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盗用必究

精神发育迟滞为特殊精神行为障碍疾病,指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之前,以智力水平低下、社会适应困难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发育障碍性疾病。患者不仅存在智能损害,且有语言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以及个性障碍等[1]。

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均有精神行为障碍、个性障碍和生理机能障碍等特征存在,其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且有不同程度个性心理障碍和智力障碍情况存在,同时部分患者存在攻击行为和自残行为。

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症状加重家庭负担,更可能导致严重社会安全隐患,例如:攻击行为或自伤行为。虽然智力障碍目前无法获得临床治愈,但伴发精神症状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消除其精神症状,例如:运动性兴奋、易怒、攻击行为或自伤行为等,消除其肇事闯祸的根源利于帮助家庭早日回归往日安宁。

案例分享

案例:患者任某,男性,26岁,主诉:失眠、暴躁易怒、与家人敌对、行为怪异、接触被动,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4年,内科治疗疗效差,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

精神发育迟滞有什么症状(发育迟滞伴精神症状)(1)

病情概况

患者自幼理解能力差,学习困难,无法完成复杂的计算,成长过程中怪异动作较多,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2005年被当地医院诊断为“多动症”,未进行特殊治疗。201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自言自语、自笑,性格孤僻、懒散,接触被动,不注意个人卫生,当时家属未予以重视。因异常精神症状加重,2017年家属将其带至当地三甲医院,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给予住院口服“利培酮、丙戊酸钠”等药物治疗,住院9天后出院,病情无明显缓解。

自确诊四年来,患者长期在当地三甲医院门诊诊治,予以多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病情控制不稳定。现患者:(1)睡眠差;(2)脾气暴躁易怒,有时与家人敌对,发脾气;(3)性格孤僻,懒散邋遢,接触被动,否认自己有病,无自知力,社会功能明显受损,今家属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我院,门诊拟“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收入院。

术后,患者的情绪平稳、心情佳,与家人的关系逐步缓和,夜间睡眠时间可持续7.5个小时,查房时可以与专家正常对话,面对专家提出的问题也是对答如流,这说明患者的交流能力及理解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出院后家属仍需遵医嘱给药,可督促患者参与娱乐休闲活动,指导患者完成简单的洗漱、家务,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外科手术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的难治性和无治性,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患者任某采取的神经调控手术,通过调节异常的神经环路或调整某些神经递质功能,在原亢进的状态下改变为能与现存的病例状态下的灰质、白质形成相对性低水平平衡的一种新状态,达到有效控制异常的边缘系统功能活动而形成的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是对此类精神障碍性疾病一种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1] 彭巨成, 李艳, 黄旺发,等. 深圳市宝安区某街道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流行特征分析[J]. 华南预防医学, 2019, v.45(02):85-88.

致广大读者:

你们好,我是吴景文医生,在此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我的文章。若您有疾病向我咨询,可以通过平台“私信”方式联系我。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我会尽快解答您的疑惑。

相关阅读

精神分裂症肆意停药致复发 手术一次性解决顽固症状

痴迷绘画受阻与父决裂患精神分裂 术后父子亲情回归令人动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