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2月21日晚,一架波音707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时任国务院代总理的华国锋、外交部长乔冠华以及美国驻华联络处代理主任黄镇等人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飞机停稳,舱门缓缓开启,一对穿着正式的夫妇面带微笑走下飞机。来宾是因为“水门事件”已经卸任美国总统一职的尼克松以及他的夫人

这是尼克松的第二次访华之行。

此时的尼克松已经因为“水门事件”卸任了美国总统一职,但中国仍给了极高规格的接待礼遇,毛主席也再次在自己的书房接见了他。

通过与毛主席的再次会谈,尼克松对毛主席敬佩不已,在临走的时候又深深鞠了一躬,以表达自己对于主席的尊重。

那么,已经“辞去”美国总统一职的尼克松又为何会再次来到中国,并且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呢?

首次访华,中美关系破冰

众所周知,尼克松是中美关系的破冰者。早在1970年,在接受《时代》杂志记者的采访时,他就曾说:“假若问我说在去世之前有什么事情是特别想要做的话,那答案会是,到中国去。如果我去不了,我会让我的孩子们完成我的这一心愿。”

尼克松访华之后的水门事件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1)

尼克松

而此前中美两国因为是不同的政治制度,所以一直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关系,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更是让中美关系直接坠入了冰点。但随着中苏关系交恶,最是知道“敌人的敌人是朋友”道理的美国决定与中国搞好关系。

1969年,在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指示下,美国方面先是宣布放宽对中国人入境签证以及贸易的限制,随后又托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总统带话,表示拒绝对苏联提出的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并希望与中国对话。

而彼时的中苏关系已经因"珍宝岛事件"变的剑拔弩张,苏联方面甚至在我国边境陈兵百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国家领导人也在试图确立多极均势外交,来打破苏联方面的威胁。毛主席在一次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还请他转告尼克松,欢迎他前来访华。

1971年,在日本名古屋举办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美双方运动员之间的气氛十分轻松、融洽,美方代表队的运动员们频频表示希望有机会到中国进行访问,但当时的外交部门不敢轻易应允,后来在中央同意的情况下,中国代表团才正式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结束之后,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共15人,外加4名记者,到中国访问一周,期间还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这是中美两国自49年以来的第一次民间交往,“小球转动大球”,自此,中美建交的序幕正式被拉开。

尼克松访华之后的水门事件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2)

美国乒乓球代表队应邀访华

但中美冲突由来已久,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绝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于是,在双方都处于试探的阶段时,基辛格“秘密”登场了。他从美国乘飞机出发,先到西贡进行了国事访问,随后又去了泰国曼谷,接着又绕到新德里、伊斯兰堡,没有人知道他的“下一站”究竟是哪。

伊斯兰堡之行结束之后,他借口“身体不适,准备去蒂亚加利的总统别墅休养”,然后坐上飞机秘密飞往了中国北京。

基辛格的秘密访华,其实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自上任之后不停委派的结果,有了基辛格秘密访华作出的良好铺垫,尼克松最终于次年2月进行了正式的访华。尼克松的访华之行,就是引起全世界各国人民关注的中美关系“破冰之旅”。

2月21日,美国总统专机“76年精神号”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舱门打开尼克松和他的夫人走下了飞机。走下舷梯,周恩来总理和其握了握手,欢迎他的到来。

尼克松访华之后的水门事件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3)

周总理和尼克松

随后,久病卧床的毛主席在自己的书房接见了尼克松。

其实刚开始尼克松对毛主席在书房接见他感到十分失落,还是基辛格向他道清了其中的原委。

基辛格先是说:“亲爱的总统先生,要是您觉得中方的接待规格低了,我可以向中国礼宾司提出建议。”

接着他又说:“不过我诚心建议您最好不要这样做,因为毛主席是一个非常朴素的人。如果您细心一点,您会发现毛主席的裤子上有数个大小不一的补丁,那条藏青色的裤子,毛主席穿了整整5年,这些我也是近期才知道。”

尼克松大为震惊,他不明白为何一国的首脑可以节俭到如此地步。然后他对毛主席的敬佩又多了几分,对于会面地点在毛主席的书房,也不再觉得有任何不妥。

身体抱恙的毛主席在秘书的搀扶下,站起身来,微笑着和尼克松握手,毫不避讳地说:“我年纪大了,说话不大利索了。”尼克松向毛主席行了一个近九十度的鞠躬礼。

会谈正式开始,尼克松称毛主席的著作改变了世界,毛主席笑了笑说:“我没能改变世界,只是改变了北京周围的几个地方。会谈进行得很愉快,他们就中美两国关系以及国际事务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另外,毛主席还和尼克松谈论了一些哲学问题。

