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张吉晴

摄影记者 邹斌

视频制作 邹斌 张吉晴

通讯员 张瑶 彭辉 何太平

“唧唧啾啾”,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铺洒在府河湿地的河滩上,鸟儿清脆的叫声形成了大自然最美丽的协奏曲。位于东西湖柏泉街的府河湿地公园,候鸟将在这里度过一段美妙的时光,在迎来夏天之前,它们将再次飞跃3120公里,回到位于西伯利亚的家。

观鸟旅游攻略大全(上万只候鸟将这里当成南方的家)(1)

位于中部城市的武汉,古往今来,一直都是南北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总面积5156公顷的武汉府河湿地,有着天然的鸟类越冬生活环境,如今这里每年会接待3万多只南归的候鸟。作为候鸟的迁徙之家,府河近年来成为了观鸟人的必到之处,这条环抱东西湖的河流也见证了生态之城的发展。

观鸟旅游攻略大全(上万只候鸟将这里当成南方的家)(2)

千年府河曾承担运输功能

府河又叫涢水,最早的记载来自于北魏时期的《水经注》,涢水出县东南大洪山,山在隋郡之西南,竟陵之东北,盘基所跨,方圆一百余里。峰曰悬钩,处平原众阜之中,为诸岭之秀。而在《东西湖湖泊志》的记载中,府河源出大洪山,经随县。安陆、云梦到长江埠过汉宜公路入刁汊湖,府河主流南下到新沟镇入汉水。

府河两岸,有数百条支流呈叶脉状分布,其中流量较大的有㵐水、溧水、溠水十几条分支河流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水系,具称之为涢水流域,全长385公里。

观鸟旅游攻略大全(上万只候鸟将这里当成南方的家)(3)

由于水系发达,府河曾承担着水上运输功能,1958年以前,府河木船可直航随州环潭、安居,通航里程达249公里。此后,由于上游水库的陆续修建,河水锐减,加上1965年汉丹铁路的通车,铁路、公路运输的便利与快捷,使府河水路失去市场。木帆船仅能通航下游的安陆、云梦境内部分航道。汉(口)丹(江口)铁路和316国道未修通之前,鄂中北运输主要依靠水路。经河南省中转到古德安府境内的货物,以及下游汉江、长江的商贾们进出该地区的货物,均依赖府河过往的商船。

观鸟旅游攻略大全(上万只候鸟将这里当成南方的家)(4)

1959年,由于府河下游河槽弯曲狭窄,宣泄不畅,极易造成洪涝灾害。府河、澴河改道工程启动,改道后的府河撇出汈汊湖水系,改入长江,澴河改入府河,从此府河、澴河成为同一水系。

环境改善迎来候鸟回归栖息

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捕捞渔业与工业的发展,府河不仅为捕捞人员提供温床,而且也成为了城市建设中的“垃圾场”。“我记得那时候刚到李家墩堤防所工作的时候,每次巡查河堤都要捂住鼻子。”宋居建对极目新闻记者说道,他来到李家墩地方所工作有三十年的时间了,这期间他见过府河最为脏乱差的阶段,“那个时候河水里经常会有死鱼浮上来,水臭得不得了。”宋居建回忆当时的场景。

观鸟旅游攻略大全(上万只候鸟将这里当成南方的家)(5)

宋居建告诉记者,府河水环境变差的原因主要是多个方面形成的,“那时候养鱼赚钱,不少渔民就非法在府河设起养鱼的围网。”不仅如此,渔民也就近将“家”驻扎在岸边,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垃圾也往河里抛,“大家眼睛都盯着要鼓起钱袋子,而代价就是牺牲自然环境。”

此外,由于地理优势,府河也成为了不少非法化工厂的目的地。“我记得那时候河边有好几家化工厂,平时的工业废水就往河里排。”宋居建回忆到,那时候一到汛期河水涨起来,站在数十米外都能闻到酸臭味。

河水环境的变差,让候鸟的数量在逐渐减少,“我记得刚到李家墩的时候,这里还是有候鸟的,但是后来候鸟就越来越少,有一年的冬天几乎都看不到鸟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候鸟放弃了这个南方的“家”。

水中草滩成为网红打卡地

东西湖区是一个伴水而生的城市,因水而美,因水而居,因水而兴的城区。随着城市水环境面临新的挑战,加强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近年来,该区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做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走出了一条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的绿色发展之路。

东西湖区投入10亿元修复生态,将50公里长的府河滩涂按湿地保护区规划申报,退塘还河、工厂迁移,生态环境明显改观。2010年以来,府河湿地已连续观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2012年,一支27人的护鸟队伍组建,开始对府河4500亩的天鹅湖核心区进行24小时的巡湖和监测。

观鸟旅游攻略大全(上万只候鸟将这里当成南方的家)(6)

“你看看现在,现在走到河堤上,迎来吹来一阵清新之风。” 宋居建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看着远处成群的候鸟一脸欣慰,鸟儿比人还要挑剔,环境变好了,它们就才会回家。西伯利亚的候鸟在“消失”数年后,再次回到了府河湿地栖息。“它们不仅回来了,还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如今,东西湖府河湿地公园的候鸟种类达到149种。

春季,府河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由于正值枯水期,大片河床露出水面,形成连绵的湿地滩涂,走在河滩上,满眼的绿色与清亮的河水交织出塞外草原湿地的美景。这里已经成为了网红打卡地,每逢周末,武汉三镇的市民都会驱车来到这里感受大自然的馈赠。

观鸟旅游攻略大全(上万只候鸟将这里当成南方的家)(7)

府河的环境美了,精神文明也更美了,由河长制牵头的志愿活动每逢周末都会举行,“府河成为了网红打卡地,随之而来的就是市民游玩中留下的垃圾,现在志愿者都会不定期的来进行清理。”宋居建说道,志愿红在春日里也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打造环湖绿道实现景美岸绿

绿色之路还在进行。“我们已经建起了7.8公里的环河绿道试验段。”李家墩堤防所所长陈和启介绍说,宽7米的绿道已经全面刷黑,不仅如此还设置了盆景园等景观点,“绿道除了能给居民提供一个休闲的好去处,还能起到美好周边环境的作用。”该试验段总目前已经进入到收尾工作,预计最快今年内能够对市民开放。

不仅如此,府河大堤的更绿工作也在持续开展,3月1日,府河塔尔头东西湖围堤外,工作人员正在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种植柳树,他们将在几天内种下1400多棵护岸林。护岸林主要是指堤外迎水面的防护林,能在夏季汛期高水位下显著减少浪涌对堤防岸坡的冲击,有效保护堤防和防止外滩水土流失。它是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抵御洪水的一道有效防线,但是现在它“防洪”“生态”两不误。

观鸟旅游攻略大全(上万只候鸟将这里当成南方的家)(8)

“府河大堤起到防汛的功能,如今大堤的高度是32米,在保证防汛功能的同时,需要兼顾大堤两侧的环境美好。”陈和启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府河大堤外之前种下的树木是意杨,这类树的优点是长得快,但是衰老得也快,为了增加景观性,在种植护岸林工程中还将意杨树逐年更新为沙池和柳树。“沙驰秋天掉落的红色叶子和柳树的绿色相呼应,十分好看。”

城市交通走廊与生态长廊在发展中齐头并进。 “你知道吗,为了保护府河湿地,交通工程主动让路。”陈和启告诉记者,此前四环线的建设靠近湿地候鸟保护区,为了保持候鸟生活的原生态,项目建设往下游退后一公里,“城市建设为环保让路,因为大家现在都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道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