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李白所指的“一夫当关”的关,就是蜀道上享有“天下雄关”的剑门关,位于四川广元剑阁县剑门镇的古蜀道上。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紫气东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

剑门关关隘处于大、小剑山的中断处,其状如门。大剑山两侧陡峭的石壁连绵数百里,形成一道天然城郭,至关口突然中断,留下一道狭长的隘口。隘口两壁石崖高耸,成了入川的必经之道。2008年汶川大地震让我们记住了一个名词“龙门山断裂带”,剑门关关隘就是受龙门山断裂带活动的影响而形成的。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紫气东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2)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里的蜀道泛指穿越大巴山和秦岭之间沟通蜀秦的南北道路。自古以来,先民们经过无数次踏勘,在秦岭和大巴山之间踩踏出穿山越岭的七条主要道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穿越秦岭;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穿越大巴山。这些道路,历史上统称为蜀道。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紫气东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3)

剑门处在金牛道的最险要处,立石为门,修筑关楼(剑阁),成为重要的军事要塞。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紫气东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4)

关于金牛道(剑门蜀道),有许多传说故事。大意是说战国秦惠王时期,蜀王不降秦,秦军亦无道攻蜀。但蜀王好财,于是秦设计,凿刻五石牛,并在石牛屁股后面放上金子,让蜀人以为牛能拉金。蜀王以为然,即发卒千人,领五丁力土拖牛回蜀,道成乃通,这就是“石牛粪金,五丁开道”为金牛道的故事。金牛道是古蜀道的主干线,又名剑阁道。金牛道在战国时期已形成,其具体线路已难确考,但古今之路线都以“择易而行,择捷而道”为特点,与今之金牛道线路应大体符合,景区内有一段金牛峡栈道。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紫气东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5)

剑门关景区线路示意图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紫气东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6)

剑门关景区南入口剑阁牌坊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紫气东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7)

关楼(剑阁)始建于三国时期诸葛亮。诸葛亮见此关隘险要,其状如门,于是建关门把关通行称剑门,有1700多年历史,素称“蜀北屏障、两川咽喉”。关楼屡毁屡建,在冷兵器时代的上百次战争中从未被正面攻破,无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赞誉。景区立诸葛像。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紫气东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8)

三国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姜维败走汉中退守剑门关,3万大军驻扎在关口、营盘嘴、小剑山等广大地带,抵抗曹魏钟会13万大军,坚守3月有余。在蜀军主力相持于剑阁之时,魏军邓艾采用迂回战术,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小道,凿山开路,奇袭四川江油兵临蜀都城下,后主刘禅向魏军投降,姜维不得不离关诈降钟会,后因反叛失败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姜维封平襄侯。景区有平襄侯祠、姜维墓。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紫气东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9)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紫气东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0)

剑门关景区大美风光

大穿洞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紫气东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1)

一线天、石笋峰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紫气东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紫气东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3)

剑门玻璃栈道也可以这么玩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紫气东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4)

梁山寺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紫气东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5)

位于大剑山峰顶。大剑山古称梁山,故以之为名,传为梁武帝萧衍修真之地。梁武帝是南朝历史上有名的“菩萨皇帝”。梁山寺始建于唐代,历代多有毁建,现存寺院为清代复建。

为了让游客有惊悚体验,景区建有两条险道,“猿猱道”和“鸟道”。李白《蜀道难》中感叹“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紫气东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6)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紫气东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7)

瞧这妹子,一路爬过来耗费了不少胆略,歇一歇,总算快爬到头了。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紫气东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8)

休说蜀道难。蜀人能吃苦,看看这些背夫,看看川妹子,看看川爸爸。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紫气东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9)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紫气东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20)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紫气东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21)

景区天梯峡栈道

天梯峡又称“后关门”、“银牛峡”,峡名源自北宋王安石诗句:“剑阁天梯万里寒”。幽深的峡谷呈深“V”字形,风景秀丽,峡内建有栈道、索桥和高空滑索,俯望、仰望之,也令人胆寒。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紫气东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2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紫气东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23)

Tips:

剑门蜀道核心景区主体包括“剑门关”与“翠云廊”两部分,分别售票。翠云廊至今保留一段剑门古蜀道。古道原貌依旧,全长百余公里,青石路面宽敞平坦,道旁8005株千年古柏为路人遮风避雨,成为古道最有力的见证和重要的标志。翠云廊古称剑州路柏,民间称“皇柏”。传古柏为张飞所植,亦称“张飞柏”。翠云廊景区离剑门关景区10km。休称蜀道难,莫错剑门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