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对那些权倾朝野、飞扬跋扈的大太监和鲜衣怒马、神出鬼没的锦衣卫记忆犹新。依仗着皇帝的宠信和器重,太监组织东、西厂以及充当耳目和打手的锦衣卫在二百多年的明朝历史上占据着浓墨重彩的地位。

明朝四大特务机构,总的来说就是厂卫系统。厂卫系统由三厂一卫构成。三厂,指东厂、西厂 、内行厂;卫,指锦衣卫。合称厂卫,东厂系永乐十八年(1420)设立于北京东安门北;西厂系成化十三年(1477)设于旧灰厂;内行厂系正德初年设于荣府旧仓地;锦衣卫原为内廷亲军,是皇帝的卫队,洪武十五年(1382)成立。

厂卫是明朝时期的反贪局和国家安全局、情报局;和勋贵系统一样,是明朝皇帝用于压制明朝文官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木堡之战之后,明朝勋贵凋零,厂卫系统也遭受严重损失,再也无力压制日益庞大的文官利益集团,尽管后面几位明朝皇帝努力恢复厂卫,但由于勋贵系统缺失,无法像以往那样严密监视文官集团,导致文官利益集团不断败坏国事。到天启皇帝病逝时,新上任的崇祯皇帝在文官的怂恿下,扳倒了了著名大太监魏忠贤的同时,也差不多完全摧毁了厂卫系统,导致皇帝对文官集团再无任何监控和压制力量,厂卫沦为“大汉将军”,几乎彻底失去反贪、监视、情报收集等一切职能,直至南明灭亡也无力回复。厂卫是明代特务政治的工具,是国内外情报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皇帝整顿吏治和防治腐败的机构。有明一代,一直存在。

锦衣卫

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明成祖时,锦衣卫又得以恢复,并由北镇抚司专门处理诏狱。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明朝四大特务机构是什么 详解明朝四大特务机构(1)

锦衣卫

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的历史。清朝入关以后,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设立锦衣卫。顺治二年(1645年),改称銮仪卫。清朝的锦衣卫仅存在一年。

如果你不小心穿越到明朝京城,在大街上看到有人腰挂绣春刀、身着飞鱼服,那么不用怀疑,这些人便是锦衣卫中的权贵分子了!

电影《绣春刀》、《锦衣卫》中都比较形象生动的还原了明朝锦衣卫飞扬跋扈、横行四方的真实场景,从中可以一窥锦衣卫的服饰和兵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2.东厂

东厂,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东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 地点位于京师(今北京)东安门之北(一说东华门旁)。 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 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明朝四大特务机构是什么 详解明朝四大特务机构(2)

东厂厂公

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公或督主,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通常以司礼监秉笔太监中位居第二、第三者担任,其官衔全称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提督东厂”。东厂的属官有掌刑千户、理刑百户各一员,由锦衣卫千户、百户来担任,称贴刑官。

除此以外,设掌班、领班、司房四十多人,由锦衣卫拨给,分为子丑寅卯十二颗,颗管事戴圆帽,着皂靴,穿褐衫。其余的人靴帽相同,但穿直身。

具体负责侦缉工作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相当于小队长,又叫“档头”,共有一百多人,也分子丑寅卯十二颗,一律戴尖帽,着白皮靴,穿褐色衣服,系小绦。役长各统帅番役数名,番役又叫“番子”,又叫“干事”,这些人也是由锦衣卫中挑选的精干分子组成。

明代东厂大堂入内即可见大幅岳飞画像,提醒东厂缇骑办案毋枉毋纵,堂前还有一座“百世流芳”的牌坊。可惜东厂在实际办案中完全背离了这个初衷。东厂番子每天在京城大街小巷里面活动,并非完全为朝廷办事,更多的是为自己谋私利。他们常常罗织罪名,诬赖良民,之后就屈打成招,趁机敲诈勒索。到了明中后期,东厂的侦缉范围甚至扩大到了全国,连远州僻壤,也出现了“鲜衣怒马作京师语者”

3.西厂

西厂,全称"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正德元年短暂复开五年后又被撤销。

明朝四大特务机构是什么 详解明朝四大特务机构(3)

西厂

西厂的成员和东厂一样都是由锦衣卫中选拔出来,宪宗钦定西厂所领缇骑(即锦衣卫校尉)的人数要比东厂多一倍,又把东厂与锦衣卫的职权包揽起来,它的职权比东厂和锦衣卫更大。而西厂的职务是侦查民臣的言行,并可以对疑犯进行拘留、用刑,西厂又把监狱以及法庭混为一体,而且可随意逮捕朝中大臣,可不向皇帝奏请。西厂作为一个短命的特务机构,前后只有两任提督,分别是汪直和谷大用。

