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溪桥策杖图轴
一个宦官,尤其是太监,为什么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呢?先得把宦官、太监的奥秘说清楚。
关于宦官,民间的理解甚至又黄又猛,他们就是专门帮皇上做爱。这要感谢清宫戏,普及了太多的历史学问!这类电视剧看多了的人,通常都觉得宦官与太监是一回事,并且认为他们也就是给皇帝端茶送水的服务员,大不了也就是个“事业编”。其实宦官的身份是“干部”,并且阵容强大,级别也可以很高,并非广大导演给演员乱比划,一口一个奴才的。明朝的宦官,编制上有十二监、四司、八局即“二十四衙门”。所谓“太监”,是指十二监中的掌印太监,即最高长官,正四品,与知府一般大,比有学问的国子监祭酒高一级,比翰林院学士高两级。“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官做到知府这一级,虽是修成了不败金身,但论实际权力,知府与太监那是无法相比的——想继续进步的知府,深更半夜上他们家,都得堆着笑脸自称奴才。
1410年世界地图
宦官们为什么这般牛?以明代的政治体制,那宦官确实是奴才。但是,宦官的本质属于皇权,皇权又绝对置于政权之上。朱元璋时代的明朝,禁止宦官“干政”,铸了一块铁牌挂在宫门:“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这时的宦官,基本都在做孙子,当奴才。但你看准了,这孙子是皇帝的孙子,奴才也是皇帝的奴才。你千万别拿皇上的孙子当自己的孙子,也千万别拿皇上的奴才当自己的奴才。坚持这么想,哪天掉坑里了都不知道挖坑的是谁。
到第三代领导核心朱棣时,宦官的皇权面目就显现了:宦官又是带兵打仗,又是出国访问(李兴使暹罗,郑和下西洋,侯显使西域),又是下基层检查(王安督军营,马靖巡视甘肃),又是扩权增编(增设东厂,委任宦官主持),忙得不亦乐乎。但是,没出事。
没出事,不等于不出事。原因同样简单:朱棣也是个厉害的角色!试想,能把响当当的第二代领导核心打得影子都没了,还有什么活做不成?
朱棣的孙子宣宗朱瞻基,狠抓宦官干部队伍建设,抽调一流的专家(翰林院学士)办培训班,设“内书堂”,一期教他两三百小宦官。宦官的素质,大幅度提升,你也别再欺负后勤干部没文化了——请你从此更新观念,所谓宦官,并非你感觉的一群割了蛋蛋的大文盲。人家已经有知识,有文凭。至于什么文凭,没考证过,估计是比照国民教育同等学历的内部文凭。但朱瞻基的开掘创新,算得上为宦官大业画蛇点睛。
明英宗
但乱子终于也来了——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指捣下顺利成为俘虏,武宗朱厚照被刘瑾玩得溜溜转……为啥,就因为是一帮小屁孩:走马上任,朱祁镇九岁,朱厚照十五岁。你如果认为他们能干好,你可将儿子改成户主,白天让他系红领巾上学,晚上不做作业主持家政!
这就是事情,这就是权力,并且是皇帝的事情,是皇帝的权力。当皇帝没有智力、没有能力来做事、用权时,大权旁落只是时间、多少、方式的问题,比方窃取,比方顺手捡到,一切皆有可能,随时都会发生。何况,很多情况下他们的权力还不是捡的,而是皇上白送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口头授权。宦官捡到这些,那叫便利。因为皇帝就算掉个纽扣,最容易捡到的,只能是宦官。这枚纽扣是不是及时回到皇帝那里,如果没有监督的探头,那只能取决于宦官的素质。素质,那是最大的偶然。素质的对面,才是最大的必然!所以,当魏忠贤出现的时候,你无需大吃一惊,谩骂,感叹……
(连载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