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治愈,也就是战友们俗称的“拿金牌”,指的是乙肝五项检查中第一项“HBsAg”转阴。通常来讲,无论是自发转阴还是服用抗病毒药后患者HBsAg转阴,年发生率都很低,在1~2%。临床治愈的好处很多,最显著的是患者远期肝癌发生风险大幅下降。
上期说到HBsAg的血清学清除 (临床治愈) 发生的越早,对患者的益处越大。
50岁是一个时间节点:发生在50岁之前的HBsAg的血清学清除会更多的降低肝癌发生的风险。
另一方面,一旦发生HBsAg的血清学清除,其持久性较好。5年内发生HBsAg复阳的几率只有10%左右。
“拿金牌”后如何减少复发?
这是很多战友都关心的问题。好不容易拿到了金牌,如何较长时间的维持这个状态呢?
研究显示,HBsAg转阴后比较重要的因素是巩固治疗的时间,即巩固治疗时间越久,HBsAg复阳率越低。其他的因素,如性别、年龄等都非重要的预测因子。
很多战友选择打疫苗增加抗体。目前的指南中并没有推荐这种做法。并且最近的研究也没有发现在用口服抗病毒药抗病毒的患者群体中,抗-HBs阳性或阴性对HBsAg清除后的持久性的差异。
因此,HBsAg转阴后打疫苗的做法仍有待讨论。
口服抗病毒药和干扰素一起用效果如何?
我们知道,目前批准的乙肝抗病毒药物包括两种,一种是核苷类似物(NUC),一种是免疫调节剂干扰素。
这两者的作用机理不同,带来的临床效果也不尽相同。核苷类似物,包括一线的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和TAF,其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更加,但对HBsAg清除效果一般。而干扰素则是提升机体对免疫机能,主要针对的是HBsAg,而对HBV复制的抑制效果一般。因此,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和临床治愈率一直是学界关注和探索的。
目前有研究显示,核苷类似物联合干扰素治疗的确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但这并非适用于所有人。
干扰素是免疫调节剂,在核苷类似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免疫调节剂可以加强患者的免疫机能。但是,如果患者本身的免疫能力就不是很好,如HBsAg很高,大三阳,加用干扰素的意义就不大。
而如果患者HBsAg小于1500 IU/ml,小三阳,HBV DNA阴性,加用干扰素后就有很大可能实现临床治愈。这些患者一般都是很年轻的患者。
通过本期的讲解,我相信各位战友对临床治愈又有了更新的认识吧!觉得有用的话记得分享收藏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