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真正读懂《易经》,就必须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易经》变成现在这样乱七八糟说什么的都有,和中国的历史有很大关系《易经》在周朝“春秋”“战国”时用的地方还是很准确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易经每个卦的总结?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易经每个卦的总结(想要读懂易经先要读懂卦名)

易经每个卦的总结

想要真正读懂《易经》,就必须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易经》变成现在这样乱七八糟说什么的都有,和中国的历史有很大关系。《易经》在周朝“春秋”“战国”时用的地方还是很准确的。

比如“豫州”,现在指的河南,当时主要抵御南蛮的任务就在河南身上。“豫”在《易经》里说的也是常备军事力量。

屈原写的“离骚”中的离,貌合神离的意思,和《易经》中的离也是一个意思。

还有诸侯中有个“晋”,封这个诸侯用一个《易经》的卦名你想想它得多强,三家分晋“赵”“魏”“韩”竟然都是战国七雄,其中魏的大魏武卒和赵的胡服骑射也都名扬天下。并且用“晋”来封它,很可能默认它可以自我晋升。晋其角,维用伐邑。

后来就到了中国历史第一个拐点,秦的“焚书坑儒”,这是中华文化的一次浩劫。无数的书籍付之一炬,一些不是广为流传的书籍的意思就开始模糊,比如《易经》。

再后来汉文帝又把中华文化建立了起来,《易经》一类的书籍就变成了半玄学的书籍,很多人(特别是道家的)靠瞎编《易经》的解释来吃饭。当权者也知道他们大多在瞎说,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并未深入追究。虽然独尊儒术,可是儒术并未强大到明清时期一样的只手遮天。

唐朝时期中国又迎来了一次文明的爆发期,开元盛世,贞观之治,无比的强大。当时的人务实“房谋杜断”,当时的人开放“辩机高阳”,唐朝人既不迷信,《易经》当时也没跑偏。

但是是哪个朝代让中国的文化从白变黑,从是变非。其实从《易经》中的坤就可以找到答案。读过《易经》的应该都读过坤这卦。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履霜,坚冰至。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括囊,无誉无咎。

黄裳元吉。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利永贞。

背着写的,不一定全对。这卦的卦象上地下地,六爻全是阴,但你看内容,君子先迷后的主,黄裳元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这写的根本不是女人啊,女人怎么能含章可贞,怎么能从王事,这特娘要造反。后面有大师就说了,这篇是阴极必阳,这写的就是男人的事。这写的男人的事没有问题,但阴极必阳纯属放屁,那乾卦为什么不阳极必阴呢?《易经》里就没有阴阳,为什么很多人看不懂《易经》,他们带着阴阳去看,看的懂才怪,周文王的时候还没有阴阳的概念。整部《易经》也没有提及阴阳。

这样就简单了吧,哪个朝代最先把坤用在皇后宫殿上,哪个朝代开始乱的。你们能猜到是哪个朝代吗?宋朝皇后宫殿叫仁明殿,慈元殿。元朝开始叫“坤德殿”,明清都叫“坤宁宫”。元朝是游牧民族,贵族们认识他们自己文字的都不多,更不用说让他们看中华文章。那个时期真正的国学大师都是有气节的不会给这些蛮族卖命。而元朝又用汉族文化来治理国家,这就给了那些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胡说八道的大师们百年不遇的出人头地的机会。也把中华文化向封建迷信迈进了一大步。

他们写了篇堪比恐怖片的二十四孝,其中有个故事,夫妻俩日子过得不太好,老娘老把饭给他们的孩子吃。看着母亲越来越瘦,丈夫和妻子商量要不把儿子活埋了吧,儿子可以再生,老娘只有一个,等老娘死了咱们再生一个。然后背着儿子去山上活埋,结果挖出来好多银子,从此过上幸福生活。我的天啊,这样的故事只有畜牲才能编出来吧。所以当时王侯将相都是文盲,这些国学大师也都不太精神。中华文化中的一部分就被这么扭曲了。

咱们整理一下下经里意思没变的卦名。

第三十四卦“大壮”,这个意思没变,强大了才能丧羊于易,吉。

第三十五卦“晋”,这个意思也没什么变化,说的是晋升。

第三十七卦“家人”,这个词现在经常用,也没变化,风风火火一家人。

第四十卦“解”,也没啥变化,君子维解吉,什么于小人我忘了。

第四十六卦“升”,你读读能不能读出升官发财来。

第五十卦“鼎”,没啥变化,他写的是鼎这种器具。

第五十六卦“旅”,其实是没啥变化,不是说的旅游,当时国家小,旅和现在旅长一个意思,是个作战单位,有考察和消灭敌人的任务。

第五十八卦“兑”,兑换的意思,商对未宁,介疾有喜。

第六十卦“节”,意思没啥变化,节哀顺变,节制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