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时节,万物起始。

2月7日上午,中山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再次吹响“攻坚突围、争创一流”动员令,奋力开启中山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砥砺前行,改革中山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每一个脚印都镌刻着攻坚克难的韧劲、创新的激情、奋斗的艰辛。

在引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之际,奋进中山唯有将真干作为本分,把实干作为责任,把苦干作为追求,才能抓住历史的机遇,开辟通往未来的大道。

战鼓再擂,声声入心。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冲刺,中山比任何时刻更知时间之迫切、任务之重大、挑战之艰巨。

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以前所未有的决心突围,中山比任何时刻更知“跑”的速度、“争”的信念、“拼”的干劲。

中山将全力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南方观察竞标争先)(1)

中山越来越“快”。

行政审批效率越来越快:将营商环境改革作为改革“头号工程”,开办企业流程缩短至一个工作日、企业最快8分钟可“拿地即动工”,超1700多项政务业务“指尖可办”,100项高频服务能够“秒批”、企业诉求还能通过“书记市长直通车”直达市委书记和市长案头。

稳企惠企措施越来越细:出台稳经济138条和95项配套惠企政策,以超常规举措稳住经济基本盘;157个增资扩产项目动工建设,助企纾困力度加大,全年累计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170亿元。

土地整备的速度越来越快:全力推动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累计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1.4万亩,盘活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2.4万亩。

企业转型步伐越来越快:引进中软国际等工业互联网与数字赋能平台,59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带动3000多家企业上云用平台。

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获批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市属国企实现战略性重组。

交通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南中城际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深江铁路中山段开工建设,建成南沙港铁路黄圃站、东凤站。西环高速、古镇快线、南朗快线建成通车;南外环先行段提前一年通车,“四纵五横”“三环十二快”高快速路网日益完善。

中山将全力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南方观察竞标争先)(2)

生态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水污染治理成效初显,新建污水管网975公里,黑臭河涌数量减少40%,河涌水质指数改善18%。

民生项目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市博物馆新馆、气象天文馆、天象厅落成开放,101家香山书房建成启用,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位居全省第三;新增城镇就业5.9万人,“妈妈岗”灵活就业创新模式获全国推广;新增规范化幼儿园学位7910个、公办中小学学位6100个。

而这些成就,是中山人顶着20多轮疫情考验、奋力拼搏而来的。

过去一年,中山始终提着一股“气”。

这股“气”,是不甘落后的志气,是奋起直追的勇气,是敢于突围的士气。

中山越来越“大”。

融合的力度更大了:今年,围绕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规划等六个一体化,中山不仅提出全方位学习对接深圳,更拿出了实招:启动深中合作创新区、深中现代科技工业城建设,设立深圳宝安机场中山候机楼、谋划推动佛山地铁11号线延伸至中山,协同发展有了新载体。

改革的强度更大了:行政效能提速仍然是中山突围的关键词。今年,中山将深入开展并联审批、集中审批,实施全程审批代办制,推动重大项目快审快批快建;同时,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并建设“中易办”线上企业服务平台,实现政策精准直达、资源要素“云端对接”。

发展空间越来越大了:今年,中山将持续深入推进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全年整备工业园区建设用地5000亩,形成100亩以上连片工业用地20块。与此同时,将重点推动北部智能家电产业园、西部智能制造产业园等片区改造。

中山将全力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南方观察竞标争先)(3)

产业版图越来越大了:今年,中山将实施制造业当家和招商引资两个“一把手工程”,目标是聚力支持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少于600家;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0个、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个。对内夯实制造业家底、对外引进大项目大平台,新时代“十大舰队”扬帆起航。

2023年,中山始终憋着一股“劲”。

这股“劲”,是重燃激情的干劲,是敢为天下的闯劲,是厚积薄发的后劲。

中山越来越“拼”。

2023年新春,中山以全力拼、奋力搏的姿态冲入开局战:

“企业有增资扩产需求,有总部建设需求,可以直接报给我,我和市长当好你们的服务员,当好你们的后勤部长,帮助你们以最快的速度落地项目。”1月28日,在中山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对企业的“喊话”,也开启了中山“高效服务企业2.0”版本——

很快,一场留电话、加微信成为中山政企互动热潮。各镇街党委一把手陆续在镇街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公布手机号码,既是下定突围决心,也为提振企业信心。

很快,一场不同寻常的访企入厂行动,在中山全市铺开。按照要求,各镇街党委一把手与规上企业至少“握一次手”,既是听诉求,也为找方案。

很快,一场并联审批、集中审批营商环境改革即将开启。中山市市长肖展欣在政府工作报告透露,中山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设立“企业服务1号线”,依托12345热线设立企业服务专线,建立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和闭环处理机制。

