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洛阳,掀开大案。12月2日,河南省洛阳市公安局发布通告,公开征集宋彦彬、宋彦海、宋彦庆、宋彦洪四兄弟违法犯罪线索。这则消息一出,更是牵扯出一桩搁置18年之久的督办文物大案。近日,新黄河记者前往洛阳,挖掘“12·10”洛阳文物大案的背后故事,试图还原“宋氏四兄弟”的违法犯罪轨迹。

曾经的“12·10”文物案专案组核心成员告诉新黄河记者,作为洛阳文物犯罪集团之首的“宋老大”宋彦彬,2003年漏网潜逃遭通缉后,2013年曾重回洛阳,并公开生活、经商五年之久,直到2018年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后二次“潜逃”,至今未被抓捕归案,“宋老大明目张胆回到洛阳,生活了五年居然无人问津,可见他背后的伞有多大、水有多深。”

宋氏兄弟控制文物黑市,遭抓捕时闻风潜逃

“生在苏杭,死葬北邙”。十三朝古都河南洛阳,因其得天独厚的风水,城北邙山一脉自古便是帝王安陵之地,形成了中国最为集中、浩大的墓葬群,盗墓案件也由此频繁发生。当地知情人士谈起洛阳盗墓史时,大概将其分为两个时间段,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是“二王”盗墓集团,之后宋氏兄弟快速崛起,逐渐掌控了大半个洛阳地下文物倒卖市场,形成一个盗墓、倒卖、走私的犯罪团伙,生意涉及陕西、山西、河南、广东、港澳等地,大批国家珍贵文物被走私国外。“当时宋氏兄弟投资了一座纵横文化城,三楼租给一些文物贩子,构成了洛阳第二大文物交易市场。纵横文化城与洛阳市公安局涧西分局,仅有一墙之隔,直到2003年才被查封。”

洛阳文物被盗案搁浅始末(起底洛阳宋氏四兄弟)(1)

原来的纵横文化城,如今已变为商业中心。

宋氏一共有四兄弟,坊间称之为“两红两黑”。老大宋彦彬和老三宋彦庆投身盗墓行当,成长为业内大佬,老二宋彦海和老四宋彦洪则跻身洛阳警界,在公安系统担任要职。宋氏兄弟经过十余年经营,在洛阳获取暴利数千万元,并织起了一张笼罩政界、警界上层的关系网。

直到2002年11月底,宋氏犯罪集团才浮出水面。当时,公安部收到一封匿名的“海外华侨”密信,举报洛阳宋氏兄弟大肆走私文物,所藏文物“远远超过了洛阳市文物博物馆”。随后,公安部门组织力量侦办此案,该案被列为公安部挂牌督办大案。案件由洛阳市公安局具体负责侦破,时任洛阳市公安局局长的张太学亲自“挂帅”,组织精干警力侦办此案,“12·10”专案组随之成立。然而,时隔19年后,当年的专案组成员们再次谈起该案时,却一致用“失败”二字形容。

“太学局长接手案件后,抽调市局刑侦骨干参与此案,一切行动均在严格保密下进行。我们经过前期的侦查,收集了大量的证据,接下来就该抓人了。然而,绝密的抓捕行动却失败了。”专案组核心成员林志峰向新黄河记者回忆道,2003年1月13日晚,洛阳警方出动了200多名警力,行动之前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内情,当晚抓到该团伙成员20多人,收缴各类文物200多件,但主要嫌疑人宋氏兄弟及手下部分骨干全部逃脱。“后来调查得知,布置抓捕行动时,有一个电话从公安局打了出去,肯定是有人通风报信了。”

之后,洛阳市公安局专案组成员进行周密部署,抽调了一批独立、可靠的干警办案,案件很快取得重大突破。半个月后,宋氏兄弟的“老三”宋彦庆在外地被抓捕归案,但“老大”宋彦彬却始终难觅踪影。

“宋老大”重返洛阳经商,长达五年无人敢管

2002年年底至2004年年初,“12·10”专案组在洛阳掀起了一场打击盗墓贼的风暴。经过专案组一年多努力,查证了宋氏兄弟团伙为一个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涉及人员达200余名,不仅涉嫌组织盗掘古墓、倒卖文物犯罪,还涉嫌伤害、绑架、非法拘禁、诈骗、非法持有枪支和开设赌场等多种犯罪。截至2004年初,专案组共抓获涉案嫌疑人91名,掌握该团伙各类刑事犯罪案件164起,缴获各类文物565件,14名犯罪嫌疑人移交检察机关起诉后均获刑。宋彦庆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罪名是倒卖文物及非法拘禁。然而,只过了两个月就被保外就医。“他为何能被保外就医,中间有没有猫腻,我们并不掌握情况。但是,听很多人反映,他出来后依旧从事一些非法的勾当。”林志峰告诉新黄河记者。

洛阳文物被盗案搁浅始末(起底洛阳宋氏四兄弟)(2)

