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采石矶三元洞(马鞍山采石矶)(1)

采石矶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5公里的长江南岸。因三国东吴时,此处曾产五彩石而得名。又因其形状如似蜗牛,还有"金牛出渚"的传说,故又名牛渚矶。

马鞍山采石矶三元洞(马鞍山采石矶)(2)

采石矶,山势险峻,峭壁千寻,突兀江中,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采石矶,风光绮丽,历史悠久,名胜众多,又是历代文人墨客游览抒怀之地。采石矶与南京燕子矶、岳阳城陵矶并称"长江三大名矶",又居首位,故称"天下第一矶",又有"千古之秀"之美誉。

马鞍山采石矶三元洞(马鞍山采石矶)(3)

从马鞍山火车站坐公交车直接就到了彩石镇。路中牌楼背面就是"太白胜迹",走过"锁溪桥",迎面是"采石矶"大门。门口有范曾书写的"采石山水甲天下",左右是"燕下大康"书写的楹联:"泛洞庭湖,八百里秋波挂席未游,三楚风光携袖底;对太白楼,一千年明月举杯邀问,六朝烟景落樽前"。

马鞍山采石矶三元洞(马鞍山采石矶)(4)

进门是个大影壁,"采石公园"系郭沫若所书。前行就到了林散之艺术馆,"江山草堂"系赵朴初所书。厅内陈列着林散之不同时期的各种书画作品,"山花春世界,云水小神仙"、"闲门无事学荆关,涂抹经年尚未完,点点斑斑学错了,又从风雨画房山"、"生天成佛谢灵运,旷世知音钟子期"。

马鞍山采石矶三元洞(马鞍山采石矶)(5)

因我喜欢书法,对林散之也早有耳闻,爬峨眉山,有他书写的"金顶"二字,访蒲松龄故居,有他书写的诗文,对于他誉为"当代草圣"也不敢恭维。肖娴题联好"散之不朽""大聪为聋,绝艺是老"。

马鞍山采石矶三元洞(马鞍山采石矶)(6)

转过花园,万竹丛中是林散之墓地,像是一块砚台,上下左右皆是黑石,中间是启功书写的"林散之先生之墓"碑,后面也是一块黑石,镌刻着墓记。墓后有一棵大树,像是一支巨笔,影壁上是赵朴初书写的"雄笔映千古,巨川非一源",赞誉不低。不过,时代乐章必经各代时间的检验,才能"大浪淘沙始见金"。

马鞍山采石矶三元洞(马鞍山采石矶)(7)

过了"梦溪联袂""圆梦园",来到李白纪念馆,太白堂,上联:诗冢常存,此是青莲捉月地;下联:酒仙好在,今当黄菊插头时。进入堂中,有范曾画,李白"飘逸不群",上联是:戏权贵戏公卿,谑浪朝廷有傲骨;下联是:忧苍生忧社稷,彷徨中夜动悲吟。当然还有好多联,都是泛美之言,如"自公一去无狂客,此地千秋有盛名"。

马鞍山采石矶三元洞(马鞍山采石矶)(8)

院内空地,中立一碑石,系毛主席手书的李白诗篇"将进酒",大气磅礴。旁还有一棵250多年的银杏树,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马鞍山采石矶三元洞(马鞍山采石矶)(9)

过翠螺轩,到赤乌井,坐索道上了三台阁,这是采石矶的制高点,西面紧临大江,往南可望天门山,李白留下"天门中断楚江开"著名诗篇,东睹就是彩石镇,大江东去,心胸开阔,敢与黄鹤楼、岳阳楼媲美。

马鞍山采石矶三元洞(马鞍山采石矶)(10)

三台阁真是楼中之楼,山顶之楼,以地势、高度远远超过黄、岳二楼。五楼有联:"放舟可掏江心月,倚阁欲扪天外星。"我心依然:"采石矶上立高楼,窗外长江水竞流。历史沉积辉日月,今朝胜景耀春秋。诗人捉笔书心意,将士操戈为国酬。盛世迎来国庆节,满山歌舞醉宾游。"

马鞍山采石矶三元洞(马鞍山采石矶)(11)

下山,我们是走下去的,首先拜谒李白衣冠冢,碑文"唐诗人李白衣冠冢"八个大字,就是出自林散之之手。林散之生前仰慕李白,眷恋采石矶,愿归宿之期能与李白为邻。这就有了开头的林散之艺术馆、林散之墓。不由写诗道:"江上草堂书艺廊,当今瑰宝展中藏。采石有意夸荣耀,墨墓无言伴楚狂。"

马鞍山采石矶三元洞(马鞍山采石矶)(12)

到三元洞,看金牛柱,观峨眉亭,这才来到捉月台。这是一块平坦的巨石,上刻"联璧台"。嵌于悬崖峭壁间,翘首展翅,突兀江流,地势险峻。相传,李白醉酒后,就是从这里跳江捉月,真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故又称舍身崖。历代文人常临此处,缅怀诗仙、酒仙,欣赏风光秀貌。

马鞍山采石矶三元洞(马鞍山采石矶)(13)

宋代梅尧臣有诗:"采石月下逢谪仙,夜披锦袍坐钧船。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不应暴落饥蛟涎,便当骑鲸上青天。"看来人们都不愿意李白死,而是羽化飞天了。我又写诗一首:"牛渚生情江有知,天门随感渡舟时。李白醉酒水捉月,奔赴苍冥仍赋诗。"

马鞍山采石矶三元洞(马鞍山采石矶)(14)

到燃犀亭,"江天一览",见一李白塑像,便是一幅抽象现代化艺术,形象思维,大鹏展翅"我欲天空飞去",很扣主题。

马鞍山采石矶三元洞(马鞍山采石矶)(15)

拾阶而下,巨石悬空,有一"大脚印",更是逼真。据说是明代大将常遇春攻打采石矶时,捷足先登,留下的大脚印,元兵大败,遂拔采石。

马鞍山采石矶三元洞(马鞍山采石矶)(16)

采石矶,历来被称为"金陵屏障""宁芜咽喉",自汉孙策攻刘繇牛渚营,晋王浑南下吴使张悌逆战至牛渚,广平元年黄巢自采石渡江围天长、六合------至明太祖率众渡江达牛渚,常遇春捷足先登采石,历代都是南北征战渡江的焦点、要塞,闻名天下。李蟠诗云:“峭壁临江浒,云根接水根。都无人到处,只有月留痕。浪吼蛟龙斗,潮平虎豹蹲,当年飞将去,谁复跃天门。”

马鞍山采石矶三元洞(马鞍山采石矶)(17)

现在已成为美丽的胜境,国家重点旅游景区的核心。

九口2020-1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