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者无言隐于心痴者无虑显于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1)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One who shows themselves off does not shine.One who is self-righteous is not respected.One who boasts about themselves will receive no credit.One who is arrogant shall not flourish.

主观臆断的人,是不明智的;

自以为是的人,是不能被彰显的;

自我夸耀的人,是没有用的;

自高自大的人,是得不到尊重的。

懂者无言隐于心痴者无虑显于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2)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综上所述,从道的角度看待上面这些行为,就如同人吃饱了以后还在吃一样,是多余的行为。这些行为会成修行者的累赘,妨碍修行。圣人不积,不为物累。

有道的人正因空无一物,内心光明,故有道的人不会如此处理事情。

“自见”、“自是”、“自伐”、“自矜”,在修行者看来,也是不能同于道的行为,是多余的。修行者当时时自省,勉力戒除。

懂者无言隐于心痴者无虑显于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3)

“自见者不明”,一定程度的自我表现固然应该有,但这一定要有一个度。过了头的自我表现不仅不会让人称赞,反而会让别人觉得幼稚,没有深度,让人厌烦。没人喜欢一个成天炫耀自己优点的人在身旁,甚至很多时候过于炫耀还会招来祸患,如老子前面所说的“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自是者不彰”,即自以为是的人得不到认可。被别人认可是每个人的渴望,真正能做到无名无欲、宠辱不惊的人毕竟是少数。

懂者无言隐于心痴者无虑显于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4)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和前面两条的道理是一样的,就是要人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书》上说“满招损,谦受益”,《诗》上说“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论语》中说孔子“温良恭俭让”,都是要求人们要懂得谦让之道。

如果一个人总是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只怕是要事与愿违。如果这个人已经很高明,别人慢慢自会看清楚的,又何须处处炫耀呢?自古以来,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比比皆是,大多因为骄傲自大,过于狂妄,最后功败垂成。这些轻躁的举动、自炫的行为都是反自然的行径,短暂而不能持久,故需慎之又慎。

懂者无言隐于心痴者无虑显于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5)

“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这些德行让本来有功、有能的美好的一面变得丑恶,所以是不好的,应该要摒弃。这些事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也许只有老子说的能致虚守静的得道之人才能做到。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反思自己,是否保持着一颗谦虚谨慎的心,是否曾在哪些地方骄傲自满了,每日多加省悟,好的地方要懂得精进,不好的地方要懂得及时改正,始终保持一颗谦虚谨慎的心,才能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积极向上。

懂者无言隐于心痴者无虑显于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6)

欢迎大家品读中华大家读书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获家庭更幸福,事业更成功!

感恩万佛之祥光照耀,感恩神天共佑!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谆谆教导!

感恩大家的帮助,愿大家身体健康,心想好事成!

愿所有众生喜悦、安康、幸福、富足、丰盛、一切圆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