洛阳古玩市场之一的蓝天古玩艺术城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被列为网上通缉犯、一直潜逃在外的“宋老大”宋彦彬,时隔十年之后,竟然在2013年重新回到了洛阳。“听说他还主动去过公安局,说自己没有潜逃,而是被孙悟空接走了,到王母娘娘那儿炼金丹去了,总之鬼扯了一通后,竟然被莫名放出来了。”另一位专案组成员王鹏宇告诉新黄河记者,之后,宋彦彬一直在洛阳公开活动,购买房产、商铺,并参与矿山、建筑市场等生意,在洛阳很多人都见过他。一直到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宋彦彬感觉到了危险,第二次潜逃了,之后再也没人知道他的踪迹。

关于宋彦彬是否重返洛阳生活一事,12月5日,新黄河记者从洛阳市公安局扫黑办得到证实。“目前我们掌握了一些线索,宋彦彬确实重新回洛阳生活过。”一位办案民警告诉记者。至于宋彦彬为何“抓了又放”,该民警表示这些属于具体侦查细节,不方便对外透露。

警察斗不过“保护伞”,督办大案有始无终

宋彦彬重返洛阳公开活动,为何一直无人敢管?归根溯源,还要追究到当年的“12·10”文物大案。后来,由此案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洛阳警界的生态环境,造成洛阳警察“不敢查、查不动”的局面。

根据“12·10”专案组相关材料显示,宋氏兄弟的家庭社会关系极其复杂,除了四兄弟之外,其他家庭成员和亲戚亦不乏当地政界中人。专案组查明,该犯罪团伙之所以如此猖獗,主要是在洛阳政法系统内部有“保护伞”。“根据我们掌握的一些线索显示,当年那通通风报信的电话就是曲金华打出去的。曲金华时任洛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缉私队队长,与宋氏兄弟和另一名犯罪嫌疑人蔡某关系密切,还曾多次与宋氏兄弟一同出境。但是,当时曲金华借调到了省纪委第五监察室,拒不接受审查。”专案组成员们事后才发现,原来曲金华上面还有更大的“保护伞”——时任河南省纪委第五监察室主任的王文海。

洛阳文物被盗案搁浅始末(起底洛阳宋氏四兄弟)(3)

古玩市场内的古玩

“2004年案件侦查正进行到深入阶段,我们查到王文海与洛阳盗墓贼相勾连,干了一些违纪违法的事情。很快,王文海亲自出马,利用职权把专案组给拆散了。”王鹏宇回忆说。

2004年2月,河南省纪委突然开始调查洛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的“小金库”问题,之后“12·10”专案组几位核心成员先后“出事”,要么被“双规”,要么被调离原来工作岗位,专案组被迫解散。“小金库属于体制遗留问题,当时全国不少单位都存在这种情况,跟办案民警个人无关。一个市公安局下属二级单位的小金库问题,被省纪委抓着不放、不断升级,看来是已经牵扯到了利益链条上的某些人物,希望专案组适可而止。”王鹏宇表示。

“宋老二”曾是豫剧演员,“保护伞”落马后亦被查

随着“12.10”专案组的“不撤自销”,“12·10”文物大案至此便搁置下来。在公安部的历年通报中,洛阳“12·10专案”一直被列为未办结督办案件。之后,王文海被升任省监察厅副厅长、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司法厅厅长等职,曲金华2006年被任命为刑警支队副支队长。

2021年7月14日,河南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河南省司法厅原厅长、党委书记王文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河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之后,曲金华及另外的宋氏两兄弟宋彦海、宋彦洪也先后被查。12月2日,王文海的名字被再次提起。在洛阳市公安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关于公开征集宋彦彬、宋彦海、宋彦庆、宋彦洪等人违法犯罪线索的通告》中,王文海、曲金华被指是他们的保护伞。

洛阳文物被盗案搁浅始末(起底洛阳宋氏四兄弟)(4)

值得一提的是,公开简历显示,1963年11月出生的宋彦海,1981年10月参加工作,早年曾在洛阳豫剧二团担任演员,后进入洛阳警校工作,曾任孟津县公安局局长(副县级待遇),洛阳市公安局特殊警务支队支队长。被查时,宋彦海的身份为洛阳市公安局二级高级警长。豫剧演员出身的宋彦海,是如何走上从警之路,又一步步升任至二级高级警长?据洛阳当地知情人士透露,豫剧演员出身的宋彦海,有点武术功底,后来通过关系进入洛阳警校当散打教练,之后又被提拔到公安局工作。老四宋彦洪,原为洛阳市刑警支队民警,2004年调入洛阳市公安局新成立的禁毒支队。“从目前情形来看,宋彦海、宋彦洪应该也参与了另外两兄弟的犯罪,至少起到疏通关系和保护的作用。”专案组成员们推断说。

至此,搁浅18年的“12·10”文物大案,即将迎来重启时刻。(文中林志峰、王鹏宇为化名)

新黄河记者:郭吉刚 摄影:郭吉刚 编辑:赵珊珊

更多内容请关注新黄河客户端。应用商店搜索“新黄河”,下载安装。新黄河,与时代一起奔流!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济南时报】所有,今日头条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独家授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