——打出“公布号码 入户走访 深化改革”组合拳,有撑企信号,有强企举措,有制度保障。

中山将全力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南方观察竞标争先)(4)

拼经济,主战场始终在镇街。

“我将带头为新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各位企业家如果遇到困难,都可以打这个电话,或者加我的微信,随时找我!”2月3日,翠亨新区召开2022年工作总结大会暨2023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中山市委副秘书长、翠亨新区党工委书记梁克公布了自己的电话。

“我们要同企业坦荡交往、靠前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我带头保持亲清政商关系,希望企业家随时反映情况,监督我们的党员干部和各职能部门!”2月6日,在火炬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暨2023年攻坚克难工作动员会上,中山市委副书记、火炬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陈文锋现场向各位企业家公布了自己的电话号码。

“这里,我向各位企业家表态,只要企业有发展需要,有增资扩产需求,都可以直接联系我和治国镇长,我和治国镇长带头当好企业的服务员、后勤部长。”2月6日,在小榄镇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小榄镇党委书记赵锡雄和镇长薛治国带头公布了手机号码。

在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看来,市镇“一把手”集体喊话企业并公布手机号码不仅是一种表态,更体现了城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心。市委书记、市长成为企业“首席服务官”,给了企业信心和底气。

中山越来越“敢”。

直面难题、攻坚破题,关键在敢闯敢干敢担当。

2月7日下午,郭文海、肖展欣和60多名参加市“两会”的企业家代表、委员座谈,进一步倾听企业诉求,提出解决方案。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会议企业家主动站起来提议:让我们为中山市委、市政府鼓掌!

去年两会期间,在同样的会场,100多位企业家同样参加了这场由市委书记、市长参加的企业家座谈会。

“我想先了解下,在座的企业家们,你们的企业有增资扩产需求的,请举手。”“有厂房改造升级需求的,请举手。”“有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求的,请举手。”座谈会一开始,郭文海就向企业家们抛出“三问”。每抛出“一问”,都有一批企业家举手发言。

“服务企业,我们不搞虚的。”这场座谈会明确,要让中山企业发展遇到困难问题时能够无缝对接、最便捷联系到干部,全市各级都会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坚决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必到,并请企业家们努力增资扩产,加快做大做强:“过程中有什么困难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反映,得不到有效解决,可以直接向书记市长反映。”

中山将全力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南方观察竞标争先)(5)

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改革“头号工程”,过去一年来,中山在全市范围内全速推进一系列改革:

产业用地规划调整时限整体压缩20%;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16个工作日以内;全省率先推行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新增用地产业项目从上报到准入时间原则上控制在18个工作日以内……

通过清理市级制定的、经不起实践检验的政策,中山集中出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160条、16份共256条惠企暖企政策,全力破解长期以来困扰企业发展的岸线退让、多宗归一整合开发、提容增效等难题。

我们也看到,在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企业”再次成为热词,出现了50次:

“建设‘中易办’线上企业服务平台,实现政策精准直达、资源要素‘云端对接’。”

“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深入实施领军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双培育’计划,‘一企一策’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链主企业。”

“用好企业上市和总部经济支持政策,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总部集聚效应,推动本土企业扎根发展、做大做强。”

……

服务企业再加码,惠企政策再强化,再次证明中山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注、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的决心。

中山越来越“燃”。

拼经济,归根到底是拼士气。

1月25日大年初四,全省首趟由政府组织的返岗专车跨越300多公里,从广西梧州顺利抵达中山南头。起步就是冲刺,中山是全省最先“走出去”为开局拼经济“抢人”的城市。

“拼经济就是拼作风、拼精气神、拼担当作为。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相互学习、相互竞跑,竞的是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竞的是干部队伍的作风、素质。”——中山发展的美好愿景,绝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绝不是按部就班、闲庭漫步就能实现的,绝不是一团和气、不温不火就能实现的。咬定目标不放松,必须重燃“杀出一条血路”的干劲和血性,以超常规之举开创中山工作新局面。

这是属于奋斗者的新时代,这是每个中山人的新征程。

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是一场接力跑。今天,摆在中山人民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

赶考路上,我们不敢有丝毫的自满,但有着必胜的决心——

中山,敢于胜利,直至胜利!

【策划】张培发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罗丽娟 曾艳春

【作者】 罗丽娟;曾艳春

兴中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