临别时,尼克松抓住毛主席的手说:“主席,我能感觉到,我们在一起有改变世界的能量。”对此,毛主席只是向尼克松回了一个礼说:“尼克松总统,由于身体是在不方便,我就不送你了。”

尼克松访华之后的水门事件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4)

毛主席与尼克松

后来,尼克松说,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总能想到和毛主席见面的过程,并对其产生了深深地崇拜,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这样说:“毛主席是一位有着惊人的运筹帷幄能力的伟大领袖,不过那次见面他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位严厉的长者,我总觉得他能将我从里到外看透。”

访问期间,周恩来总理也同尼克松等人对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及其他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且坦率的讨论。之后,尼克松还访问了杭州和上海。

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双方签订的《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宣布中美两国关系由此正常化。尼克松也表示,美国将承认一个中国,美军会撤离台湾。

但这并不代表着中美由此建交,不过,尼克松向中国做出了承诺,将会在自己的第二个任期内,完成中美建交这件大事。

“水门事件”,中美建交设想落空

按照预期,中美建交会很快被落实,但事实上,这件事情却一再被搁置。这是因为做出承诺的尼克松没有等来他的第二个任期。

1972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本来尼克松是以压倒性地优势连任总统的,但是由于“水门事件”,这个扭转了中美关系的男人,遭到了国会的弹劾,美国方面对其展开了长达两年时间的调查。最终迫于种种压力,尼克松不得不辞去总统一职。

尼克松访华之后的水门事件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5)

接替尼克松总统职位的是前美国副总统福特,福特一上台就宣布他不仅会接替尼克松的职位,还会继承尼克松的对华政策,继续推动中美关系友好发展。

一开始,他的确言行如一,多次派遣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前往中国,始终保持着与中国的沟通。并重申了《中美上海联合公报》,表示美方愿意继续遵循这一公报所坚持的原则。面对这样的交好诚意,中方也作出了回应,称中美关系不会受到“水门事件”的影响,两国关系正常化指日可待。

但很快,福特在联合公报的种种威胁下,开始摇摆不定,态度也开始犹豫不决。在就台湾问题与中国进行商讨时,福特并不愿意答应从台湾撤兵的要求。

这让中国感到十分有压力,因为如果台湾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实际上就是福特对解决中美之间的问题缺乏足够的信心,这就意味着中美建交势必会停滞不前。

1975年末,福特访问了中国,在谈及台湾问题时,他表示想用“日本方式”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

尼克松访华之后的水门事件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6)

福特

所谓用“日本方式”解决问题,就是说在中美两国建交的同时,也会在台湾建立一个独立的“联络处”。这种做法,本质上就是在否定“一个中国”原则,对此,中方自然不会答应。随着中方的严词拒绝,中美两国关系又重新陷入了僵局。

二次访华风波

面对这样的情况,毛主席似乎早就已经有所预料,他早就在暗中推动美国政府,邀请已经卸任的尼克松再次前来访问。

尼克松在政治丑闻的压力下,“辞去”总统的职位后,成为了“普通”的平民,回到了加利福尼亚,迎来了人生中最灰暗的一段时光,一直郁郁寡欢,甚至大病了一场。

他没有想到,远在中国的周恩来总理在给病中的他发来了慰问电报,并邀请他再次访华(一说实际是毛主席)。这给无比落寞的尼克松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慰藉,但他一开始觉得这不过是外交上的惯常说法,毕竟自己此时不过是一个已经下台的总统,哪里还有资格接受另一个国家的重要领导人的邀请呢?

尼克松访华之后的水门事件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7)

尼克松帮周总理脱大衣

不久之后,尼克松因为身体愈发不适住进了医院,令他更加难以相信的事发生了,毛主席亲自打来了跨洋电话!

两人在电话中进行了愉快的沟通,毛主席问候了尼克松的身体情况,还告诉他,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他想到中国,中国都会表示欢迎。遭受了如此大变故的尼克松,对此自然是充满了感激。

1975年8月,时任中国驻华盛顿联络处主任的黄镇给尼克松带去了毛主席诚挚的邀请,向其表示,如果尼克松身体状况可以的话,希望可以尽快见到他。

尼克松自然能够感受到中方的诚意,他决定动身前往中国,但是,这种涉及到别国首脑的外交事务,尼克松不能自己决定,于是,他打电话向国务卿基辛格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基辛格得知以后,觉得有些为难。

尼克松访华之后的水门事件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8)

尼克松与基辛格

因为新上任的总统福特,虽然嘴上说着要继续推动与中国的建交,但是在外交上却表现的更愿意和苏联方面保持关系。

其次,福特也有访华的打算,只是迟迟没有动身。新任的总统还没有进行过访华,而尼克松却要在他之前再次与毛主席会面。

种种原因,都让基辛格觉得有些不妥,所以,尼克松访华的行程便一直被拖延。不过,尼克松向基辛格表示,不会让这种情况持续太久,他一定要去见情深意重的毛主席一面。

在福特访华没有为中美两国关系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之后,中方作为提醒,邀请了尼克松的女儿和女婿来华。于是尼克松的女儿和女婿,先于被国内外各种原因缠身的尼克松来到了中国。

毛主席自己接见了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女婿戴维,地点是毛主席的书斋。

毛主席见到他们二人以后,关切地问:“总统先生的腿怎么样?”

