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工业革命的开始,也是人们大量利用各种常规能源的开始。随着现代化工业的迅猛发展,人们也发现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正在急剧变化。现代空气污染问题的研究源于室外空气污染。1952年12月,泰晤士河河谷地带大雾笼罩,烟雾弥漫,一连几日无风,能见度极低。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断积蓄,不能扩散,造成人们呼吸困难,眼睛刺痛,流泪不止。4天时间4000多人死亡,2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陆续丧生,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经过50多年的研究,人们早已认知伦敦烟雾事件的煤烟污染问题,并且对空气污染的成因、影响因素和代表性危害都有了全面地认识。同时,控制空气污染的方法或措施也不断完善,并形成了与室外空气污染控制相关的产业。

采用科学的办法对待室内空气问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上半叶,1939年美国成立了工业卫生协会(AIHA),这标志着生产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受到社会关注。对非生产场所,如住宅、办公室、会议室、教室、医院、旅馆、图书馆、候车(机、船)厅等室内空气的关注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北欧和北美,正是在那个时期提出了室内空气质量(IAQ)的概念。当时,促使人们关注室内空气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和环境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加强;二是空调开始普及,为了节省能源,建筑物密闭程度不断提高,门窗开启时间越来越短,空调新风量也相应减少。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外大规模出现建筑装修热。北欧、美国和其他国家先后开始大量使用甲醛制品,如用脲醛树脂和酚醛树脂作原料制成胶粘剂、墙缝填充剂和多种人造板材等。大量甲醛释放到室内,很多居住者出现了急性刺激和急性中毒症状,甚至引起中毒性肝炎或是过敏性紫癜。这些问题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于是,工业卫生、环境保护、化学化工和建筑装潢等专业的工作人员围绕着甲醛污染问题,相继开展了环境监测、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毒理实验、工艺改革及相应的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

同时各种化学制品也开始涌入室内,导致室内化学污染物浓度提高,于是长期在室内滞留的人群常常感到不适。1976年发生了一起军团病事件,引起有关国际组织、政府部门以及科学界的高度重视,提出了“病态建筑综合症(SBS)”和“军团病”等新问题和新概念。人们逐渐发现室内空气污染与哮喘和肺癌等疾病的发病率的上升有着密切关系,并注意室内环境质量不一定比室外好,甚至比室外更糟。

20世纪80年代美国EPA的总暴露量评价方法学研究(TEAM)提供了一个全面评价室内和室外暴露对人体总暴露贡献的模型。这个研究得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对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说,通常情况下,室内污染源对人体总暴露的贡献远远高于室外工业污染源,各种建筑及装饰材料成为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要危害,经确切的测定证实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要高于室外2~5倍。而且由于现代人平均有80%~9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长期在室内工作、生活、学习,会出现眼红、流涕、嗓痛、困倦、头疼、恶心、头晕、皮肤瘙痒等综合症状, 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把这种病理反应正式称为“病态建筑综合症”(Sick Building Syndrome)或“办公室综合症”。

与此同时,室内空气质量的管理机构也开始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形成,如美国环保局于1988年在其空气与辐射司下设立室内空气品质程序办公室,1995年又与较早设立的氡分部合并成立了室内环境处,并附设了两个与室内环境相关的国家实验室,在相关部门设立了室内环境的监管、执法机构。随着发达国家对建筑材料的规范和检测,挥发性化合物污染在欧洲和美国、日本等国家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西方研究者把注意力有转到了生物污染方向来,室外花孢子等引起人群的过敏反应得到重视。如今,美国的学校里都设有室内环境协调员,管理和督导室内环境质量的监测和控制。法国政府也于1999年底成立了国家室内空气监测站,并从2001年开始,每年在全国选择1000个监测点,对典型室内场所的氡、铅、霉菌、过敏源、VOCs、人造矿物纤维、杀虫剂及烟草烟雾等10多种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并向公众通报检测结果。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也于1998年在其环境署内设立了室内环境主管部门,并于1999年公布了楼宇的IAQ指南。在室内环境管理机构的指导下,室内环境立法也开始进行,到目前为止,欧美各发达国家,亚洲的日本、韩国和我国香港地区,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已建立比较完善的室内环境法规。

随着人们对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日益重视,有关IAQ的国际会议也持续召开。世界卫生组织首先于1979年召开了室内空气品质与健康国际会议,1984年和1986年由欧洲共同体和ASHRAE分别召开了IAQ会议。1991年ASHRAE与国际建筑研究学会(CIB)联合举办了首次健康建筑与IAQ国际会议(Healthy Building/IAQ’91 ),到2005年已召开了10届。与会人员有建筑师、房产业主、建筑材料制造专家、暖通空调专家、卫生学家、管理及政府部门人员等。其中1997年10月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会议将建筑按功能分为学校建筑、办公建筑、公共建筑和住宅等4类。将全球按气候划分为8个气候区,北京和纽约、柏林等属于多雨的、冬季气温低于0℃、夏季温度高于22℃的第4区。2001年该会议在我国举行,会上第一次提出中国的室内空气品质,提出现阶段主要解决室内的污染(装修后化学污染)。

2004年3月IAQ国际会议的中心内容是:制定IAQ性能标准,支持健康环境。本次会议是在2003年SARS流行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会议论题涉及以下范畴: 医院中通风需求的评估和期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用于提供室内环境和居住者的健康状况;估计医院中的化学和生物污染;对医院通风技术方面的评价和室内空气质量管理策略;化学和生物恐怖袭击对于医疗控制影响和相应的措施。2005年的IAQ会议又一次在我国北京举行,会议内容系列地按室内环境要求、污染物产生、污染物传播、室内污染治理及污染物对健康影响的学术体系安排。

以上就是IAQ室内空气品质国外研究的初衷与发展,对于国外与国内IAQ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当前,改善IAQ已经成为了国际上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围绕着这一关键点也在不断更迭传感器、检测仪、监测仪、监测系统、控制系统等改善及控制类科技产品。目的就是将IAQ变得可控、可调节,以此全面改善人们的健康及降低由于IAQ不良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瑞德摩尔空气净化原理(IAQ室内空气品质国外研究的初衷与发展)(1)

IAQ室内空气品质国外研究的初衷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