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唐宋诗醇》。知:知道,明了;解:懂,明白;一知:知道得很少,理解不深刻。
宋朝有一位名叫陈师道的诗人,很爱苏轼的诗。他读过苏轼的一些诗后,便武断地说:苏轼的诗,是先学刘禹锡,后学李太白。到了清朝,他的这个说法遭到否定。
在乾隆十五年间,由乾隆皇帝“御定”了一个选集《唐宋诗醇》。这个选集共四十七卷,其中选录了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宋代苏轼、陆游等六大家的诗。选集在各家前有总评,各篇后亦常有编者评语。在评论苏轼的诗的时候,《唐宋诗醇》有这样几句话:“轼乎独立千古,非一代一人之诗也;而陈师道顾谓其初学刘禹锡,晚学李太白,毋(音 wú 无)乃一知半解欤(音 yú于)!”意思是说:苏东坡的诗,有他自己独特的地方,是百家中的一家,绝不能当作某一个时代、某一个人的诗来看;陈师道对苏东坡的诗的评价是不准确的。说苏诗早期学刘禹锡,晚期学李太白,是对苏东坡的诗学习、了解不够的一种说法。
根据这个故事,人们就引出“一知半解”这个成语,比喻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