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火树银花(火树银花人间月华)(1)

庭前犹积残年雪,良辰又到元宵节。人寿月团圆,红妆围绮筵。银花开火树,竞看龙灯舞。装点似承平,繁华不夜城。——张伯驹《菩萨蛮》

雪消寒峭、灯火良宵、九街月明、千门夜暖、火树银花、人间月华。

明日元宵节,也称元夕、上元节、小正月。

春寒渐去,春暖渐至,元月(正月)的第一个月圆之日有着美好圆满的寓意。

除夕到元夕,新月到满月,人间相守,朔望相继——是关于新春的最为隆重的仪式感之一。

皓月当空,万家团聚,灯火初上,天涯此时。

元夕标志着春节节庆已到达高潮,除了欢庆团聚它还有多重角色,可以说是传统节日里最足人文意味的节日——集祈福、团圆、爱情、狂欢等功能于一身。

元宵节有趣而独特,是专属于东方的浪漫和情怀,以超乎普通节日的庆祝方式和宽容尺度,成为颇受国人关注和喜爱的节日,也成为春寒之中最为温暖的人间良辰和神仙吉日。

元宵火树银花(火树银花人间月华)(2)

元宵火树银花(火树银花人间月华)(3)

人寿月团圆,红妆围绮筵——团圆节

月圆人团圆,圆月代表着圆满,而元夕之月作为新春的第一轮圆月,充满了对家庭和美的向往和对团圆最深的期盼。

元宵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就有一个关于汉朝女子“元宵”的动人传说。

话说元宵是汉宫中的一名普通宫女,因为思念亲人而偷偷哭泣,被奇人东方朔听到,为她谋划了一场和家人的团聚。

元宵姑娘和家人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团聚,而吃汤圆、点花灯、闹元宵则成为了此后每年的传统。

东方朔贵为武帝信任的近臣,不但才思敏捷、颇具智慧,最让人动容的还是他对普通百姓关怀和温情。

元宵火树银花(火树银花人间月华)(4)

“团圆”是元宵节最大的主题,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团圆是国人心间不变的主题,即使跨越千山,当那一轮明月升起时,人们心中的明月亦随之升起,天涯共此时。

九街月淡,千门夜暖:家人欢聚一堂,该多么幸福,月亮的圆满被这样珍贵的团圆映衬着都变得平淡。

只有在家中才能放下一切背负和心事,开怀笑谈,这是春天里难得的轻松和真正的暖意。

元宵火树银花(火树银花人间月华)(5)

春寒还未散去,游子早已远离故乡,踏上奔波的旅程,背负起自己的使命。

月华今夜满,人间只独看:月光安静,就像霜华一般轻轻地洒落在那些未能归去的院落,映照着守望的身影。

元宵节对于异乡的游子来说更像是思乡的传递——月亮是一盏灯,传来远处的想念和亲人的笑语欢颜。

无论元宵夜是在故乡和亲人一起,或是在异乡自己度过,都请相信“吾心安处是故乡,身心相融是团圆”。总有相聚的一天,暂时的别离是为了更好地相守!

元宵火树银花(火树银花人间月华)(6)

门外绮罗如绣,堂上华灯如昼——燃灯节

除了团圆的传说,元宵节点灯、看灯、赏灯的习俗也受到佛教东传的影响,据传是由燃灯节发展而来。

其实,点灯放灯的习俗于中国传统的佛道两教都能找到渊源。

在道教里,上元节对应着天官的生日,故放天灯(现多为孔明灯),七月十五水官生日放河灯,十月十五地官生日放街灯。

佛教之中,元宵是供奉佛祖的吉日,寓意着增长智慧和光明。

元宵火树银花(火树银花人间月华)(7)

唐朝时官员百姓都在此日“燃灯供佛”,可以说是关于祈福的节日,同时由此发展而来的赏灯灯文化也为平常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的乐趣,成了春寒中值得期待的“人间灯火”。

唐伯虎是:"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可见,元宵节的灯与月,缺一不可:月是上天的厚爱,需要等待时机,而灯则是人们自己的创造,自由且充满想象力。

上元的灯,从民间的火把走来,经由宗教,有了舞龙灯、看花灯、猜灯谜等等元宵活动,宜动宜静,无所不包。

因为古往今来元宵灯会和模式实在太多,就列举其中的几个小点,以娱大众。

元宵火树银花(火树银花人间月华)(8)

《汉书》记载:“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与庭极毕,乃人殿前,化成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与庭,炫耀日光。”

