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小寒林图

【年代】宋

【作者】佚名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语音文案:寒林这个词有两层意思,一个是说秋冬的树林、林木,唐代的王维有诗写到:“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还有一层意思是梵语的音译,弃尸之处。在唐代玄应法师的《一切经音义》的第七卷中写道:“尸陀林,正言尸多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而画家们也常以秋冬的树林、林木,为题作画。宋代李成留下的作品中就有《寒林图》,而同样是藏在台北故宫的一幅宋代寒林题材的画,却没有落款不知道是谁的作品,被人们称为《小寒林图》。画中近处是山涧,涧水不深,有人相互扶助着涉水而过。四周山石间杂树丛生,郁郁葱葱;远处山峦耸峙,隐现在烟云中的寺庙殿堂,屋脊犬牙交错。

山居夏日插图(聆听艺术宋佚名小寒林图)(1)

宋 佚名《小寒林图》局部

此幅〈小寒林图〉并无名款,以画风论,为北宋李成一系“寒林平远”山水。画面构图采取“平远”形式。画石,以淡墨卧笔、层层皴染坡石。画面右上角画有一群鸿雁;左下角画两策杖老翁且行且谈,一童挑担相随。

《小寒林图》的近处是山涧,涧水不深,有人相互扶助着涉水而过。四周山石间杂树丛生,郁郁葱葱;远处山峦耸峙,隐现在烟云中的寺庙殿堂,屋脊犬牙交错。尽管此图为后世摹本,但也能反映李成山水画的气势和风貌。画山石多用披麻皴,重于勾擦和渲染,“皴擦甚少面骨干自坚”;画树干用线勾,色淡,由山石的深色衬出,画树叶多用点虱法,浓淡得宜,疏密有致,不过,此图不用蟹爪画法(也是摹本的缘故)。此图与其他的诸如《晴峦萧寺图》的“寒林”之作还有所区别,严格说来,称之为“小寒林”是不确的。

山居夏日插图(聆听艺术宋佚名小寒林图)(2)

宋 佚名《小寒林图》


山居夏日插图(聆听艺术宋佚名小寒林图)(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