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流销售额(线下客流下滑30KA)(1)

最近,各大零售商陆续公布了2021年的业绩,永辉收入下降-3.8% 毛利下降2.4% 其他人人乐、苏宁、家家悦都出现了负增长。

卖场超市的客流不断下降,已经成为趋势

对于企业的管理者和重点客户团队来说,面临一个难题

对于现代渠道的卖场、超市、便利店还要不要投入?

1、从市场、渠道、消费者角度看,需要投入

1)从市场环境看

2)从消费者看

3)从企业角度看

A、从企业收入来源看线上和线下的现状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一下快速消费品企业的收入来源,

大部分企业的收入主要还是来源于线下,很多企业线上业务只占10%左右。

那如果不在线下投入,只靠线上,如何达成收入目标呢?

线上主要还是资本的推动,并且有媒体的推波助澜

B、对于大多数企业,线下仍然是主要的投资渠道

首先,现在传统的、大的品牌商绝大部分业务依然来自于线下,线上零售确实对线下造成了冲击,但是它不会完全替代线下业务。

这里有消费者选择的问题,现在是消费多元化的时代,卖场、超市、便利店分别对应了不同的消费场景,销售额权重会变化,但它们是不会消失的。

如果放松对线下的投入,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你线上获得的增量能不能弥补在现代渠道里损失的销量?

当然,现在品牌有了线上这个宣传阵地,但是大品牌不会单独押宝线上,或者单独线下,一定是选择多渠道发展策略。而且,线下更加直接,体验感更强,这是线上宣传无法比拟的。

品牌在线下渠道的存在,不仅是为了带来销售,更承担了强化消费者对它的体验和认知的作用。

无论是销售,还是宣传,现代渠道都是品牌商不可能放弃的阵地。跟以往不同,你需要通过投入产出分析,确保把资源投入到销量高的门店。

客流销售额(线下客流下滑30KA)(2)

2、企业不想投入的原因分析

1)已经制定了押注线上的策略,或许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投资策略

2)投入后效果不好

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在KA管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现象一:零售商专业性强,企业的团队能力有限,造成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在卖场、超市、便利店业态中,连锁性的零售商都是非常专业的。反而品牌商方面,在面对这些专业客户的时候,在客户管理理念、专业操作方法上面都有很多提升机会,这使得他们在新品进店、年度合同、消费者促销、陈列、应收账款等方面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所以,企业向现代渠道投入进去,但结果并不好,这往往会导致一个结果,品牌商说:我投了很多资源进去,总是出问题,为什么却不赚钱,甚至亏钱?

在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能力上面都存在问题,会导致零供双方进一步的矛盾和冲突。品牌商对KA客户,包括卖场、超市、便利店等的负面印象加深,使得合作关系的基础遭到了很大的破坏。

客流销售额(线下客流下滑30KA)(3)

现象二:企业的业务模式决定了通过经销商去运作这些现代渠道客户

由于企业的经营模式是以经销商为主,不想自己的团队人数太多,打算以最小的成本做成生意。

其实经销商的专业水平是有限的,零售商又很强势,这样会造成品牌商、经销商和零售商三者之间产生很多问题,比如门店执行、促销执行、合同执行、超期账款等等。这些情况会让品牌商非常头疼。

KA管理是非常专业的事情,很多品牌商在KA管理的理念和专业方法上都有所欠缺,造成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导致他们对KA的重视和投入都是不足的。

结论:企业在投入上,恰恰相反,很多品牌商说,我花了这么多钱,但是我没有获得相应的销量和利润。

不是投入不足,某种意义上是投入过量,或者叫投入产出不匹配。

这取决于品牌商的KA管理水平。实际上,品牌商如果有一支专业的客户管理团队,采用专业的方法,在业绩、费率上面会比一般的品牌商要好很多。

客流销售额(线下客流下滑30KA)(4)

什么样的做法是专业的和可以操作的

品牌商做好KA管理的5项指标和3个原则

1、衡量一家企业的KA管理,我们会看5个指标:

销售收入、市场份额、经营利润、门店执行、订单满足率。这五项指标缺一不可,把五项指标都做好需要专业的团队和专业的方法。

第一,销售收入增长率

你的增长率是不是快过行业水平?比如说行业增长5%,你增长多少?或者在一个卖场里你的增长率是否超过品类的平均增长率?是否超过客户的增长速度?例如整体增长2%,你是-2%,还是 4%?数据很容易说明问题。

第二,市场份额

在一个渠道或一个卖场里,同品类中你跟竞品相比,市场份额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比竞品份额增长快还是慢?