这里的鱼龙后来演变成东京梦华录里面的草把龙,到南宋的滚龙灯,一直到我们如今的舞龙形式。

《隋书·音乐志》里记载:隋炀帝好大喜功。

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声势浩大,极尽炫耀。

隋炀帝喜欢开party,但是大肆挥霍老百姓的钱来面子外交真是让人不胜唏嘘。

《朝野佥载》中写道,唐睿宗于安福门外作灯树,高二十丈。

宫女千数并长安少妇千余人,衣饰锦绣,于灯轮下踏歌,令朝士作歌,以纪其胜——歌中有:"踏歌声调入云中"的句子

灯树入云,千人踏歌,睿宗绝对继承了母亲武则天的行为艺术控,有过之而无不及。

元宵火树银花(火树银花人间月华)(9)

《东京梦华录·元宵》: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但见一轮明月挂高空,万盏花灯照眼红;街上行人如潮涌,鱼灯队队赛游龙。

宋朝是皇帝和百姓最为亲近的,也是古代世俗生活最为发达的时期,东京梦华录的描写让人充满想象,也可以去大火的电视剧《清平乐》一探究竟。

说到元宵活动,明朝人必不甘落后。

张岱的文中绍兴灯景“无不灯、无不棚者”——钻灯棚、走灯桥,复迭堆垛,鲜妍飘洒,亦足动人。

而除了百姓的娱乐,皇宫内的元宵节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从1966年虎丘一座明朝墓葬出土的《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可见一斑。

元宵火树银花(火树银花人间月华)(10)

燃放烟花爆竹、化妆游行、杂耍演出,外使献宝,赏玩各种动物的精巧宫灯,将民间街市搬入宫内。

最特别的要数杂耍后方,用松柏扎成的灯棚,因仿巨鳌之形,故称“鳌山灯棚”。灯棚上挂各色彩灯,之间还有八仙,喜庆非常。

元宵火树银花(火树银花人间月华)(11)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狂欢节

装点似承平,繁华不夜城。

上元节除了团圆、祈福、赏灯,还极具人文关怀,充满自由气息,同时也称得上古代最隆重的狂欢节。

上元节始祖汉朝首当其冲在西京长安放夜即解除夜禁(平时金吾卫禁止夜行,唯十五前后一日皇帝敕令金吾放松管理)。

《隋书》记载:“每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伎,诡状异形。”

可见隋时,元宵节已经有了cosplay和狂欢节的功能。

而为“元宵节”命名的唐朝更是不甘示弱:宫人包括皇族在此日也能出宫去民间享受日常美好,感受百姓生活

关于这一细节,可以参照电视剧《大明宫词》中太平公主在灯火处和薛绍一见钟情的场景。

元宵火树银花(火树银花人间月华)(12)

宋朝更是允许倾城仕女通宵出游,没些禁忌。甚至连皇帝也要与民同乐,共赏元宵。

未婚男女在此日装扮,借看灯猜谜、看热闹为由也是为了和自己心仪的女子男子一见倾心。

元宵火树银花(火树银花人间月华)(13)

天上月是梦里月,眼前人是心上人——情人节

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火龙飞舞,鱼灯千盏。

火树银花,在黑夜里如流星飒沓、洒落千点,耀目且梦幻。

骏马雕车,在灯火里如人间仙宫、香气四溢,梦呓且沉酣

光中、影中、灯中、火中,分不清哪里的香气,看不足是哪里的歌舞。

各种彩灯交映璀璨,美不胜收,人群混杂中那些盛装出行、香气清雅的男女才是真正的主角。

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是属于上元夜的美好和痛楚,观花赏月的浪漫、思而不得的痛苦、擦肩而过的哀伤,无论幸福痛楚,都是关于上元夜的记忆,是对自由爱情的尊奉,也成为人们口中“传统的情人节”。

元宵火树银花(火树银花人间月华)(14)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几经周转,蓦然回首,原来那人却离你不远。

就像人生,看似完满却带有缺憾,看似灰暗却在下一刻灿烂。

也像这月缺月圆: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人们带着对团圆的期盼,赞颂着这一轮圆满。

其实只要把最平凡的每一天都当做盛装的节日,尽情感受,努力修行,终究会取得内心的圆满!

元宵的历史和故事数不尽数,请原谅文字的冗长,希望大家都能享受这个节日,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愿世界和平、疫情早去,大家安康喜乐,阖家团圆!

#元宵##春节##情人节#

元宵火树银花(火树银花人间月华)(15)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麻烦转发分享 关注推荐 点赞评论,非常感谢!

无尘和你一起找寻文化背后的小确幸,在古典文化世界里体味美好,在琐碎生活中捡拾点滴的温暖!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字为原创,特此声明。

元宵火树银花(火树银花人间月华)(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