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岳华山洞,周围三百里,名为“总仙洞天”,在华州华阴县,由真人惠车子治理。

三十六洞天 七十二福地(七十二福地解密第四洞天之西岳华山洞)(1)

华山山脉是深层侵入岩体的花岗岩浑然巨石,位于陕西华阴县南,北临渭河平原,东望黄河,南依秦岭,西通西安。华山为五岳中的西岳,主峰海拔2160米,在五岳中居第一位。华山雄伟奇险,壁立千仞,群峰挺秀,以险峻称雄于世,自古以来就有“华山天下险”、“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据说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也有“华夏之根”之称。

华山被称为“西岳”与东岳泰山并称,最早见于《尔雅·释山》一书。西岳这一称呼据说是因平王东迁,华山在东周王国之西,故称“西岳”。秦帝国建都咸阳,西汉帝国建都长安,都在华山之西,所以华山不再称为“西岳”。直到东汉建立,华山又恢复了“西岳”之称,并沿用至今。

华山地处黄河中游流域,与黄河一起孕育了中华民族。据历代专家学者研究考证,古代华夏文明主要聚集在以华山为中心的方圆500千米范围内。

由于华山位于中国版图的最中央,又称“中华山”。中华山周边聚居的民族又称“中华山民族”。这一成果首先被孙中山所引用,创立“中华民国”。后杨度质疑“中国”和“中华”的看法,章太炎在《民报》第十五号上,发表著名的文章《中华民国解》,驳斥杨度的看法,并对孙中山提出的“中华民国”国号进行了解释和分析。章太炎引经据典,广征博引,从历史文献中找到很多直接和间接材料,指出只有“中华民国”这个称号才是最好最恰当的国号,是最佳的选择。为新生的国家寻求文化和传统意义上的支撑,显示其合法性和正统性。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鲁迅作《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一文中曾说:“至于今,唯我们的‘中华民国’之称,尚系发源于先生(指章太炎)的《中华民国解》,为巨大的纪念而已。”

华山自古就是一座道教名山,目前华山仍留存有大量与道教有关的文物古迹,有洞七十二个半,宫观二十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相传道家老子曾到过华山,华山北峰的“老君犁沟”,传说是老子用犁开辟的。是中国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王重阳和郝大通等,都曾在此修炼。(射雕英雄传的人出现了)

华山自然景观共有320余处。其中著名峰岭78座,有五大峰,即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中峰玉女,南峰落雁,北峰云台。五峰中南峰最高,海拔2154.9米,为五岳中最高峰;东峰海拔2096.2米,西峰海拔2082.6米,中峰海拔2042.5米,北峰最低,海拔1614.7米,东、西、南三峰鼎峙,直插云霄,远眺如同一朵盛开的石莲,人称“天外三峰”。

1982年,华山被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1年,华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四十佳旅游胜地之一;1999年,华山被中央文明委、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4年,华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2011年,华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7年6月29日,华山荣膺“2017中国最受欢迎旅游景区”殊荣。 华山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地点。“中国黄河50景”之一。

华山,最有名的莫过于金庸先生的华山论剑了,就在华山北峰,因峰顶有一平台,又名云台峰,在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里,它是“华山论剑”的发生地。先峰顶有金庸题写的“华山论剑”四个大字,为华山增添了传奇色彩!

长空栈道位于南天门外,是南峰到东峰之间,是华山第一天险。修路者在峭壁上凿出石孔,孔中楔进石桩,石桩之间铺上宽约40厘米的木板,游客通过这里,必须身贴崖壁,手拉铁链,脚踏木板,侧身缓慢向前移动。

“自古华山一条路”。指的就是华山峪,此峪道全长12.5公里,有9567级台阶,这条路途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著名险道,千尺幢人称“太华咽喉”,它共有370个台阶,坡度为70度。百尺峡高46米,石阶91级。老君犁沟深不可测,有石阶七百五十多阶。

真人惠车子在一千年前来到这里寻找灵树种子,从而与华山结下情缘。据说灵树种子在西峰南崖,这一千年间惠车子为了到达西峰南崖而练成云风行功。

望岳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