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行行出状元,保安这一行也是如此,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保安采访完整版有3个人先出来?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保安采访完整版有3个人先出来(发表在北京纪事2012年8期)

保安采访完整版有3个人先出来

俗话说行行出状元,保安这一行也是如此。

1996年踏入北京城的刘永军,在保安这一行一干就是16年,这期间,他已经算是小有名气:2004年荣获第二届首都“十佳五十优保安员”荣誉称号,2005年荣获第三届北京市“来京建设者文明之星”荣誉称号。2007年5月,他入选中国保安杂志封面人物而被全国保安业界所熟悉。2008年12月,荣获第四届北京市“创业青年首都贡献奖”;

山东小伙子王红娥来到北京从事的第一职业也是保安,因为见义勇为,勇救中毒民工,他不但被表彰还获得了北京户口,据说,因为见义勇为而获得北京户口的保安不仅仅是王红娥一人,自2000年以来至少不下5名。

其实,见义勇为对北京的保安们来讲,好像已经不算是什么新闻,他们站在北京这块神圣的土地上都已经自觉的把这一美德当做了日常行为准则。

我不认识刘永军,也不认识王红娥,我认识的保安叫刘宝柱。

刘宝柱在北京电影学院当保安,虽为山东人,却没有山东大汉的身量,一米七三左右,干巴精瘦,倒是大檐帽给他增加了一点海拔,面皮白净,目光犀利,说话的时候非常严肃。2003年,我到北京电影学院进修,在办公楼门口第一次遇见他,问教务处怎么走,他面无表情扫了我一眼,向楼内左侧轻轻摆摆头,我加问一句是在左侧楼道里吗?他依旧面无表情轻轻点点头,算是首肯。但我按照他的示意进去转了一圈,却没找到教务处,只得再返回来问他,这次,他一言不发转身就向里走,走了几步,回头一个示意,让我跟上,边走边说,我们不可以离岗的!他走得飞快,我几乎小跑。领到教务处门口,他转身就往回走,我说了声谢谢,都没回应。我当时心想电影学院就是牛x,小小保安都这样气势凌人。

北京电影学院北门外有家没名字的小书店,设施极其简陋,但是影视专业书籍却琳琅,所以深得电影学院学子们的青睐,每天人满为患。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去小店里寻一本欧洲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专著,一说书名,店主马上回应说有,但是不多,因为理论太专业,不通俗易懂,店主边说边起身帮我去找,找来找去,发现仅有的一本正被一个人捧在手里读,他站在角落里,读得相当专心,店主喊了两嗓子,他才恍然抬起头,慌忙把书递过来,正眼一看,原来是刘宝柱。

对欧洲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共同关注,让我和刘宝柱成了相识,聊起来才知道还是山东老乡,也就有了交往。当时我就租住在北京电影学院院里的7号教师楼里,刘宝柱休班的时候,也爱到我住处小坐,但凡来一定要借几本专业书籍,十天半月看完后,再归还于我。几次来往之后,还特意买了一个西瓜送来,以示对借书的答谢。交往数次,我对宝柱的家境也略有了解:他老家在老区沂蒙,几代务农,父亲几年前病逝,留下多病的母亲和一个小妹妹,孤儿寡母,度日艰难,家庭重任一夜之间落在他小小的身上,不得已高二就辍学来京打工,没学历没经验,托关系才干上了保安。

我问累不累?

宝柱说不累,比干农活强。

我问当了一年保安有收获吗?

宝柱说,有,在这样的地方当保安收获挺大。

我追问什么收获,他闭口不答了。

这天,刘宝柱又来我住处,不是借书,是给我看他拍的一个dv短片,一边给我看一边解释说,前不久回山东老家给父亲扫墓,顺便用借用的小dv拍摄了一些家乡的所见所闻。说实话,他拍的十分业余,根本谈不上水准,仅可供观看而已。但能看出,刘宝柱对这个小作品相当重视,看画面的眼神宛如父亲看儿子,一脸压抑不住的兴奋。他不停地问我拍得怎么样?我不忍心打击他,就随口说不错,顺带着说了几点无关紧要的小毛病,他更加欣喜,把几处自以为满意的镜头再次展示给我看,并坚持让我指出不足,求改进之情溢于言表。我觉得业余喜好如此已经不错了,知道记录生活点滴更是难得,对这个懂事的农村孩子来说还能有什么渴求呢?已经足够了,所以只是一番褒奖。刘宝柱意犹未尽而去。

又过了不久的一天深夜,刘宝柱忽然又敲开了我的房门,表情好像很急切,但是,却很犹豫,嗫嚅了半天,也没说出所以然。我首先想到的是他可能要借钱,便不等他说出来,起身取来钱包,问是不是遇到什么难事了?需要多少?他一听急忙摆手说不是不是,又鼓了一下勇气,才直勾勾地看着我,突然问:

“我能不能也来电影学院上学?”

——刘宝柱对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关注曾经让我很好奇,后来经常借阅那些专业书籍,我也有些纳闷,但他此刻这个想法,还是让我最为惊异:身为一个三线城市媒体单位领导的我,为了进北京电影学院进修都费尽周折啊,一个高中都没毕业的保安,居然也想进来学习?是不是有些天方夜谭呢?——但这似乎也为他以前的种种行径找到了答案。我不好正面打击刘宝柱,嘴里说还是有可能的。他一听,第一次露出了微笑,说有可能就行。还没等我再说第二句呢,转身离去了。

后来,我就担任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一档节目的策划和撰稿,经常吃住在台里的单身公寓里,不怎么回电影学院的住处了,和刘宝柱见面的次数日渐减少。转眼到了秋天,一天晚上,做完节目从录像棚回到北京电影学院的住处,发现门上贴了张字条,上面写着:多谢大哥鼓励,我考上北京电影学院了,署名就是刘宝柱。上面还有一个电话号码——我这才反应过来,这么长时间,这个孩子好像一直没有手机。

我急忙拨通了那个号码,刘宝柱在电话里说,他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导演专业了,现在是白天上课,晚上继续当保安,话语间,满是兴奋和喜悦:

“大哥,谢谢你的鼓励,你不知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我妈的时候,她多么开心……”

我诧异之余,由衷地为这个孩子感到高兴。

实在想象不出,一个高中都没有毕业的农村孩子凭借什么能跨进中国顶级艺术殿堂?

是执着还是勇气,是毅力还是情商?

无论什么,我都佩服!

我约他出来小聚,为他祝贺。十多分钟后,我们在北京电影学院北门外的烧烤摊前碰面,要了几瓶酒,几把串,边吃边聊,宝柱还是那样不怎么爱笑,很拘谨的样子,几杯酒下肚,眼圈就有些红,他说想他父亲了:

“我爹活着的时候总告诉我人得认命,我一直不信,一直想证明给他看,可惜他看不到了……很想给爹告诉我改写了命运……”

我告诉他,人生路不需要太多的证明,只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就可以一步一个台阶,人生平台就会越来越高,就会远离平庸。

宝柱连连点头,举杯和我对饮。

现在,刘宝柱已经不在北京电影学院当保安了,2005年暑假,他就去一个剧组干副导演了。再后来,听说他去了一个不错的影视公司。

有一天,会不会在某部影视剧的职员表里看到导演刘宝柱的名字呢?

我相信一定会。

不过,无论他怎么发展,我都会记得他曾经是一个小保安。这才是最为激励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