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是一个“年轻”的象形字

古时遮雨的雨具写作“繖(sǎn)”

,意为“散开的丝布”,“伞”的读音由此而来。

唐代,人们发明了一个新的象形字“傘”来代表雨具。此象形字包含了“伞”的要素,上面的“人”像“伞盖”;中间的“丨”像“伞柄”;中间的笔画是支撑伞的“伞骨”。后来“傘”进一步简化成“伞”。

古代“伞”常用于宫廷仪仗,老百姓称其为“罗伞”。按官阶高低不同,罗伞的大小和颜色也有所不同。如皇帝出行用黄色罗伞,表示“荫庇百姓”

“伞”现时在人们的生活中仍然不可或缺。“伞”既表示“挡雨或遮阳的用具”,也表示“像伞一样的东西”,如降落伞、滑翔伞。课文中我们村的那棵枫树就好像一把很大很高的绿色太阳伞,它用绿荫遮蔽了村里的渡口。

古代眼睛的象形字(汉字思维伞)(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