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就是用文字来表情达意。

九州出版社新近出版了桑德拉·E.兰姆的著作,《实用写作完全指南》,一本书解决71种职场与生活中的写作需求。

作者是一名编辑,技术作者和专栏作家。著有《私人便条》、《写出恰当的词》、《3000个词组:有效绩效评估》等书。译者熊亭玉,成都人,毕业于四川大学。

怎么在自媒体上写原创文章(作为自媒体作者)(1)

如何最快、最好的途径,让读者简洁明白地知道你写了些什么,想表达什么,有没有共鸣。

其实,有技巧可循的。三步你也可以做到。

第一步:要说什么

很多人在写作之前,并不清楚,自己想说什么。

沟通模型中,有个著名的漏斗。

综艺节目爱玩的游戏,《Copy不走样》,常常第一位人要表现的是大鹏展翅,传到最后一位,就变成了我是谁,不知道传来的,想表现的是什么。

要想让别人清楚,先要自己清楚,我想说的是什么。

一篇文章动笔前,自己先梳理好框架,考虑形式、想法、如何呈现,绝对是最有效的准备。尽量收集相关的信息,再从中分析、提取最有效的信息,用自己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第二步:对谁说

读者都是哪些人?

读者可能已经知道什么信息?

他们还想了解到什么?

我的内容可以给他们提供怎么样的帮助?

他们对这些内容可能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接纳?反对?无所谓?

针对不同的受众,要采取不一样的讲述方式、讲述内容、结构的组织等等。

现在你知道了。

(1)你想要说什么?

(2)你交流的对象是谁?

(3)你想表达的信息的要点?

(4)你交流的目的是什么?

梳理清楚这些,你才开始进行写作,注意语气和语态,越轻松越简明,让人越能接受。

看个小案例呢。

这原来是为了父亲嗜蟹,以吃蟹为中心而举行的。我们都学父亲,剥得很精细,剥出来的肉不是立刻吃的,都积受在蟹斗里,剥完之后,放一点姜醋,拌一拌,就作为下饭的菜,此外没有别的菜了。因为父亲吃菜是很神奇的,而且他说蟹是至味。唉!儿时欢乐,何等使我神往!

引自丰子恺先生的散文《忆儿时》。

写得他自己儿时和父亲一起吃蟹的经历,虽是回忆,但场景、亲情,吃蟹的耳鼻心口意,让读者也置身其中,感同身受,仿佛跟着写作者一同吃了一次蟹,回忆了一次童年。

好的写作者,就有这种代入感,需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并将读者的感官唤醒。

第三步:注意逻辑性

任何故事、小说,或是行文,总要遵循一定的顺序。

可以是时间、事件发生的顺序,信息需要保持一贯性,以读者思考的角度来组织大纲。

比如:

介绍:为什么要写这篇东西。

背景:使用好小标题。

讨论:陈述观点。

总结:要点。

呼吁:让读者做出反应。赞同、反对等等。

常用的逻辑关系有:

时间、空间、类比、分析、区别和分类、演绎、归纳、因果、重要性递增、重要性递减等等。

这些都注意了。接下来就是放飞自我,利用大纲、笔记、收集的信息,专心致志地开始写作。

刚开始不要太关注润色,集中精力,把脑子里想表达的想法,一个一个都记下来。

最困难的是接下来的修改。

确保每个段落都有主题句。

加入小标题和子标题,吸引读者的注意。

好文章不怕改。

检查内容,做到表达准确,无遗漏。

再次检查表达的思想,写出开头和简介。

句子要简练,每句控制在字数。

查看错别字、病句。

注意排版。

请别人读一读,提提意见。

文字要连贯,过渡要自然,简明扼要。

比如:

一个小时过去了。

这一个小时爬行而过。

这一个小时一点点熬过去了。

时间静止不动。

同样的内容,表述的不同,会给读者不同的感受,需要反复来推敲,讲时间太慢的,第四种更注重作者的主观感受。

当做完这些,你需要最后通读下全文,最终再校对一次。直至自己满意了为止。

好文章就像千锤百炼的好钢,要耐得住反复琢磨,才能写出易读而严谨的作品。

非常值得写作者入手的一本书《实用写作完全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