战友刘汉生制作了《西藏之行》。如此这番地经过几番实践和探索,终于成就了我那八个篇章的美篇书。因此,我要感谢我的战友们,是你们热心地阅读,给了我信心;是你们的真心鼓励,给了我决心!

32开软面美篇书

怎样做好美篇(我的美篇书)(4)

在我的美篇书里,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对军人生活的回顾,当兵的历史,是我一生的荣耀!不论我走过多少地方,也不论我认识了多少人,军队生活、战友情谊永远是我生命中的“精华”部分!我将永远用我的笔去记录生活,让生命的轨迹留在字里行间!

作者简介:

刘晓林,山东人。1970年入伍,原武汉军区测绘大队中校工程师。1993年转业到武汉大学工作,2008年退休。业余爱好写作,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记录身边的人和事。

怎样做好美篇(我的美篇书)(5)

编辑|贡嘎(李光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