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浩然气,成三达德——纪念张养浩诞辰七百五十周年

元世祖至元七年,大约寒食前后,张养浩字希孟,诞生在一个富裕的平民家庭里。所谓不朽,在于以有限的生命成就永恒的价值,让世间一股浩然正大之气,化作超越时空的精神财富。打开《元史》中张养浩的列传,便从传主的少年时代,抓住几个细节刻画出其精神底色,预示着一生的不凡。济南 张养浩墓 一代鸿儒的事业,从文学中发端。张养浩墓碑 养浩然气,成三达德。籍此张文忠公诞辰七百五十年之际,谨颂诗章,酹酒前贤灵前: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张养浩纪念碑在哪里(从平步青云到激流勇退)(1)

七百五十年前,一颗璀璨的星辰,降临在济南的时空。元世祖至元七年,大约寒食前后,张养浩字希孟,诞生在一个富裕的平民家庭里。当他走过一个甲子的风尘,最终魂归故里,极具哀荣:朝廷考其一生行能,追封滨国公,谥文忠。于是在今日天桥区北园,于“水月松风”间,留下了后人永远凭吊的张公坟。他是一代学者,一代名臣,一代文豪,在饱经忧患中,一路追寻着立德、立言、立功的彼岸,如果把这一生的成就归于一体,也便是一代鸿儒。所谓不朽,在于以有限的生命成就永恒的价值,让世间一股浩然正大之气,化作超越时空的精神财富。作为济南后学的我们,正是守卫这笔祖产的门人。

历史的长河,星汉灿烂。万古长夜之中,历代中国史家总是以寥寥数笔,勾勒出星辰的寒光。打开《元史》中张养浩的列传,便从传主的少年时代,抓住几个细节刻画出其精神底色,预示着一生的不凡。

人物的开篇是“幼有行义”,不仅拾金不昧,而且追及同为道路之人的失主,完璧归赵。廉洁,乃为政之本,使权力为民所用;不贪,乃人生之宝,使人生不失本真。在政治浊乱的元代,这种品格尤为可贵。“年方十岁,读书不辍”,乃至父母担心其身体健康,预示着传主一生的学问修养,为异日挺身庙堂的忠言谠论、载酒江湖的锦绣诗篇,打下了深厚基础。后生可畏,后生可贵。孟子说:“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可贵的是精勤不已的品质,足以让千里马远行千里;一个小小少年,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能够沉潜其中乐此不疲,可畏的是超然的才气。

“太古淳风叫不还,荒祠每过为愁颜。苍生有感歌谣外,黄屋无心揖让间。”当十七岁的张公游览家乡的舜祠,凭吊“天下明德之始”的舜帝,写下了这篇《过舜祠》的诗作。在开辟中华文明的征程中,龙山文化时代舜耕历山的往事,在中华文明的源头灌溉着城市文化的根基,使济南以舜城自诩。张公的少年时代,距离金元递嬗的动荡不过半个世纪,正值元世祖横扫六合之秋,作为人文胜迹的舜祠,不免再次沦为“荒祠”。但所谓“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在少年张公的心中,已经为太古“醇风”的远逝而顿生“愁颜”。品味诗作,在儒雅与诚挚之间,已经隐隐透露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抱负。

君子一以贯之,小人朝三暮四。其间的差别,在于君子有精神的皈依,有不变的初心,以信仰的力量在人生的风浪中确乎不拔,而小人只能在利害的尘沙中随风偃仰。孟子云:“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用张公的话说:“故君子之学,以明理自信为贵。”这就是信仰,由自觉而自立,应该是支撑张公取得一生成就的最大力量。

一代鸿儒的事业,从文学中发端。仅仅二年后,青年张公凭着一篇描摹济南山水的《白云楼赋》,盛名不胫而走,传抄到山东按察使焦遂手中。慧眼识珠的前辈,破例召见了这位年未弱冠的年轻人,并荐为东平学政,开始了张公三十年的宦海生涯。一代宏才,注定属于更大的舞台。至元二十九年,二十三岁的张公北游大都,凭着卓越的文章与才能,再次获得了平章政事不忽木的赏识。在这位朝廷高官的推荐下,张公入职礼部令史。壮志所在,平步青云的张公依然不治产业。一日偶病,不忽木亲至家中探问,见家徒四壁,不尤感叹“此真台掾也!”

可以想见,在京十年之间,青年张公不仅砥砺了才干,也结识了更多贤达,以其才德兼备赢得了更多认同。元成宗大德九年,张公由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从基层开始主政一方,得以施展抱负。真正的儒者,从来不只是空言无实,附庸风雅,而在勇于立身行道,善于经世济民。

《元史》对张公主政堂邑,同样只拣选了几桩貌似简单的事例。上任伊始,摆在张公面前的第一个难题是“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县太爷的官邸素称凶宅。而一介书生的张公并不信邪,不仅“竟居之”,而且针对当时辖区内鬼神迷信盛行,各种“淫祠”林立的弊端,雷厉风行,“首毁淫祠三十余所”。对横行多年的黑恶势力李虎集团,“旧尹莫敢问”,张公重拳出击,“尽置诸法”。断然几笔,写出的是大智大勇。唯儒者之勇,不在于血气之勇,维其通达事理,守正不移,故勇于自信,勇于任事,不为淫邪所惑,不为强暴所惧。针对法制实施中的弊端,张公毅然“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废除了刑满释放人员频繁到官府报道的旧制。这一笔,写出了“仁”字,阐扬的是中国法治文化的忠恕之道。

张养浩纪念碑在哪里(从平步青云到激流勇退)(2)

张养浩纪念碑在哪里(从平步青云到激流勇退)(3)

张养浩墓碑

养浩然气,成三达德。栖身鹊华之阳,云庄松月近在咫尺,却让我突然想起远在荆楚屈原的《橘颂》。籍此张文忠公诞辰七百五十年之际,谨颂诗章,酹酒前贤灵前: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圜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脩,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胡春雨,天桥作协副主席,齐鲁晚报副刊签约作家,济南民革文史研究会、南充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天桥新阶层联谊会建言献策委员会、山东鹊华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诗词研究会、山东散文学会、济南作协会员。荣获济南出彩统战人,山东民革、济南市委统战部参政议政先进个人,济南民革思想宣传先进个人,本栏目荣膺齐鲁壹点年度十大壹点号。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