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马四行政村已并入马涧村,辖马涧自然村一部分和包苛塘.矮脚山二个自然村。有户口280户,人口988人。基本范围是老街的下半部分以东至水果之乡新牌楼,余庆堂以南直至胜山。包苛塘是水口殿前一养有珍珠的池塘,后来村民在塘边建房,而矮脚山在沿水口殿而上有一小水库,村民在山脚沿水库边建房,各自然村基本上是相连成片的。

金华兰溪市马涧镇(兰溪市马涧镇马四村)(1)

马涧胜山脚下圆洞门

村民以方姓为主兼具李.周.陈.刘.项.金.王彭.盛等多个姓氏。宋代以前的原居民已难考证,李姓较早,据传在马涧一地已繁衍了近千年,后裔有分布塘边.应村门坑坞.黄泥山.白沙一带的上李村等。而方姓南宋末自溪源村分衍而来与附近各家族和谐共处至明代中期时已发展成为较大的家族,与邑城的望族郑.唐.赵等连姻,成了兰溪北乡的名门巨族。长毛之乱后本地人口锐减,田地荒芜,清同治光绪年间温台客籍纷至沓来,马涧的王.刘.金.麻等姓皆是那段时间迁来的,而本县的盛姓自下陈岭下.周姓自河西下舒.彭姓自金华山沿的富竹坑或工或农也有迁来马涧,共同开发繁荣着马涧这千年古镇!

金华兰溪市马涧镇(兰溪市马涧镇马四村)(2)

马涧镇入口

马四村尚存有明代贞节牌坊.圆洞门.水口殿等名胜古迹。有条清澈的渠道自大樟畈迤逦地经过马涧胜山脚下,此处原为马涧村的水口所在地,胜山不高但是峻峭,早年间古树参天,马涧地形相对平坦,地形呈上高下低的倾斜,也为改善村风水及其他方原因,在胜山脚下水口,明代方门潘氏太婆在此建造了圆洞门,洞门上面又建有文昌阁。还建造了水口殿,种植樟树,在村内修建老祠堂。马涧村有生死不离圆洞门的说法,就是迎亲要从此洞门进,去世后从洞门出的习俗。

金华兰溪市马涧镇(兰溪市马涧镇马四村)(3)

山水马涧

村民以经商务农为主,杨梅.苗木.莲子.香瓜为其特色产品。附近高脚山上遍植杨梅树,各个上山路口都有水泥路相通,列有序号通往各个杨梅园,山上也建有大棚杨梅基地,山脚在马坞路口后畈自然村处建有杨梅研究所,服务于当地果农,增产促收!

金华兰溪市马涧镇(兰溪市马涧镇马四村)(4)

山水马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