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号 顿号是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以下情况不用顿号:,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点号怎么点?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点号怎么点(点号的用法)

点号怎么点

一、顿号

顿号是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以下情况不用顿号:

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例如:

①他有三十六、七岁了。

②七、八十斤重的东西压在身上,每走一步,他都须付出很大的努力。

“六”“七”表示零数的概况,“七”“八”表示整数的概况,其间均不能用顿号。

2.太短的并列成分间不用顿号,也不用其他点号。例如:

中、小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中”“小”是极短的并列关系,仅凭读音自然停顿便可区别,故不用顿号。“德”等五个方面虽看似极短,但它是“德育”等的缩略,应用顿号。

3.较长的并列成分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如: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流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

三个“这……”都是并列关系,但稍长,故不应用顿号而应改用逗号。

4.多个并列词语之间习惯上前面用顿号,后面一处用“和”(若“和”后还需要用连词,一般先用“及”,再用“以及”)。例如:

义理、考据和辞章及相互关系是古人早就重视的问题。

主语是几个短的并列成分,前用顿号,后用“和”,再用“及”是符合习惯用法的。

5.为了强调、突出,即使可用顿号,也应改用逗号(通过延长停顿来突出强调)。例如:

祖国啊,您伟大,富强!

“伟大”、“富强”间本可用顿号,但为了突出、强调,则应改为逗号。

6.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也不用其他点号。例如:

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和”前的顿号不应该使用,应去掉。

7.并列成分之间已经有了问号或感叹号,中间就不能再加顿号。并列成分之间如果完全是由带引号和带书名号的短语、文章或书籍组成,那么,并列成分之间不能用顿号。如:

① 操场上响起了拉拉队响亮的声音:“加油!”“加油!”

② 高中语文课文第五册中的《阁夜》《旅夜书怀》《客至》《咏怀古迹》《登岳阳楼》都是杜甫后期著名律诗的代表作。

③ 鲁讯先生的《拿来主义》中的“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等,分别比喻什么?

8.并列成分较少时不用顿号,也可不用其他点号。例如:

①我们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

②县里的医生跳下汽车,就立即参加诊断、治疗。

例①中两个动词间不用顿号也能自然显示其并列关系,不应用顿号,也不用别的点号;例②“参加”的宾语只有两个并列成分,不用顿号也不用别的点号也能自然显示其并列关系,故应去掉。

9. 并列词语之间已经有了“啊”“啦”“呀”等语气助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能用顿号。如:

她的妈妈整天给我们讲她当年如何纺线啊,织布啊,做军鞋啊。

10. 如果并列短语之间还有并列短语,那么,大的并列短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短语之间用顿号。如:

① 水稻、小麦、棉花,化肥、石油、煤炭,这些都是国家统购统销的物资。

②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二、逗号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逗号是用的最多的句中点号,一般表示一个句子还没有写完,不能用句号、问号或者叹号,如果需要停顿,就用逗号。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宾语之间、补语之间,定语、状语和中心与之间,一般不用标点符号。但在下面几种情况下,这些成分间用逗号。

1、句子主语(复杂短语作主语)较长,或主语虽短,但需强调时,或主语后带有语气词时,主语后面要用逗号。例如:

①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

②他,就是我们班主任刘老师。

③你啊,真不争气。

2、句子谓语是主谓短语,主语后面有时要停顿,就用逗号。如:

① 这洋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的。

② 你的申请,校长已经同意了。

3、在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前置的句子里,需要停顿时,用逗号。如:

①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②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③ 本市的旅游业正迅速发展,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

④ 在那间破旧的小屋里,父子俩生活了三十多年。

4、在宾语比较长,特别是主谓短语作宾语或动词短语作宾语时,往往用逗号。如:

① 我知道,你是为了集体的利益才这样做的。

② 他每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打半个小时的太极拳。

5、在复指短语后面或组成成分之间要用逗号。如:

① 王大利,我们的班长,昨天病倒了。

② 他就是我校校长,全国劳动模范。

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情况:

1、在句子中出现独立成分即插入语的时候,在独立成分和一般成分之间要用逗号。如:

② 什么样的阶级,更确切的说,站在什么样的阶级立场上,就有什么样的理想。

③ 我们,包括我们的校长,明天都要去参加公判大会。

2、较长的并列短语之间,一般用逗号。

① 政治的黑暗,阶级的矛盾,人民的疾苦,在他的作品里都充分的反映出来。

② 铅笔,橡皮,电子计算器,各式圆规,大大小小的塑料三角尺,占据了半张办公桌。

3、反复的词语之间,要用逗号,以突出强调这些词语。如:

水,水,我要喝水。

4、在少数关联词语,感叹语气不强的感叹词之后,要用逗号。如:

① 你这样做当然可以,但是,出了什么事你自己必须负责。

② 唉,你怎么能够这样呢?