第三,门店执行率

在一个品类里面,市场执行率是不一样的。在同一个客户系统中,一线城市门店和三线城市门店的执行率是否一样?

第四,利润率

你卖给客户100元的产品,除去各种费用和成本,你在这个客户那是盈利还是亏损?利润率是多少?跟公司整体利润率水平比如何?

第五,订单满足率高

这个指标反应品牌商从生产、仓储、物流、市场、销售、财务等环节的综合服务能力。真正做好KA管理,不能只做好其中一两个指标。

客流销售额(线下客流下滑30KA)(5)

企业比较普遍的现象只注重销量和市场份额两个指标。其实这五项指标是相互作用和制衡的,不仅要销售增长高,还要盈利、市场表现要好、市场份额高、客户服务水平高。

需要公司有很好的客户管理理念、专业的操作方法和懂KA运作的团队。

用指标来衡量一家企业的KA管理水平,这些指标其实都是结果,关键是我们需要通过何种方式来获得这种结果

2、衡量企业客户管理的水平看三个原则

线下渠道仍值得重点投入,品牌商要做好KA管理,提升投入产出比,我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很重要:

第一,公司管理层对客户的理念上面,需要有一个变化。

我们要想明白一件事儿:这些重点客户对你来讲,是敌人还是朋友?是跟你一起做生意的合作伙伴,还是你争我夺的对手?

公司要达成业绩目标,重点客户的贡献不可缺少,在正常的生意环境下,通过三十多年的行业发展看,“合作才能共赢”是需要遵循的客观规律。

第二,你需要有专业的人。

在跟卖场、超市、便利店的合作当中,你需要有专业的人,就是你懂得怎样跟客户打交道。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人天生适合做KA管理,而有些人就不能根据生意的需求,总结出来一套能力模型,系统性地阐述需要哪些能力。

这里说的不是懂得如何沟通和谈判的个体,而是掌握一整套专业方法的团队。

第三,你要有一套完整、专业的操作方法。

专业的人之所以专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拥有专业的工具包,我们在业务操作的链条上都有不同的流程,不同的工具。

客流销售额(线下客流下滑30KA)(6)

3、联合生意计划是理念、能力、方法和投入的综合体现

刚才说到,品牌商对大客户的理念要发生变化,它们是品牌商的合作伙伴,一起创造业绩和利润的合作伙伴。这其实就是“联合商业计划”的理念。

“联合商业计划”是一套完整的、专业的操作方法,需要品牌商和零售商的相互配合,需要专业的人去操作。刚才讲的理念、人才、方法三个方面,其实都可以体现在这个计划里。

通过这个计划,双方设定共同的目标,例如销售额、毛利率,甚至是市场份额,双方达成一致,用彼此合适的市场操盘方式,协同配合,有好的产出,结果让双方都满意。

品牌商跟不同层级、不同级别、不同体量的零售商都可以去做“联合商业计划”。区别在目标的高低、KPI的种类多少、操作的难易程度。

比方说,这个客户有51个门店,那个客户有300个门店;这个客户覆盖一个省,另外一个客户覆盖全国。

底层的东西是一样的,双方参加的人数和层级不同,合作内容是简单还是复杂,根据合作对象的能力、覆盖范围等,视具体情况而定。

品牌商KA渠道的专业化管理是亘古不变的话题

客流销售额(线下客流下滑30KA)(7)

写在最后:

“红利不再,生意难做”,这是很多企业当下的真实感受。

其实红利在的时候,很多企业也没有抓住机会,只是多了一些销量而已。

可以看到,重点客户管理具有非常专业的特点,需要具备客户管理的理念,管理的方法和专业的团队,用五项指标进行考核。

所有的综合能力会在联合生意计划中进行充分的体现。

重点客户管理实战系列文章将非常专业、系统地介绍重点客户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各种新零售的业态出现,大家都在忙着拥抱,逐新很重要,但是守住基本盘更重要,守住基本盘靠的是精耕细作,靠的是升级管理。

掌握了重点客户管理方法,可以在复杂变化的市场中,以不变应万变,获得持续健康地生意增长。

接下来,我将推出KA管理的系列实战内容,为行业企业提供参考,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