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古义应为“流民”,然而,我们今天所说的“流氓”,多指的是不务正业、经常寻衅闹事、文化素质较低的人,俗称为“混混”“无赖”“地痞”。

从“不务正业”“寻衅滋事”“文化素质较低”这三个修饰语来看,可见“流氓”一词的贬义色彩很重。那么,刘邦为何会与这两个字扯上关系呢?甚至有人将“我是流氓我怕谁”视为他的座右铭,翻阅史书不难发现一些证据。

刘邦真的是流氓天子吗(刘邦被称为流氓皇帝)(1)

刘邦的发展史

刘邦是一个农民之子,早年整天游离放荡、不事生产。年过而立,他好不容易当了公务员,却因私放徒役,最终流亡芒砀山,还连累妻子吃苦受累。

值得一提的是,刘邦的文化水平虽然不高(地痞流氓),但是他却有一个很好的优点,那便是从不欺行霸市,也没有欺男占女,而是“治冠”,大致意思就是一副谦谦君子的做派。

史书记载“高祖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之,时时冠之……”古时候,官官相护,刘邦身为一个公务员能够做到如此,也算是比较廉洁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后来起义的时候才会有那么多的人支持他。秦朝末年,刘邦负责押解人去服徭役,结果在半路上人已经跑得差不多了,如果他继续去履行任务,只有死路一条。

刘邦真的是流氓天子吗(刘邦被称为流氓皇帝)(2)

与此同时,当时天下已经显现乱象,陈胜吴广等人也已经起兵反秦,秦国的覆灭近乎大势所趋。在此情况下,刘邦斩白蛇、揭竿而起,成为了抗秦义军的一员。

起初,刘邦的起义事业非常艰难,好在有一伙人支持他,最终成为了诸多大势力之一。更甚至,在攻打关中的时候,他还第一个进入咸阳,成为了名义上的“关中王”。

后来,虽然因为项羽势大,他被分封到了巴蜀之地,但是仅仅在三年之后,刘邦便在韩信的支持下,重新进入了关中,开始与项羽“逐鹿中原、争霸天下”。

从单兵作战上来看,刘邦不如项羽,但从整体实力上来看,刘邦的韧性很强,经过十年的努力,他最终击败了项羽,建立了赫赫有名的西汉王朝。

刘邦真的是流氓天子吗(刘邦被称为流氓皇帝)(3)

然而,项羽虽然失败了,但是他在历史上的评价却非常好,比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刘邦虽然胜利了,但是世人却不看好他,甚至将其视为“流氓”,为何会这么说呢?或许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性格——趋向于流氓

上述咱们提到,刘邦年轻的时候,好逸恶劳、不事生产,与现在的“流氓”无异。史书曾有这样的记载:“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延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

大致意思就是说,刘邦的生活作风不良。除了以上这件事情外,即使在创业期间,刘邦这种“低劣”的行径也被展露无遗,甚至差点酿成大错。

例如,他在接见郦食其的时候,史书记载是“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见英布时也是“汉王方踞床洗足,召布入见”。可以说,这样的待客之道都是非常不礼貌的,甚至可以说是在变相羞辱对方。

刘邦真的是流氓天子吗(刘邦被称为流氓皇帝)(4)

幸运的是,刘邦的这个缺点虽然很明显,但他的优点很“麻利”。比如,他不喜欢郦食其,也不喜欢英布,便可以羞辱对方,但是当意识到二人对自己有用时,又能立马调转态度,丝毫不会有红脸的感觉。

现在流行一句话,在乱世之中,英雄很难获得最后的成功,只有枭雄才会。猛地一看,这句话说得很“低劣”,但仔细分析之下才觉得它有大道理,刘邦何尝不是这种人呢?

冷酷——不念亲情

关于刘邦的“冷酷”,史书中也有相关的记载,刘邦第一次占领彭城时,因为粗心大意,结果几十万的大军被项羽的几万大军,打的节节败退、睢水为之断流。

当时,刘邦因为形势非常不利而逃跑,路上遇见自己的儿女,便让他们上了车。由于马已经疲惫而敌人又在后面穷追不舍,刘邦一着急,竟然几次用脚把孩子推到车下,要丢下他们。

刘邦真的是流氓天子吗(刘邦被称为流氓皇帝)(5)

夏侯婴几次都把他们从车下抱起来,让他们坐在车上,刘邦非常生气,一路上有十几次想斩杀夏侯婴。可能,如果不是担心打不过夏侯婴,恐怕他有可能连自己的亲儿女都会杀掉。

史书是这么写的:“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後,常蹶两兒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

在儿女亲情面前,刘邦宁愿选择利益,足见他很冷酷。除了这件事情外,“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也是他的传奇故事。

刘、项在鸿沟对峙,项羽为了尽早消灭刘邦,天天派人在军前谩骂,但是刘邦却不为所动。项羽无奈,祭出大招,准备以“烹杀刘父”的方式逼迫刘邦就范,而刘邦却说出了上面那句名言。

刘邦真的是流氓天子吗(刘邦被称为流氓皇帝)(6)

简单来说,我与你(刘邦和项羽)曾经结拜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今你要吃你的父亲,记得做好饭之后,分我一杯羹!兼职就是流氓到家了。

明朝时期,明成祖朱棣炮轰济南城,面对城楼上的“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画像”毅然退兵,这一抉择与刘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过,朱棣虽然没能打下济南城,却赢得了大义。

狡猾——不在乎脸皮

刘邦是个极为聪明的人,聪明到近乎“狡猾”,早年他前往吕公家吃酒席,在自己没带一毛钱的情况下,就敢让人唱和“贺万钱”。此时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问题,为何吕公不将他赶出来,这便是刘邦的狡猾之处。

《史记》中记载:“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意思就是说,吕公当时是因为躲避仇家才安家沛县,也就是说在沛县根基不深,且随时面临被仇家报复的危险。

刘邦真的是流氓天子吗(刘邦被称为流氓皇帝)(7)

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因为区区一点钱,而为难这个跟全县官吏都混得很熟的刘季,要不然自己的行踪被仇家知晓,那么后悔也晚了。刘邦就是料定了吕公不会为难他,所以才有恃无恐,看似无赖的行为,实则是早已洞悉利害关系。

长久以来,刘邦虽然被冠以“流氓皇帝”的称号,甚至其骨子里都有“流氓劲”,但也掩盖不住他自身的优点。

刘邦出身草根,却能在波谲云诡的秦末乱世在短短数年之内,问鼎帝位,其才情能力自然是无话可说,最突出的一点便是“舍得利益”。

鸿门宴时,为了让项伯帮他,刘邦直接与其结为儿女亲家;楚汉争霸时,为了让韩信出兵,他直接赏赐了“齐王”之位。

刘邦真的是流氓天子吗(刘邦被称为流氓皇帝)(8)

简而言之,关键时刻刘邦总能以利相诱,拉拢与瓦解,最终实现自己的“大丈夫生当如是”的愿望。

“与天下同利也”,虽然不符合儒家“仁者”“王者”的定位,但是却是混社会的不二法门,刘邦的这个手段说不上正派,但无疑更有效果。很显然,项羽却做不到,他宁愿与士兵们同苦,也不愿赏赐一些物质。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