5、并列短语作谓语或补语时,并列短语之间一般用逗号而不用顿号。如:

① 他的报告生动,感人。

② 他的报告讲得生动,感人。

三、分号

1.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间的停顿。例如:

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2.有时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也用分号。例如:

我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转折关系)

这个句子中的分号如果改用逗号便不易分辨前后两层意思,如果改用句号,又会把前后连贯的意思割断,所以用分号。

使用分号应注意三点:

1、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例如: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2、并列关系句,分句较短的用逗号不用分号。例如: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多重复句中并列分句不在第一层,分句间不可用分号。例如:

学校管理不善,学生经常迟到;自行车乱放;教室门窗损害严重。(第一层在“不善”处)

四、冒号

冒号是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前面,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的点号。

1.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后面,有引起他人注意的意思;用在“某某说”之后,表示下面是引用的话。

2.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例如:

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站着纺。

3.用在提示的话的末尾,表示后面有要说的话、所想的内容或所作的分析。例如: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4.用在解释说明性的话之前。例如: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

5.用在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总结上文。例如: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注意:冒号属于句中点号,是句中较大的停顿,没有大的停顿则不用冒号。

1、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末尾,也就是说,冒号要管到句末。如果要管几句话或一段话,一般要用序次语或引号标明。例如:

①记者在北京一些小学采访,不少老师反映:这一两年,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反映出的劳动观念淡薄,劳动习惯差,自理能力低,不珍惜劳动成果等问题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存在。(冒号所管的内容为“这……等问题”,没有管到句终,且只作主语,所以应将冒号改为“的”。)

②……必须重申党的纪律:(一)个人服从集体;(二)少数服从多数;(三)下级服从上级;(四)全党服从中央。

③他接着说:“最近这儿连降暴雨。老妈已到北京去了。小红上了高中。”

2、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例如:

当学术委员宣布:张一同志获得博士学位时,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因停顿较短和不能管到句终,故应将冒号去掉。)

3、下文和提示语的内容不一致时,不能用冒号。例如:

他喊了一声:“跟我来!”就向前冲锋。(冒号前后没有提示与被提示的关系,应将冒号去掉。)

4、“某某说”“某某想”后不是直接引用的,不能用冒号;放在连续的话语中间不能用冒号,只能用逗号;放在所说话的后边用句号。例如:

①毛泽东说过,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勇气。

②“这个问题,”李明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③“落后就要挨打。”邓小平告诫我们说。

五、问号

问号是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符号,多表示疑问语气。不管是有疑而问,还是无疑而问,还是半信半疑,都含有疑问语气,应该用问号。反问句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也是疑问语气,所以也应该用问号。选择问句虽然包括两项或两项以上,但仍然是一个句子,因此,通常只在全句末用问号。有的祈使句为了表达委婉的语气,采用了疑问句形式,句末也应该用问号。

使用问号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该不该用问号,要看整个句子是否真的发问,有没有疑问语气,有的句子即使含有“谁”“什么”“怎么”等疑问词,但全句并不是疑问句,就不能用问号。如:

① 谁都不知道他是谁。

② 他什么也不知道。

③ 该怎么去应付这场灾难,我们都没有好的办法。

④ 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2、表示选择问的句子,整句话是一个问句,所以只在句末用问号,句子的中间用逗号。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如:

① 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② 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人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

3、主语和谓语倒置的问句,问号应放在句末,谓语后只能用逗号。如:

① 小王,你今天去不去上海?

②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同学们?

4、叹词“啊”“咦”等单用带有疑问语气时,也是疑问句,后面要用问号。如:

① 啊?他怎么这个时候来了?

② 咦?我明明把钢笔放在这里了,怎么会不见了呢?

5、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例如:

①请你稍微挪一下凳子好吗?

②你来一下好不好?

六、叹号

叹号表示一句感情强烈的话末尾的停顿。凡表示赞颂、欢喜、愤怒、叹惜、请求等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感叹句末尾都用叹号;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反问句和陈述句末尾也可以用叹号;要求或希望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祈使句,语气较重的末尾也用叹号。

使用叹号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表示强烈感情的祈使句中,有称呼语的,叹号应用在句子的最后。如:

① 那个说话的,站起来!

② 站起来,那个说话的!

2、语气强烈的独词句或非主谓句,也可用感叹号。如:

① 飞机!

② 长途!

③ 啊呀!你走错了。

3、在称呼语、应答词和象声词后面,以及标语口号的末尾,如果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也要用感叹号。如: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4、局部引用的语言单位,所引用的内容一般不用句末点号,但如果是感叹号,则可以保留。如:

他刚刚走出教室,就听到身后“啊呀!”一声大叫。

5、带有感叹语气的引用单位放在句末,成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把感叹号放在引号里。如:

① 但他终于饶放了,单是怒目而视的吐出一口唾沫道:“呸!”

② 行家一搭眼就愣住了,不由得脱口说出一个“好!”

七、句号

句号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陈述完了之后的停顿。例如:

①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都要认真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历史。

②请把门关上。

③今天我们必须回去。

④下课了。

无论长短,只要是结构完整、意思独立的陈述句,句后都应用句号。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如例②),有强调意味的陈述句(如例③),有的独词句、无主句(如例④)表示陈述语气时也用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