西厂仅仅成立5个月,就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成化十三年(1477年)五月,内阁大学士商辂及同僚万安、刘珝、刘吉上疏,历数汪直的十大罪状,认为宪宗宠信汪直,致使“人心汹汹,各怀疑虑”; 他们还特别指出,上年七月有妖物伤人,而今的汪直用事,正是妖物出现的应验,要求宪宗革除西厂,废黜汪直,如此才能安天意、回人心。宪宗收到奏章后为之震惊,于是撤销西厂,遣散了西厂的人员。

但没有西厂的日子总让宪宗觉得没有安全感,一个奸臣戴缙在得知皇帝心思后,主动上书,大肆吹捧汪直。宪宗大喜,立刻恢复西厂,废与开之间,只相隔一个月。汪直复出后,更加严酷地办案,戴缙也得以升职。

明朝四大特务机构是什么 详解明朝四大特务机构(4)

西厂太监形象

在此后的五年里,汪直领导西厂又办下了无数“大案”,将反对自己的朝臣如商辂、项忠等一一剪除,他的权势也达到了极点。但俗话说:“物极必反”,汪直极度膨胀的权力不能不引起皇帝的警觉,在其后的权力角逐中,汪直失败,被调出京城,西厂也随之解散。几年以后,汪直在失意中死去。

在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时期,由于许多太监从小都是他的玩伴,深受其信任,因此随着他的上位,太监势力也再一次抬头,并且涌现了以刘瑾为代表的太监势力,西厂也跟着被重开,不过仅仅数年的时间,随着刘瑾的覆灭,西厂也跟着被下令关闭,彻底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4.内行厂

内行厂是明朝设立的特务机构,与明朝的东厂、西厂、锦衣卫合称“厂卫”。,别名为大内行(háng,办事之意)厂,又叫“内厂“、“内办事厂”。

明朝四大特务机构是什么 详解明朝四大特务机构(5)

西厂厂花

东厂、西厂和内行厂的头目,多由司礼监太监充任。明武宗正德初年,以当时八虎之一的马永成掌管东厂,以八虎的另一成员谷大用掌管西厂。当时司礼监太监刘瑾因与他们有矛盾,又在京师荣府旧仓地(即四司之一的惜薪司)另设内行厂,自成系统,侦缉范围比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三个特务机构还要大,除监察臣民外,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也在监察之例,权势居东、西厂之上,用刑尤为酷烈。锦衣卫侦伺一切官民,东厂则侦察官民和锦衣卫;西厂有时还监视东厂,内行厂则监视官民和厂卫,而皇帝直接领导与监督所有侦察机关,构成一套侦察特务体系。

正德五年刘瑾倒台後,内行厂与西厂亦一同被裁撤。虽然内行厂仅存在五年,但亦残害了不少忠良。《明史·刑法志三》载:“得颛刑杀,擅作威福,贼杀良”。

5.厂卫系统评价

清朝把明朝厂卫作为明朝灭亡的原因,我们很多人纷纷以为是,其实大错特错,上了满清的大当,厂卫不是明朝灭亡的原因,荒废厂卫才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个王朝的存续在于,经济基础与政治基础,明朝民间总的来说很富,这不用我多说,多少西方传教士记录都能证明,但是为什么民富却变成了明朝财政破产,民富却成了国穷,这就是政治基础出了问题。

政治最重要的在于权力的平衡,同时也要有监督反馈机制的到位,这两点是科学管理的基本要素。

而崇祯时期却在这两点上全面失衡,大臣可以擅杀节将,皇帝得不到实情,皇帝的命令也往往没人执行,具体事实可从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崇祯与某首辅谈到:“我想做的你们不愿意做,你们想做的我认为不何适。”包括遗诏中的:“百官误朕。”这都明显的说明了崇祯朝的管理的两大要素,平衡与监督全面崩溃,李自成入京之后,崇祯朝官员的贡献就可看出,这些官员贪污累积了大量钱财,崇祯很节俭,官员怎么会如此大量贪污呢?其实很简单,现代有句话:“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腐败。”天下是崇祯的,崇祯当然不会贪污自已家的,但是其他官员就不同了。

