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圣哥达峰(Alps, Mount Sait Gotthard),全长1360公里,流经瑞士、奥地利、德国、法国、荷兰等9个国家,流域面积22.4万平方公里,最后在荷兰鹿特丹注入北海。莱茵河流域是欧洲主要的经济命脉,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代表的多个工业区沿河分布,内河航运十分发达。

莱茵河水污染事件发生后的应急措施有哪些?(莱茵河水污染事件)(1)

莱茵河周边工业区

瑞士第三大城市巴塞尔(Basel)位于莱茵河湾和德法两国的交界处,几大化工集团都集中在巴塞尔,是化工、制药产业发达的地区。

莱茵河水污染事件发生后的应急措施有哪些?(莱茵河水污染事件)(2)

莱茵河水污染事件发生位置

一、事件经过

1986年11月1日深夜,位于瑞士巴塞尔市的山德士公司(Kern & Sandoz)的一个化学品仓库发生火灾,装有剧毒农药的钢罐爆炸,硫、磷、汞等有毒物质随着大量的灭火用水流入下水道,排入莱茵河。

Tips:山德士公司,最早可追溯至1886年,最初以生产染料为主。1917年开始进行药物研究与生产。1996年,山德士与汽巴-嘉基(Ciba-Geigy)公司合并重组成为现在的诺华集团(Novartis)

爆炸发生后,共有1246吨各种化学品被灭火用水冲入莱茵河,其中包括824吨杀虫剂、71吨除草剂、39吨除菌剂、4吨溶剂和12吨有机汞等。

有毒物质形成70公里长的污染飘带,顺着莱茵河向下游流去。化工厂赶紧用塑料堵塞下水道。但是8天后,塞子在水的压力下崩脱,几十吨有毒物质又流入莱茵河,再一次造成污染。

莱茵河水污染事件发生后的应急措施有哪些?(莱茵河水污染事件)(3)

被污染的莱茵河

11月21日,位于德国巴登市的苯胺和苏打化学公司(Badische Anilin-und-Soda-Fabrik)的冷却系统故障,又使2吨农药流入莱茵河,使河水有毒物质超标准200倍。这次污染使莱茵河的生态受到了更严重破坏。

Tips:巴登苯胺和苏打化学公司,是一家德国的化工企业。1952年,也就是现在的巴斯夫集团(BASF)利用其公司简称并对其重建,开发了一系列的农业化学产品。

二、事件影响

(一)事件造成约480公里范围内的井水受到污染影响不能饮用。瑞士、德国、法国、荷兰等国沿岸城市沿河的自来水厂、与莱茵河相通的河闸全部关闭,改用汽车向居民定量供水。

(二)莱茵河上游的鳗鱼全部死绝,整个莱茵河160公里范围内50万尾鱼被毒死,并造成了之后数年河里无鱼可捕的后果。由污染直接造成的损失达6000万美元

莱茵河水污染事件发生后的应急措施有哪些?(莱茵河水污染事件)(4)

莱茵河大量的死鱼

三、事件原因

(一)当时工厂的的包装技术是用塑料片覆盖无机颜料普鲁士蓝(学名:亚铁氰化铁),然后使用火焰喷灯进行收缩包装。普鲁士蓝易燃,在燃烧时呈现“无烟,无火焰,缓慢发展的发光”的现象。工人没有意识到明火已经点燃了包装的普鲁士蓝。经过几个小时后,发光过程演变成致命的火焰引发火灾和爆炸,污染物质随着灭火剂、消防水流入莱茵河中。

(二)从1950年起,由于莱茵河航运发达,在其周边建设了大批化工、冶炼企业,这些企业从莱茵河取水,同时又将大量生产废水排进河里,仅德国段就有约300家工厂将大量的酸、染料,铜、汞等重金属,去污剂、杀虫剂等污染物排入河中。

莱茵河水污染事件发生后的应急措施有哪些?(莱茵河水污染事件)(5)

莱茵河周边工厂

(三)行驶在莱茵河上的轮船排出的废油,两岸居民倒入的污水,以及周边农场的化肥农药等都导致莱茵河水质急剧恶化。据不完全统计,莱茵河中的各种有害物质达1000种以上,使得莱茵河曾一度成为欧洲最大的“下水道”。

四、事件处置

(一)该事件发生后,瑞士政府致信各受害国表示歉意,欧共体也专门开会讨论此次污染事件的善后办法,并采取了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防止悲剧的再一次发生。

(二)相关国家召开了关于巴塞尔火灾及其对莱茵河水质影响的部长级特别会议,法国环境部长要求瑞士政府赔偿3800万美元,以补偿渔业和航运业所遭受的短期损失、用于恢复遭受生态破坏的生态系统的中期损失以及在莱茵河上修建水坝的开支等潜在损失。

(三)瑞士政府和山德士公司表示愿意解决损害赔偿问题。该公司还采取了一系列相关的改进措施,成立了“山德士-莱茵河基金会”以帮助恢复因这次事件而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向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捐款730万美元用于资助一项历时三年的恢复莱茵河动植物计划。

莱茵河水污染事件发生后的应急措施有哪些?(莱茵河水污染事件)(6)

治理后的莱茵河

此次事件在莱茵河周边所有国家激起了一阵保护莱茵河的宣传热浪,通过了《莱茵河行动计划》,包括让鲑鱼、鳟鱼等珍贵鱼类重返莱茵河,保证莱茵河可作为饮用水的水源,持续减少沉积物污染,不断改善生态状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