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般读的诗词,一般都是唐宋时期的。唐宋之后,中国的诗词出现相对衰落的局面,从元朝到清朝前期,中国并未出现一位多少能够标新立异的诗词。然而,到了近代以来,中国遭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社会变革、民族危亡交织在一起,使得文化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这个时期,中国的诗词也出现了短暂的复兴局面,一时间涌现了众多杰出的诗词创作家。我们来欣赏其中最让精彩的部分。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主席的这些《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在1946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报晚刊》。该词对中国北方壮丽的雪景进行了描写,可谓纵横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好一幅万里锦绣江山图。在下片,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古代的帝王进行了评论,其气势恢宏,古今无人可及。该词可以算是古今以来第一豪放词,远超苏轼、辛弃疾之上。
满江红·民国肇造填满江红志感(李叔同)
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
荆轲墓,咸阳道,聂政死,尸骸暴。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魂魄化成精卫鸟,血华溅作红心草。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
该诗写于1911年,反映了近代历史上的大事件——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后,清朝的统治迅速瓦解,中国2000年的君主专制时代宣告结束。李叔同当时正从日本回来,这些事件让他无比激动,于是拿出笔墨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
满江红(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这首词写于1903年中秋节,当时八国联军入侵不久,秋瑾目睹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和清朝的腐败,决定投降于革命事业。但是秋瑾的丈夫却无心关心国事,在这一天中秋节,秋瑾离家出走,投身革命,写下了这首《满江红》。其中的“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体现他的革命热情。这首词,可以说是古今女词人第一豪放词,和苏东坡、辛弃疾的词相比,也不落下风。
出都留别诸公(康有为)
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
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
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1899年,康有为上书请求光绪帝变法,但是遭到了顽固派的阻碍,未能成功,于是南归,写下了此诗。诗表现了康有为仇恨列强,报国无门,抚剑归去的心情。全篇慷慨激昂,豪壮雄放。章士钊赞其风格:“黄河千里势无回,雨挟泥沙万斛来。”抛开康有为的人品不说,这首诗在古今也算一流了。
挽刘道一(孙中山)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1906年。同盟会在湖南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遭到了失败,其中热血青年刘道一也牺牲,革命党人纷纷写诗悼念,其中以孙中山这一首最有代表性。孙中山此诗以“横揽江流”的矫健豪雄、气概英姿,一反“临江酾酒”旧典的迟暮之气,并进而一扫古往众多吊亡诗词哀悯凄戚的感伤色彩,做到了在借典用事上能“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学业高人、超越寻常拘挛之见。
贺新郎(梁启超)
昨夜东风里。忍回首、月明故国,凄凉到此。鹑首赐秦寻常梦,莫是钧天沈醉。也不管、人间憔悴。落日长烟关塞黑,望阴山铁骑纵横地。汉帜拔,鼓声死。
物华依旧山河异。是谁家、庄严卧榻,尽伊鼾睡。不信千年神明胄,一个更无男子。问春水、干卿何事?我自伤心人不见,访明夷别有英雄泪。鸡声乱,剑光起。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 侵华战争,1901年逼迫清朝签订了《辛丑条约》。在此背景下,梁启超写下了此词。全词感情炽烈,悲愤淋漓,运用典故,自然贴切,是一篇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特别是其中“是谁家、庄严卧榻,尽伊鼾睡”、“不信千年神明胄,一个更无男子”和“鸡声乱,剑光起”几句,虽然都是用典,但在该词中给读者的印象却语同新创,具有震人猛醒、发人深思、催人奋发、激励炎黄子孙为祖国重新崛起于世而不懈拼搏的力量。
梁启超
被逮口占(汪精卫)
衔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
孤飞终不倦,羞逐海鸥浮。
姹紫嫣红色,从知渲染难。
他时好花发,认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
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
1910年3月31日,汪精卫和同盟会同志刺杀摄政王载沣事败被捕,清法庭判汪精卫“大逆不道,立即处斩”。汪精卫在狱中写下此诗,表明他革命的决心。此诗后来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汪精卫名动一时。然而,时过境迁,在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成为了最大的汉奸,千古英明毁于一旦。单论诗词,汪精卫颇有造诣,和陈子龙、夏完淳等云间派的风格类似。
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光绪二十四年(1898)是农历的戊戌年,是年六月,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八月,谭嗣同奉诏进京,参预新政。九月中旬,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并开始大肆捕杀维新党人。康有为、梁启超避往海外。许多人劝谭尽快离开,但他却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来”,决心留下来营救光绪帝。几位日本友人力请他东渡日本,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乏,请自嗣同始。”9月21日,他与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杨锐、林旭等五人同时被捕。这首诗即是他在狱中所作。
满江红·西南联大校歌(冯友兰)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长沙大学等迁徙到了西南地区的昆明,组建为了西南联大。1938年7月,教育部命令各校呈校歌、校训。冯友兰就为西南联大写下了这首校歌《满江红》。“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西南联大之精神深深浸润入了校歌之中。校歌歌词精炼、典雅,始叹南迁流离之苦辛,中颂师生不屈之壮志,终寄最后胜利之期望,集中反映了联大精神,并表达了对中国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念。
恭诵左公西行甘棠(杨昌浚)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
新栽红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70年代,在俄罗斯的支持下,阿古伯入侵新疆。1876年,左宗棠带领湘军进入新疆,最终收复了天山南北。他命令军队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带和近城道旁遍栽杨树、柳树和沙枣树,名曰道柳。其用意在于,一是巩固路基,二是防风固沙,三是限戎马之足,四是利行人遮凉,凡他所到之处,都要动员军民植树造林,并且制定保护树林的措施,严加执行。“昆仑之阴,积雪皑皑,杯酒阳关,马嘶人泣,谁引春风,千里一碧。勿剪勿伐,左公所植。”此时以杨柳来歌颂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壮举。
国殇(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1949年,蒋介石退守台湾,终成一代岛主,造成了海峡两岸的状态。于右任也在这时候到达了台湾,1964年,他写下了这首《国殇》。诗中无限悲痛地抒发了先生对故乡、对大陆深深的怀念之情,也表达了台湾海峡两岸骨肉同胞渴望祖国统一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