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文端祖籍福建闽南石狮,祖辈漂洋过海讨生活,小本生意养家。现在卢文端是香港商界鼎鼎有名的录影带大王和豪宅大王,身家资产数十亿。

卢文端自七十年代建立卡式录音带生产线八十年代取得JVC专利权,生产录音带每年产量高达1.8亿盒,盈利颇巨。

千万富豪回访记(录像带大王卢文瑞发家史)(1)

后来,卢文端进军地产,先后购买出售知名豪宅,如深水湾道37号、南湾道12号及浅水湾99号,皆引人注目。一进出,卢文端更赚得盘满钵满,被人称为“豪宅狙击手”。

卢文端对超级豪宅感兴趣的原因很简单,他认为香港富豪比比皆是,如果有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物业出售,且位置和风景俱佳,便一定会脱手。但卢文端坦言他做地产生意属于业余爱好,真正让他获得满足感的,是他投资多年的工业事业。

卢文端祖籍福建闽南石狮,祖父辈于清末民初时便漂洋过海,远赴菲律宾谋生。起初,祖父仅能当小杂工,但中国人生性爱创业,后来就经营起小本生意来。

当时,祖父大清早五、六点便起床,挑着一桶桶豆腐到街上叫卖。后来祖父回乡结婚,婚后又再返回菲律宾经商。

卢文端追忆早年与母亲流落香港时说:“父亲其后也跟祖父移居菲律宾,直至抗战胜利后,亦跟祖父样,回到闽南娶妻,故此我是在福建出生的。记得我七、八岁时,母亲决意到菲律宾与父亲团聚,岂料途经香港时,竟获悉菲律宾出现排华浪潮,我与母亲便滞留香港。不过,促使母亲放弃赴菲律宾找父亲的原因,还是因为父亲为了名正言顺地在当地取得合法执照做生意而跟一个菲籍女人结婚。当母亲得悉一切之后,只好带着我留在香港生活。”

卢文端童年时在港的生活算是过得不错,因为其父在菲律宾经营木材生意,每月都会汇1000披索给卢文端母子作生活费(相等于200港元),所以他们母子二人的生活总算是过得充裕。

卢文端的中学生涯是在福建中学度过的,他坦言,当年生性顽皮,亦无心向学,中学尚未毕业便想着到社会工作

千万富豪回访记(录像带大王卢文瑞发家史)(2)

“回想起上学时,我已经常常逃学,其时,乡间一个任教中学的叔叔,算得上文化水平高,他眼见我终日无所事事,便劝我回国念书,因为国内风气较佳。结果我回国念了两年书,但因遇上wen hua大革命,我被批斗,头发给剪短了,喇叭裤又被撕毁,吓得我连夜逃回香港。”

卢文端返回香港后,便在父亲与同乡朋友在官塘巧明街合资经营的益泰玩具厂工作。当年,卢文端年轻力壮,在厂内不管是叫人厌恶的喷油工作,又或者是刻板的啤机工序,他都一手一脚的干,只有文书工作例外,因为他全不感兴趣。

1974年,卢文端自行创业,利用自己积蓄的1万元,加上父母借子他的5000元,再向银行贷款合共6万元,与弟弟卢文烟一起创办罗文贸易公司。

当时,由于卢文端乡音未改,故此在注册处登记时,职员误把卢写为罗自此之后,卢文端的罗文公司便正式经营起恤衫、手袋、童装、工艺品和花边等产品,荣利集团亦由家山寨厂慢慢蜕变成为今天的大企业。

“七十年代初,卡式录音带由于体积细小,方便携带,因而逐渐流行起来。我记得那时仙杜拉的《啼笑姻缘》一曲风行,我灵机一触,想到生产录音带的利钱可能更好,加上眼见不少厂商以家庭式生产录音带,根本不成气候,于是利用10万元资金,在柴湾招顶了一家录音带厂,我们就是以四部旧机器开始,并动员母亲、太太,全家入投入生产。”

千万富豪回访记(录像带大王卢文瑞发家史)(3)

