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
在论语中还有一句是表示无为而治的: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就是,孔子说:“用道德的力量去治理国家,自己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安然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一起理解这些话。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对于“无为而治”的理解,很多人习惯认为,这是说舜自己不做什么事,而能平治天下。究其原因,正如三国时玄学家何晏在《论语集解》中说“任官得其人”,也就是说舜帝用了合适的人才,自己对政事不亲自去做。这样说显然是矛盾的。舜帝任用合适的人才这不是“有为”吗?再说舜帝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亲力亲为去做政事。所以,前人对“无为而治”的理解还是有问题的。
那么我们看看孔子是如何评价舜帝治理天下的。古时,舜品德高尚,尧派他来管理天下。当时中原到处是洪水,以前尧派鲧去治理洪水,9年后失败了,舜就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果然不负众望,13年后平息了洪水。舜和尧一样,对老百姓很宽厚,多采用象征性的惩罚,犯了该割掉鼻子罪的人,让穿上赫色衣服来代替;应该砍头的人只许穿没有领子的布衣。为了让老百姓懂得乐舞,舜派夔到各地去传播音乐。有人担心夔一个人不能担当重任,舜说:"音乐之本,贵在能和。像夔这样精通音律的人,一个就足够了。"夔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孔子赞叹道:"无为而治,说的正是舜啊!他自己需要做的,只要安安静静坐着而已。"
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这一句有三层意思,一是“恭己”,一是“正南面”,一是“而已”。这就是对前面“无为而治”的解释。恭,谦逊有礼。己,自己。这是指舜帝做到了谦逊有礼。作为国君,如何对待臣下呢?就是孔子所说的“君使臣以礼”。而作为国君自己,谦逊有礼是最基本的品质。这里用“己”意在强调舜帝的身份。正,匡正。南面,是指古代人君听政之位居于北面,其面向南,所以这是指位居人君之位。舜帝面对天下人发号施令的时候,对其中的过失需要自己来匡正。而,就。已,完成。我们看舜帝“为”没有?当然“有为”。其“无为”是什么?就是没有要求他人如何“为”。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前文的“无为”,就是没有要求臣民如何做。舜帝要求的是自己,恭己正南面。舜之无为,这里没提到如何管理百姓,就是不用管理,自己做好了就可以了。就是自己做到谦逊有礼,匡正对臣民发号施令过程的过失,就完成“无为而治”了。
“无为而治”,这四个字成为一个词,典籍中的记载只有孔子说过。其他典籍皆不见“无为而治”。但是,后人认为“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其实《道德经》中只谈到了“无为”,并没有谈到“无为而治”。《道德经》第三章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无为而治"是道家所称赞的治国方略,符合道家思想的一贯性。这里,孔子也赞赏无为而治并以舜为例加以说明,这表明,主张积极进取的儒家十分留恋三代的法度礼治,但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并不一定要求统治者无为而治。在孔子的观念中,不是无为而治,而是礼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