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55岁的王兴军,任职于印江自治县朗溪镇中心完小。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求自己,以“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勉励自己,用心呵护学生,用情关爱留守儿童,用爱倾注教育事业。他敬业朴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赢得家长、学生、同事的称赞……王兴军三十五年的教书生涯,用心、用情、用功点亮学生心灵,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市级“兼职督学”“少年宫优秀辅导员”。

关于贵州铜仁乡土文化的教育(铜仁印江35年如一日)(1)

关于贵州铜仁乡土文化的教育(铜仁印江35年如一日)(2)

一门心思:为了学生可以“不要命”

1985年,王兴军师范毕业。他所执教的第一所学校朗溪镇坪柳小学,因为家离学校远,所以他便以校为家。每天放晚饭学后,对有的孩子进行个别辅导,直到班上每一个学生都离校后才回寝室做饭。晚上,他深钻教材,精心备课,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周末,他不畏山高路远,深入到学生家庭中,了解学生的情况,与家长交流教育思想,为差生补课。

1988年春季开学初期,王兴军得了急性阑尾炎,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考虑到一旦请假,学校当时没有多余教师代课,他选择周六到县医院做手术,可以少耽误两天。手术后第5天,他思考着在病床上躺着,将直接影响到毕业班孩子们的学习。他坚持要出院。医生提醒说:“提前出院有化脓的危险,可能会危及生命”。因为他的坚持,最终医生只能和王兴军签无责任条约,让他自愿离院,并告诫他少动,准时到镇卫生院换药。出院后,他每天比平时早起床一个小时,蹒跚而痛苦地冒着冷汗到学校上课,同时,利用周末给孩子们补课,将耽误的课程补上,然而,他的“拼命”致使伤口发炎。最终吃了半月的消炎药、打针,病情才慢慢好转。

关于贵州铜仁乡土文化的教育(铜仁印江35年如一日)(3)

学生们心存感恩,并从王兴军老师忘我的精神上找到了动力,学得很起劲。那年,在全县毕业统考中,他任教的班级数学科人均分为82.3分,合格率为百分之百,与本校同年级的其他班级相比,这个班级的学生统考人均分超出近二十分,名列全县第一,创造了该校历年毕业统考成绩的新纪录。

一片慈心:当好10年的“洗脚”老师

王兴军很注重孩子们的习惯养成,2008年,他所执教的朗溪小学,住校的留守儿童人数过半,大多数学生缺乏父母的关爱,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有的小孩不会擦屁股、洗脚,女生不会梳头,刚开始,查看低年级留守儿童就寝情况,简直是臭气熏天。有尿床的,有几天没洗脚上床的,有鸡蛋吃不完偷偷放进裤兜到厕所丢掉,而裤兜还残留蛋粉。“尿床的可以给他们换,吃不完的蛋可以教育两人分了吃,但洗脚虽然是小事,这涉及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王兴军把脚盆打上温热的水,把年龄小的学生安排坐成一排,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慈爱地将他们裤脚挽高,一个个地给他们洗脚,并告知要注意个人卫生。到二三年级,小孩们已逐渐养成睡觉前洗脚、洗脸、刷牙的习惯。家长们谈起王兴军老师,无不夸赞,“王老师对待崽崽些,没有二话说,真是好得不得了!”

关于贵州铜仁乡土文化的教育(铜仁印江35年如一日)(4)

在王兴军的推动下,学校专门设立了学生鞋柜,专门存放编号的干净拖鞋,让孩子们洗脚后穿着到寝室。

一片恒心:深钻素质促学生全面发展

王兴军总是要求自己,向更高、更好、更出色奋进。当别人休闲、娱乐时,他却在“充电”,他大胆探索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素质教学方法,及时收集、整理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课堂上,他因材施教、幽默风趣,课堂生动,为了找差距,补短板,积极参加市、县、镇组织的优质课、实验课竞赛,常在朗溪镇为教师上观摩课、示范课,举办素质教育专题讲座。他积极主持教育科学研究,承担素质教育研讨课,认真钻研教学方法,撰写的50篇教学论文在省级、地、县级刊物上发表,设计的优质教案以及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奖10余次。同时,为了做好“传帮带”工作,他主持创办了校刊——《校本教研专刊》,为教师创建了一个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

关于贵州铜仁乡土文化的教育(铜仁印江35年如一日)(5)

同时,通过自费外出学习,多才多能的王兴军,又引领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推动学校成立了二胡班级、古筝班级、锣鼓班级、金钱竿班级等,最后形成一班一个亮点,一班一个特色的“一班一特”。五(2)班选送的节目《橘乡情韵》,在2015年9月举行的贵州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学校现场会汇报演出中,获得“一等奖”。同时王兴军还引进我国首个中医导引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本易筋十二式导引法教学生练习,促进青少年体格发育,强筋壮骨。朗溪小学被上海陶唐导引文化发展基金会评为“优秀非遗传习点”。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王兴军被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铜仁市政府兼职督学”,被铜市文明办、市教育局评为乡村学校少年宫“优秀辅导员”,多次被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通讯员 任敬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