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1)

南安市英都镇: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

近年来,南安市英都镇坚持以产业兴旺为支撑,以历史文化为底色,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率先迈开整镇推进乡村振兴步伐,先后获得中国水暖(阀门)基地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拔拔灯、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等7张“国字号”名片,并成功入选省级文明乡镇、省级乡村振兴特色镇。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2)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3)

一、点燃“三把火”,照亮乡村振兴前景图。

“组织之火”。市领导牵头建立整镇推进工作专班,通过“党建 ”模式,生成共联共创项目12个,撬动各方投入资金4500多万元。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4)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5)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6)

“规划之火”。聘请清华海峡研究院等国内一流团队,运作13个镇级、79个村级整镇推进项目,年度总投资3.1亿元、1.4亿元。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7)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8)

“文旅之火”。布局全域乡村旅游,今年来“七岩八院”等网红打卡点吸引游客30多万人次。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9)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10)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11)

投入600多万元建成洪承畴文化公园,做活名人旅游经济。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12)

编撰出集《革命老区南安英都的红色记忆》,培育红色文化品牌。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13)

二、奏好“三部曲”,吹响乡村振兴集结号。

产业兴旺“开场曲”。争先复工复产,规上企业21家、中小微企业103家复产率100%。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14)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15)

发展连片粮食种植600多亩,采用“土地托管”“代种代管”“土地流转”等方法,恢复80亩撂荒地耕种,实现耕地“零撂荒”,获得《福建日报》头版报道。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16)

环境整治“进行曲”。率先推进裸房整治,推行“政府推动 银行降息 村级审核 群众受益”四级联动模式,以贴息贷撬动村民整治资金,180多幢裸房“穿新衣”“增颜值”。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17)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18)

裸房整治前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19)

裸房整治后

乡风文明“交响曲”。成功创建省级新时代特色文艺示范基地,是全省唯一一个摄影类创作基地。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20)

文明创建带出好乡风,群众自发践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神事不办”60多场次。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21)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22)

三、赋能“四张图”,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科技产业宏图。建设中国(南安)高端阀门智造基地,总投资50亿元,可新增产值10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岗位超1万人。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23)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24)

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10000亩高标准农田,打造2个泉州现代水果产业园。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25)

生态风貌导图。“一村一景”打造特色景观,种植释迦、莲雾等树苗12万多株,构建四季有花有果的生态植被格局。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26)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27)

并投入3000多万元完成石龙溪6公里生态改造。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28)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29)

和谐民情底图。建立镇村组三级矛盾纠纷快查快调机制,今年来及时调处矛盾纠纷42起。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30)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31)

牢牢守住安全生产红线,今年来围绕房屋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开展自查自纠,立查立改安全隐患116条。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32)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33)

全民抗疫彩图。90多名“天使白”医护人员通宵达旦开展核酸检测。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34)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35)

1000多名“活力橙”镇村干部坚守抗疫一线。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36)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37)

35名“迷彩绿”退役军人驻守路口排查劝导。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38)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39)

800多名志愿者“爱心红”投身社区防控,牢牢守住“零传播、零感染、零病例”底线。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40)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41)

四、下好“三步棋”,走宽乡村振兴富裕路。

“人才”先手棋。引进福建农林大学科技特派员团队,打造“合作社 学校 农户”模式,开展乡村振兴培训2000多人次。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42)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43)

发展“归雁经济”,招引在外企业家、行业精英各类人才30多人返乡创业。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44)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45)

“村财”突破棋。采取“深挖”资源要素、“联合”共建共赢、“盘活”三资资产、“自建”产业项目、“撬动”社会资本”等5大措施,壮大村集体经济。第一季度15个村村财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3个村超20万元。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46)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47)

“脱贫”致胜棋。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发放抗疫资金和物资100多万元,先行救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群众。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48)

南安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整镇推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49)

来源:镇宣传办、魅力英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