锦衣卫和东厂是干什么的?有些人顺着满清的思维只会张口就骂锦衣卫不好,东厂不好,而连锦衣卫和东厂的实质都不明白。锦衣卫是监察百官,为皇帝刺探百官动向,调查百官有没有贪污、反叛行为的机构,当然也是保卫皇帝的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安全局和反贪局。这样的机构是好还是坏,这要看人了,对官员来说,这样的机构坏极了,最好没有,对百姓对国家来说,这样的机构太重要太好了,国家有之安,民有之福。

实际上明朝锦衣卫从来没有对百姓执行过一次镇压任务,他们的任务本来也是针对百官。东厂是皇帝对锦衣卫的工作还不完全满意,进一步建立的一个情报组织,他们的监察对象,除了百官还有锦衣卫,但东厂没有执法权,所以,行动时往往要锦衣卫配合,所以,世人把两都联系在一起,称“厂卫”,大家明白了他们的任务,其实对他们的好坏就有个基本认识了,他们是国之柱石,民之依靠之一。

明朝四大特务机构是什么 详解明朝四大特务机构(6)

锦衣卫

对于满清诬蔑,其实很简单,厂卫作为一个机构对国家对人民是好的是必须的,但其中会出现坏人,也是必然的,不要拿魏忠贤和刘谨说事,把明朝历史上有名的贪官和厂卫中有名的贪官比一比,看看那边的多,这还是因为满清篡改了史书的结果,历史上的厂卫应该比我们知道的更好,要知道,东厂立的神像(他们学习的榜样)就是民族英雄——岳飞.总的来说,除了个别一些时期,在200多年里,厂卫是忠实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也保证了明朝政府的顺利运行,就连魏忠贤都要搞一搞“反腐风暴”来装装样子。

但这一切在崇祯执政之后被打乱了,崇祯搞垮魏忠贤,可以,但他不该同时搞垮厂卫,就如同检察院院长和反贪局局长也贪污了,惩办他们,但不能取消检察院和反贪局。崇祯搞垮魏忠贤后,极大缩减了厂卫权力和职责,锦衣卫几乎退化成了皇帝的保镖,东厂更是几乎荒芜,于是皇帝控制不了文官集团了,举报有人给权贵送了礼,文官集团一去查,一般就成了“查无此事”。

厂卫的失势,崇祯就已经失去了对官僚集团的控制权,自己的方针实行不下去,对此,他以不断更换首辅的方法试图摆脱困境,但是,立场决定行动(应该说是集团利益决定代表人的行为),原来听话的官员,一放到内阁首辅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于是崇祯不断更换首辅的行为最后必然是以失败告终,实际上原因就是厂卫失去了自己的职权。没有了耳目和手脚的皇权根本无法控制百官。于是百官成了经商集团代言人,最富的人不用交税或缴很少的税,最穷的农民反倒要负担全国的主要税收,于是,明朝的财政破产了。那样政治破产也不远了。

厂卫的失势,也使得政府失去权威。以卫青大将军惊天动地的战功,之让匈奴胆战心惊之神威,倘不敢私下处决一个违纪的部将,一个小小的袁崇焕,竟然敢假传圣旨杀害拥有尚方宝剑的朝庭节将毛文龙,并且不受处罚,其实已经说事实上说明,朝庭已经逐步对军事将领失去了控制,失去了权威。有人说杀了毛文龙去了满清的心腹之患,帮了满清大忙。实际上,这还是次要的,更重了的是这是一次完全严重违法乱纪的,蔑视朝廷权威的行为,此事带了一个很坏的头,使得明朝军队走了集团化,军阀化的道路,之后的关宁军在京城遭到后金侵犯的时候临阵脱逃,左良玉部前不听杨督师指挥,后公然发动叛乱完全起因于此。杀毛文龙军事上损害,如果出个优秀的军事家还可以补救,但对明朝法治和朝庭权威造成的损害,却是明初刘徐重生也无法补救。

明朝四大特务机构是什么 详解明朝四大特务机构(7)

崇祯

最后,崇祯回首,说“百官误朕。”实是不懂管理学的结果,他一举取消了国家安全局、国家内务部、国家监察局和反贪局,造成官僚集团完全失去制约,自己无力控制,国家怎么会不亡。所以,崇祯是明朝最节俭最勤政的皇帝,却成了一个亡国之君,实在是因为他完全不通管理学的基本要求,管理能力太低之故。

下智治事,上智治人,睿智治法。朱元璋是睿智,天启是上智,崇祯不幸是下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