进入八十年代,录影机大行其道,同样,录影带的需要也大增,加上我们取得JVC的专利权,所以生意好到不得了。况且本港只有三、两间同类型的录影带厂,竞争不大。JVC拥有VHS制式录影带的发明权,其他人倘若没有这生产执照是不可生产该产品,尽管合约规定每生产一盒影带,就要付上0.1美元给JVC,以目前而言,可能是费点,但那时却一点也不贵,因为八十年代生产录影带的售价可高达80元,所以我们乐于付出这笔钱。

尽管生产录影带的黄金期已过,但点文端对前景仍然乐观。他认为八十年代售卖影带的利润可算是暴利,卖一卷,可赚一卷。但是八十代的产量很低,每间厂每天不外是生一万卷左右,最多亦只有两条生产线。现时荣利集团每月产量已超过一千多万盒,究其原因,是因为不少落后地区或者发展中国家,录影机和录影带仍未普及,所以市场尚未饱和。

卢文端说:“录影带的造价不过是2元左右,在美国,普通牌子的录影带售1美元,但出厂价不过是几毫子美金而已。另外,录影机售价也日趋便宜,2000至3000元左右便可购得一部。不过,奇怪的是,日本、南韩,甚至昔日香港厂商的对手台湾,不但没有生产录影带,还得要成为我们的客户。这种转变无非是因为当地工资和租金都比香港贵,竞争力不及香港。我们几乎将90%的生产线迁入国内,这样一来,生产成本便得以降低。

卢文端不光是录影带大王,也是豪宅大王。他先后购买、出售的知名豪宅皆使人触目。原来卢文端早于二十多年前已从事炒楼”活动。

千万富豪回访记(录像带大王卢文瑞发家史)(4)

“1976年,我已经开始做小规模式炒楼’,当时,一层楼的售价不过是10万元左右,我一买一卖,这几年间,总算赚到一点钱。其实,若说幸运的话,应该是在1981年后,那时息口一直趋升,高峰期曾达21厘。

恰巧那时我正想扩大工厂规模,遂将物业沽售套现,幸好我出货时息口才16厘,息口示见顶,我已无货在手。我之所以能及时走避,部分原因是自己性格比较知足,做生意手腕较为保守,总之,自觉赚得心目中的利钱便已知足。”

卢文端坦言做地产生意赚钱太容易,满足感反而不及从事工业投资。他更向记者展示他脸上的绉纹,还称自己满脸沧桑。他又强调称,因为搞工业要用尽脑汁来处理各种技术和成本控制的问题,所以赚回来得一分一毫,更有意思。

另外,我们且看看卢文端买卖豪宅的“伟迹”。卢文端近十年来一直居于南区,对这区认识透彻。他曾居于赤柱佳美道20号,与已故歌星邓丽君为邻(佳美道18号)。上手业主是台湾影星汤兰花,转让价为1700万元,面积8000平方尺,平均每平方尺2125元。与此同时,卢文端亦曾持有浅水湾南湾道12号的无敌海景大屋。

“该物业座落于浅水湾畔,背山面海,我购入后曾兴建了一自动电梯直达海滩,又修筑了一小码头以供停泊游艇。南湾道12号三面环海,可饱览深水湾、浅水湾、南湾及中湾。

居于南湾道十四号的冯秉芬亦是我的邻居。我选购物业时,首先考虑的是地点和景观,最重要是自己觉得舒适自然,价钱反而不计较。我买下该物业后,一些行家亦认为我买贵了300万元。该物业的风水极佳,我入住后一切顺景,但后来成功车行的邓成波摧同母亲一起来省视两次,极欲购入该物业。”

卢文端本来不打算出售该物业,但1989年前后,他又购入了深水湾道三十七号巨型大宅。原来深水湾道三十七号原是由合和集团胡氏家族所持有,当时地产市道略为停滞不前胡氏叫价4800万元出售该物业,卢文端还价4000万元,并准了1000万元支票随时让对方兑现。

千万富豪回访记(录像带大王卢文瑞发家史)(5)

