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自小喜欢读书,记忆力超人,幼年就表现出了非凡的聪明。

纪晓岚专用对联(幼年纪晓岚巧对对联)(1)

网络图片

纪容端是纪晓岚的四叔,府学庠生,精读经史,工于诗词,他很喜爱纪晓岚,见侄儿天资颖异,便也悉心栽培。

在纪晓岚跟随他攻读“四书”的同时,纪容端已开始教他作诗对句。先从对句教起,继而学作诗,纪晓岚所作联语对句,大多用词恰当,对仗工整,出言幽默,脍炙人口。

纪晓岚专用对联(幼年纪晓岚巧对对联)(2)

纪晓岚故居

纪容端在启发侄子认真思考时,常教诲他说:“世间没有不能属对的事物,只要认真思考,总是能找得到、对得上的。遂以身边的事物为题,要纪晓岚属出对语,鸟木虫鱼,风花雪月,无不涉及。纪晓岚反应敏捷,对答如流,海阔天空,思绪纷呈,常出人意料,妙语天成。叔侄俩你出我对,一问一答,有说有笑,十分惬意。

纪晓岚专用对联(幼年纪晓岚巧对对联)(3)

纪晓岚故居

这天,纪晓岚又去找四叔出题,一路上蹦蹦跳跳,嘴里还哼着四叔教给他的“对韵”:

姐对妹,弟对兄,

小儿对老翁。

三姑唤四嫂,

二老戏双童。

家庭百十口,

世代四五重。

门前栽杨柳,屋后长梧桐。

古宅秦砖覆汉瓦,

邻寺铁杵打铜钟……

纪晓岚专用对联(幼年纪晓岚巧对对联)(4)

纪晓岚故居

纪晓岚一抬头,见已走过四叔屋内。四叔说:“你看屋里,还有什么物件没有对过?”

纪晓岚看到婶母李氏正在里间做针线,坐在炕沿上,双腿下垂,一双小脚上穿两只红缎绣花软鞋,十分惹眼。就冲着容端挤眼一笑,用手一指:“此物尚未对过。”

四叔一笑,出一上联道:

“三寸金莲瘦;”

纪晓岚眨眨眼:

“一双绣鞋轻!”

说罢,叔侄二人开心地大笑。

李氏一听这叔侄俩在拿她开玩笑,停下手中的针线,嗔怒着拿起炕上的笤帚,骂道:“小兔崽子,这也能用来作对吗?容端急忙上前劝解:

“谁人不有足?”

纪晓岚上前佯施一礼,笑嘻嘻地说道:

“何必动无名。”

这一对答,把四婶逗笑了,说道:

“去去去……”叔侄俩被李氏撵出屋来。

纪晓岚专用对联(幼年纪晓岚巧对对联)(5)

纪晓岚故居

纪晓岚性喜玩耍。一日,要婢女梳上墅髻,状如蝉头,怪模怪样地去街上耍闹,迎面撞见常来他家行走的和尚惠明。惠明走到近前,笑着说:“五公子,都说您联语对得好,我出一联可否?”

纪晓岚把头一歪:“尽管出吧!”

老和尚用手拨了拨纪晓岚的墅髻,出一上联道:

“牛头喜得生龙角;”

纪晓岚白了老和尚一眼,张口对道:

“狗嘴何曾长象牙。”

站在一旁的人,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老和尚也笑道:“五公子果然天资聪敏,将来定是栋梁之才。”

纪晓岚专用对联(幼年纪晓岚巧对对联)(6)

影视中的纪晓岚扮演者

此后,纪晓岚出口成章的本领在乡里传开了。人们常出对考他,他也常以妙句相对,出语不凡。纪晓岚在书馆里的功课每天都是早早完成。先生常是早晨布置,中午检查;午后布置,傍晚检查。书馆里纪氏子弟十几个,每次都是纪晓岚第一个背完功课回家。

那天傍晌,纪晓岚早早回到家里,找出陀螺和鞭子,等着叔伯哥哥纪昣放学后一起打陀螺。他等得心烦了,还不见纪昣回来,就跑回塾学里观望。

原来老师在水边闲走,看到人们把收割的芦苇垛起来,有的苫上了苇席。于是,便编出一个“苇草织席席盖苇”的上联要弟子们来对。学生们对不出,先生便把他们留下了。纪昣也在其中。

这会儿,纪昣见弟弟来了,便悄声把上联告诉了他,要他帮着对出下联。纪晓岚稍加思索,便有了下联。他把手里拿着的小鞭子,朝哥哥一晃,说道:“下联岂不正在我的手中?!”

纪昣看着鞭子,眉头皱了起来,不解其中用意。

纪晓岚见先生走了过来,对先生说:“学生有一下联,不知妥否?”

先生说:“你且答来。”

“学生对的是'牛皮拧鞭鞭打牛’。”

“苇草织席席盖苇,牛皮拧鞭鞭打牛。”先生吟咏一遍,便连连叫好。

接着,先生又出一上联要纪晓岚来对:

“鞭打黄牛背;”

学生们听着有趣,都跃跃欲试。先生见了,便要他们来对。连续对了几个下联,先生都不太满意。这时书馆外传来几声狗叫,纪晓岚应声说道:“学生对'棍戳黑狗牙’。”

师生听了哄堂大笑。先生赞扬纪晓岚大胆的想象,笑哈哈地让学生们放学回家了。

纪晓岚八岁的时候,已经读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接下来便是读《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他的学业成绩总是在书馆同学中遥遥领先。放学回家,他常常站在纪天申的书房里,一本一本地浏览爷爷的藏书,经史子集、百家杂说,无所不读。有时将记有同一件事的几本书,一齐找出来,对照比较,辨别异同,考其优劣。有时连地契文书、官家文告、乡间应酬等文稿,也都读得津津有味。各类书籍都认真诵读,使他养成了博闻强记的习惯。一些难于理解的语句,常记下来到书馆请教先生。一些篇幅较长的文章,他也能记住层次,述其大概。精警句段,熟记于心。

渐渐地,家中的藏书,已不能填饱他的胃口。于是,他的注意力,便转向了书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