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人:邹明熹

《爨宝子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此碑刻于东晋太亨四年,即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出土于云南曲靖南70里扬旗田,后移至武侯祠,现存曲靖市第一中学“爨碑亭”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高190厘米,宽71厘米。《爨宝子碑》共13行,每行30字。下部为立碑人名13行,每行4字。碑文记录了墓主人爨宝子的生平及对墓主的赞美之辞。碑右下角刻有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曲靖知府邓尔恒的隶书跋文6行。该碑字体属于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书体。全碑400余字,布局自然、左右顾盼、首尾呼应、气贯全篇、和谐统一、文彩飞扬。

爨宝子高清大图(云南历史名人动画片穿越云南三千年-爨宝子)(1)

第二集:爨宝子

爨宝子和爨龙颜,讲述了乾隆四十三年(1778)春天,曲靖城南70里的杨旗田村,一个朴实的农民正在翻耕土地,忽然在自家田里发现了一块石碑。这个大字不识的农民,不知道这块石碑上写的什么,但这么大块规整的石料着实讨人喜欢,就找人帮忙用牛车搬回了家。这家人除了种田,还做着一门小本生意——磨豆腐。幸运的是他没有把石碑打制成磨豆腐的石磨,而是当作案板,在上面压豆腐。他们家祖祖辈辈磨豆腐,这块石碑在他们家一躺就是74年,籍籍无名,保存完好。实际上,这块石灰质的石料质地并不太好,如果正常树立在野外,自然风化,钙质流失,字迹早就漫漶不清了,可巧的是它被用来压豆腐,豆腐的汁水不断渗透到碑石之中,相当于给石料补钙,使得这块石碑保存更加完好,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咸丰二年(1852)某一天,大清帝国南宁州知府邓尔恒,闲来无事,溜达到府衙厨房,大概是豆腐的香味引诱了他,或者想吃块新鲜豆腐,忽然发现豆腐表面若隐若现印着字迹,仔细看去,顿觉笔画奇绝,不同凡响!邓尔恒是鸦片战争时两广总督邓廷桢的儿子,精通金石历史之学,自然不是俗人,立刻感觉到这些豆腐上的字迹一定来历不凡。难耐激动的心情,他当即带领手下前往城南70里外的杨旗田村,找到了豆腐作坊和那块石碑,花了30两纹银买下,珍宝一般运回府衙。这就是那块大名鼎鼎的爨宝子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他给厨师开始讲述这爨宝子当年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