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圣诞日有什么习俗(传说农历二月十九)(1)

传说农历二月十九,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之日。据《封神演义》中所讲,观音大士原为元始天尊弟子中十二上仙之一,名慈航道人,后皈依佛门,修成观世音菩萨。由于观音大士慈航普度,在人间广施功德,所以深受人们的尊敬与爱戴,因此世人也尊称他为“圣中活佛”。在丰台镇东大街的路北,原有一座专门供奉观世音菩萨的庙宇,名曰“观音堂”,当地人也称“慈善公所”。传说观音大士原本在南海洛伽山出家得道,故此佛像应该是坐南面北,而观音堂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建筑,人们从正门(南门)进入佛堂后首先看见的是观音大士的背身,因此当地人又称之为“倒坐观音”。在旧社会,每到农历二月十九这一天,丰台镇都要举办盛大的烧花船活动。活动的宗旨,一方面为恭送观音大士返回南海洛伽山庆祝万寿,另一方面也表达当地人们对观世音菩萨慈航普度、大慈大悲的无量功德的感念之情。

庙会活动一共为期三天,从二月十七开始至二月十九结束。三天的主要活动分别为花船游街、信士敬香顶礼朝拜、游街烧花船。民国时期,慈善公所内设有私塾,庙会时都要放假三天。

二月十七这一天的早晨,附近的百姓就纷纷进城观看热闹了,一些精明的商家也趁机大搞营销活动,在整个东大街以及周围的胡同两侧都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东大街两侧摆放的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除去这些日用品外,最抢眼的就要数儿童玩具了,各种木制的刀、剑、枪、马,用秫秸扎成的风筝、风车,以及用黄泥捏制的各种小动物、不倒翁,仅卖儿童玩具的街市就长达一百五六十米,吸引小孩子们纠缠着大人抢着买这买那。

庙会首日的主要活动是花船游街。花船是恭送观音大士返回南海所用的座驾,长约10余米,宽约2.5米,船身是用竹竿扎成的骨架,四面围上苇席,苇席上面糊有黄纸,船身画满了海水疆牙和蛟龙戏水的图案。花船的船头上是用苇秆扎成的开路鬼,上面也糊着彩纸,面部绘成蓝面、赤发、獠牙,左手提着铜锣,右手举着锣槌,形象极其骇人。开路鬼后面是四值功曹分立在两侧,再往后左面是骑着梅花鹿的男童,右面是乘着仙鹤的女童,人们称之为鹤鹿童子。鹤鹿童子的后面是一位金面韦驮,手持降魔宝杵,威风凛凛。金面韦驮后面,在花船的正中央是一个两米多高的佛龛,佛龛内便是观音大士的坐像了。观音大士的圣容端庄而慈祥,左手捧着玉净瓶,右手持杨柳枝,作施洒甘露状。观音大士的身后,红孩儿和龙女分立在左右。花船船尾扎的是一位老渔翁,在船后掌着舵。花船一般要在庙会前十几天扎好,然后就安放在天一水会东会的水机房内。民国时期,花船的扎制工作主要交由郑宝忠、张玉柱两位艺人完成。

二月十七的早上七八点钟,参加花船游街的人员便纷纷到慈善公所内集合了,然后由会头分派任务。活动开始后,先在慈善公所内的观音像前焚香叩拜,然后会首持香率领众人来到花船停放处,由八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将花船由水机房抬出,人们称之为花船出坞。八名抬花船的小伙子均是在全镇挑选的标准美男子,他们一个个身着彩衣,头戴方巾,显得英姿飒爽。花船出坞后,首先抬到慈善公所东三百多米的万泰店门口。这时,参加花船游街活动的二十余道花会早已在此列队恭候了,花会队伍从万泰店门口一直排到东大桥附近,足有二百多米。当会首宣布活动开始后,只听见一阵急促的锣声,游街活动就此拉开序幕。

游街队伍的前面是二十余道花会,按照中幡、架鼓、舞狮等的传统次序边走边表演,吸引得各地前来围观的群众将丰台城拥得水泄不通,街道两边的墙上、房上都爬满了观看热闹的乡亲。花会队伍的后面紧跟着就是花船仪仗队,走在最前面的是一名十五六岁的少年,手中高举着花船游街的大督旗,接下来是两个棒小伙子抬着一口大锅走在花船的前面,大锅里盛着人们投放的燃香和用锡箔纸折成的元宝。花船队伍的两侧各有十余名十二三岁的男童围绕着,手中打着各色彩旗。花船游街的路线是从东大桥开始的,先由东大桥桥西往北,沿着塔后街、财神庙胡同进入北大街,再往北折向西穿过广裕胡同到达还乡河沿儿,然后再沿着河沿儿街南行通过西大桥,顺着西大街前往关帝庙。游街队伍在关帝庙前表演一番后,就又沿着西大街返回,经西大桥南折沿河沿街过龙王庙,经南石闸子穿过南大街至天尊阁前,再沿天尊阁后街到小东街穿小东门进入南大街,最后由南大街北行至大十字街,再沿东大街返回观音堂。游街结束后,人们将花船抬回到东会水机房内,人们称之为花船入坞。

花船游街时,无论走到哪家门口,各家门口都有人手持燃香迎接,然后向观音大士持香叩拜,再将燃香扔进花船前面抬着的大锅里。还有一些人家用锡纸折成很多金锞子、银锞子、金元宝、银元宝往花船内抛撒,作为向观音大士祝寿的进献。

花船游街的活动一般要到中午十二点左右结束。当天下午,慈善公所内是男士信徒烧香许愿的时间,在礼的男信士们轮流在观音大士佛像前叩拜、燃香祷告。庙会期间,慈善公所院内高搭彩棚,殿宇内法器齐鸣,庙内的尼姑和信士们还要一起念诵经文。

二月十八这一天,主要是女信徒们烧香许愿的日子,这一天男士是不允许在慈善公所出入的。庙会三天中,也是善男信女们积德行善的大好时机,人们有的往功德箱中投放钱币,还有一些木匠,借此机会为死去的穷苦人捐薄皮棺材,施功累德。那个时代,人们对“种德收福”的说法深信不疑。

二月十九这一天,是烧花船的正日子。早上七八点钟,慈善公所内首先要举行盛大的祭拜仪式,善男信女们要轮流在观音大士佛像前行三拜九叩大礼。然后花船出坞,仍由八名男子抬至万泰店门口,由二十余道花会引领举行游街活动。这次游街的路线与上次不同,花船先沿着东大街向西直奔十字街,再由十字街转往南大街,然后出南门由镇外绕到董家大坟附近(现丰台八一管件铸造厂南侧)。花船落定后,要保持船头向南,船尾向北。这时,二十余道花会都停止了演奏,顺次由东、北、西三面将花船围拢起来。临近中午时分,会首高举火把,叩拜已毕,然后将花船点燃。随着花船点燃,所有的花会同时表演,一时鼓乐齐奏、鞭炮齐鸣,善男信女们则全都拜伏于地,默默祷告,一起恭送观音大士顺利返回南海洛伽山。据老人们讲,每当花船点燃之后,便会刮起北风,人们都说是观音大士施展法力,好乘北风坐船返回南海。待花船燃尽,烧花船活动也就此宣告结束,参加活动的主要成员要返回慈善公所集体吃一次素斋素宴。

在庙会期间,善男信女们也都要斋戒三天,以示对观音大士的崇敬和笃信,丰台镇烧花船的活动一直保留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