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个问题,有人问:“为什么我们要独立思考?”

点赞数最多的一个回答是:“因为别人告诉我们要独立思考。”

会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今天看了《叮咚上线!老师好》这个综艺,其中有一期的标题叫做“历史老师王磊揭开“千古谜案”。一直对破案,未解之谜这方面比较感兴趣,于是我就看了起来。

十大历史谜案排行(千古谜案背后的真相)(1)

王老师讲的千古谜案就是 “烛影斧声”。这个案子的当事人和嫌疑人是北宋的两个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

什么是“烛影斧声”案?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公元九百七十六年,大雪之夜的晚上,宋太祖邀请弟弟赵光义一起喝酒,两人在烛光下秉烛长谈后,当晚,宋太祖突然去世,紧接着他的弟弟宋太宗就继承了皇位。而这一宫廷变故也弥漫着诸多疑点,王老师就这样带着大家走进了这个案发现场,多方位还原了这一历史事件。

十大历史谜案排行(千古谜案背后的真相)(2)

但是王老师最后却却没有给出任何结论,他认为我们不应该被困在书本里,也不应该被老师所局限,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眼睛,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真相。

十大历史谜案排行(千古谜案背后的真相)(3)

而他的结论也不应该成为我们的结论,在他看来太祖并不是死于正常,但是这并不代表你需要接受他的观点,他希望大家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成为历史的侦探。

这就让我想起了开头我想到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独立思考。” 就像王老师说的那样,答案本无对错,探索的过程才是最可贵的。

十大历史谜案排行(千古谜案背后的真相)(4)

可是再细想“因为别人告诉我们要独立思考。”也因为所有人都在说“独立思考好”,所以我们才去试着独立思考,那本身是不是一个矛盾的因果?

这个问题反过来想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或者说“为什么我们不再独立思考了”。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的思维从很早就开始被固有化了。

十大历史谜案排行(千古谜案背后的真相)(5)

依赖于别人给出的结论,我们最终会失去了自我

我还记得小时候,我画了个蓝色的苹果,但是大人却说苹果应该涂红色。长大后,我才知道了原来有一种苹果是黄色的,还有一种苹果是绿色的,而腐烂后的苹果是黑色的。

十大历史谜案排行(千古谜案背后的真相)(6)

这就跟我们给别人贴上标签,用刻板印象去看待人和事的原理是一样的。比如“广东人什么都吃。”但是也有的“广东人什么都不吃。”前者让我们快速了解了广东人的特性:吃得广,吃得野,什么都敢吃。但是如果见到广东人就说人家好吃,那是不是就太草率了。

十大历史谜案排行(千古谜案背后的真相)(7)

就好像你可以支持红色的苹果,但是当别人拿出绿色和黄色的苹果,你却非要说别人这不是苹果,那就多少会显得有些无知。

这种预设好定义然后灌输给你,长此以往之下,我们就会越来越习惯于这种“投喂”,越来越习惯于不去思考,也越来越理所当然的认为“只要是广东人就是好吃”而“苹果都应该是红的”。

我们开始依赖于别人给出的结论,逐渐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随后渐渐的变成“他说我应该这样,所以我就这样做了。”我们最终会活成别人口中的我们,失去自我。

十大历史谜案排行(千古谜案背后的真相)(8)

学会独立思考,是为了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莎士比亚说:“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周易·系辞上》写道:“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十大历史谜案排行(千古谜案背后的真相)(9)

从我们出生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我们是这个世界上的唯一,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我们从小就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这就意味着我们拥有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但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好像更加习惯于机械式的接受,慢慢的失去了对周遭事物的好奇,我们开始习惯于“随大流”,开始习惯于被“投喂”设定好的结论。

十大历史谜案排行(千古谜案背后的真相)(10)

我们甚至开始盲目跟风,在自己的人生之中扮演起别人,只因为别人告诉我们“女生就应该那样”,“男生不应该这样”……我们身处信息爆炸的年代,在一堆杂乱的信息中逐渐迷失自己的判断。

所以为什么要学会独立思考?

不是说独立思考有多好,只是当你不想被别人的结论左右你的想法,当你不想复制他人的人生迷失自我,当你不想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时候,当你想成为你自己的时候,就必须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然后将它习惯于你的日常之中。因为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十大历史谜案排行(千古谜案背后的真相)(11)

独立思考下的千古谜案,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回到“烛影斧声”案,就像王老师说的那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而不是直接认可他做出的结论。

在这个谜案中,对于宋太宗继位之后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说法:

有人认为太宗是被谋杀的,理由是北宋和尚文莹所写的《续湘山野录》中记载显示当晚宋太宗留宿宫中,并且按照当时对宋太宗遗体的描绘“玉色莹然,如出汤沐。”判断为毒杀,而宋太宗身边有一个“医术高手”程德玄,相传,毒死南唐后主李煜的牵机药就是出自他手。

十大历史谜案排行(千古谜案背后的真相)(12)

但是砸缸的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的记载:当晚宋太宗并没有住在皇宫中,而因为太监王继恩和程德玄极力劝说下才勉强进的宫。

十大历史谜案排行(千古谜案背后的真相)(13)

一个是不打诳语的出家人,一个是向来严谨的史学家,按理说两人都不会说谎。正当大家等着王老师给出结论时,王老师却提出了一个问题:当年宋太祖是否想传位给弟弟赵光义?

十大历史谜案排行(千古谜案背后的真相)(14)

是啊,在一个案件之中,嫌疑人最重要的作案动机是否成立呢?

先说一个确定的历史小知识点:从唐末到五代这几十年里,皇帝是不立太子的。但是如果宗室中有人同时担任开封府尹并且封亲王的话,那他就是铁定的下一任皇帝。在北宋建立之后,宋太祖就封了弟弟为开封府尹并在开宝六年晋封他为晋王,所以毫无疑问的是宋太祖最初曾经是想传位给弟弟赵光义的。

十大历史谜案排行(千古谜案背后的真相)(15)

随着时间的发展,开宝九年,太祖开始有意识的打压弟弟抬举自己的儿子,有人猜测太祖是想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只是为时已晚,赵光义的势力已经很大,在太祖刚流露出一点想要把皇位传给儿子的意思的时候,“烛影斧声”案发生了。

十大历史谜案排行(千古谜案背后的真相)(16)

值得一提的是宋初还有另一个谜案就是“金匮之盟”,说的是宋朝杜太后病重,劝说宋太祖死后传位于其弟,并将这份遗嘱藏于金匮之中。 “金匮之盟”被揭发是在赵光义登基六年之后,所以历史上对于其真实的内容同样有争论。

十大历史谜案排行(千古谜案背后的真相)(17)

听完王老师对这段历史的普及,对于本案嫌疑人宋太宗,动机存疑,作案时间存疑,作案手法存疑,但是综合历史上王储之争所带来的腥风血雨,我不得不认为,这起案件中的宋太祖确是死于“非正常”。我们无从再去追溯当年的真相是什么,也无法再去求证些什么,这就是历史,永远存在争论,也永远会有未知和新发现,答案没有对错,探索的过程才是最可贵的。

所以,对于这个千古谜案,你还知道哪些细节呢?你的答案又是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