“三十七号地盘面积约2万多平方尺,也许当时市道欠佳,在我还价后的二十天,胡氏终于愿意出售该物业。本来该物业可面向深水湾大部分景色,但当我购入时,三十七号并无景观可言,因为原业主建造了一堵20尺高的围墙,另外又种了大株大杉木。因此,我决定改建该大屋,谁知该围墙厚达3尺,还用粗钢筋及水泥建成,外墙并铺上特厚麻石,可能因为对方是建筑师出身,建造的墙似乎异常坚固,结果花了不少时间才能完成这次“大手术”。我将海景大厅装上了落地玻璃,亦特别安装美国红外线保安设备,以防外人潜入。以景观而言,三十七号较三十五号为佳(郭鹤年最近以2.5亿元向何东家族购入的大宅),因为三十号的景观被三十九号遮挡(三十九号亦为郭鹤年持有的物业)。不过,地盘面积无疑是三十五号较大。

1994年前后,卢文端本不欲出售深水湾道37号,但乐声电子李志和找得怡高物业代理,出动了经纪找上门,并拿了1000元支票,表示乐声电子愿意出价1.98亿元购买三十七号。但卢文端想也不想便拒绝了,其后对方再出价2.18亿元洽购,并将支票交到卢文端的律师楼。本来卢文端仍不为所动,但他毕竟是个触角锐利的商人,他眼见地产形势不妙,而且恰巧卢氏母亲患上食道癌,要动大手术,卢文端弟弟卢文烟建议找风水先生批算下,风水先生亦认为卢氏应迁居。结果,由卓德设计师行做中间人,三十七号才最终得以落入李志和手中。

之后,卢文端再次出击,购买了浅水道99号古堡式大屋,购入价为1.36亿元上手业主为黛丽斯国际的罗杰伦。卢文端对此物业赞不绝口,他认为以同类型的物业而言,实在是少之又少,那里景色优美,可环视三面海景,但唯一缺点是,出入路口位于大路的急弯位,出入车辆时要特别小心。

卢文端解释为何购入浅水湾道99号,却未有入住的原因时说:“由于曾有购入三十七号的经历,我半信半疑,于是再请来风水师指点,对方坚称我不宜入住。本来我考虑让弟弟入住,但风水师指称卢文烟名字中的“烟”字属火,不能见水,我弟妇也深信不疑,而且他们都觉得古堡大屋有点阴森感,还是比较喜欢落地玻璃的大屋,尤其是它光线充足的优点。

千万富豪回访记(录像带大王卢文瑞发家史)(6)

然而,若要出租一间价格上亿元的大屋显然绝非易事。原来在卢文端购入九十九号之时,李锦记的 Eddielec早已亲临看楼,先后达六次之多,当李锦记向卢文端提出以楼换楼的构想后,卢文端便一口答应。其实,卢文端考虑到今年以来地产市道不景,如果卖了物业,资金也要找出路,计算之下,换楼计划可使他不用为投资事宜烦恼。李锦记大厦位于中环永乐街和永吉街,丙面单边,地下有四个铺位可出租,人流不绝,每月可收租40万元,楼上是写字楼。是项交易,荣利集团卢文端的古堡再加1000万元向李锦记集团换取了位于中环的李锦记大厦。

卢文端对超级豪宅倍感兴趣的原因很简单,他说:“因为在亚洲,以至全世界而言,香港的超级富豪比比皆是,如果说,5亿身家以上的富翁更是多不胜数,因此,买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大屋的准买家绝对不少,而且这类物业的数目是凤毛麟角,如果位置和景观好的物业,一定会‘抢手’。”

尽管卢文端投资物业未尝败绩,而且每仗必胜,但是他仍谦称自己的性格愈来愈保守,尤其是因为办工厂多年使然。

“做工厂与其他行业的分别是,人家可用1元做2元的生意,但我们却要用3元做1元的生意,风险不少。而且我们一定要质量好,交货准时。

“总之,我无胆买面粉,但我有胆去买面包。因为买地皮(相当于面粉)发展物业(相当于面包)的周期长,风险不易控制。相反,我买面包却不用那么担心,它的投资周期短,风险也比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