朱莉回答:“一切正在慢慢好起来,感谢主席您的关心。”

毛主席靠在沙发上,点了点头,笑着说:“请帮我转告他,一定要好好保养他的腿哟,他说过将来还要爬长城呢!”毛主席的语气轻松,像是在对旧友的抱怨。

“他现在已经不是总统了。”戴维也接上话。

“我就乐意这么叫他。”语调有趣极了,听到毛主席这样说,朱莉和戴维都忍不住笑了。

毛主席又说:“马上写封信给你们爸爸,说我想他了。”接着还说:“我这句话,可以登报。”

戴维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在美国,反对爸爸的人很多,不少人还想着审判他。”

听到尼克松在美国的境况,毛主席说:“别担心,这不影响我邀请他到中国来。”

此行,朱莉还带来了一封尼克松亲笔写给毛主席的信,毛主席很开心。

会谈接近尾声时,毛主席告诉朱莉:“四年前你父亲就坐在你现在坐着的这张沙发。”

朱莉十分惊喜,然后连忙起身,凝视着这张沙发椅,仿佛在想象四年前父亲与毛主席的会面。过了一会,他说:“主席,我想和戴维换换座位,让他也坐一下这把椅子,这样以后他也能说自己是坐过这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座位的人了。”

毛主席被朱莉逗得哈哈大笑,答应了她,然后戴维也心满意足地坐了会那个座位。

等到两人离开的时候,毛主席竟还陪同着两人走到了门口,这让两人受宠若惊。要知道,毛主席晚年的身体状况欠佳,就连一些其他国家的领导人都不曾有这样的待遇。

“你们还很年轻,以后再来中国吧,十年之后它将会是非常了不起的。”毛主席最后这样跟他们夫妇二人说。

尼克松访华之后的水门事件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9)

朱莉与戴维

这次会谈结束之后不久,尼克松同我国外交部门约定了再次访华的时间,随后我国就公开发布了消息:1976年2月,前美国总统尼克松将再度进行访华!

于是,1976年2月21日,尼克松携夫人再次来到了中国北京。新任命的代总理华国锋、外交部长乔冠华、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黄镇等人一起等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迎接他的到来。

已经卸任变成平民的尼克松受到了中方如此高的礼遇,与不久前来中国访华的福特总统相差无几。但尼克松依然觉得心中有一股伤感,因为当年亲自前来迎接他的周总理已经逝世了,他无法不感到难过。

当他得知他下榻的是国宾馆18号时,他很是感动,因为那正是他首次访华时住的地方。接下来用来招待他的国宴也是总统级别的,受到的尊敬程度更是一致无二的。

想想自己曾经对毛主席做出的在第二届任期内彻底实现中美建交的问题,此时没有任何职务在身的尼克松心中无限感慨。

之后,他来到中南海毛主席的住处拜访主席,主席此时的健康已经严重恶化,但他依旧坚持会见了尼克松。

尼克松访华之后的水门事件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10)

一见面,尼克松就亲切地说:“很高兴再次见到您啊,毛主席。”

毛主席比虽然身体状况欠佳,但精神状态很好,他笑着回答:“不是冤家不聚头,我们是隔海几十年的老冤家了。”

由于尼克松已经不是美国总统了,所以两人的会面更像是许久未见的朋友之间的碰面,十分轻松。

两人面对面地聊了一个多小时,其中大半时间都是在讲一些哲学问题。有时候,翻译不能听清毛主席的话,毛主席便自己拿过纸和笔,将自己想表达的观点写下来,再由翻译念给尼克松听,尼克松频频点头,对毛主席的敏捷才思表示赞同。

当然两人也有谈到这些年中美两国为两国关系正常华所做出的努力,说起初次邀请尼克松前来访华时,毛主席告诉他,当时为了给国内以及国际上“打预防针”,他曾在1970年的国庆大典时,带着美国记者斯诺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国庆游行。

美国记者斯诺与毛主席一同登天安门城楼观看国庆庆典的照片,第二天就被刊登在了人民日报上,报上还写着:“全世界人民包括美国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

听完毛主席讲述这件事,尼克松哈哈大笑,他坦白地说:“我们当时完全没能理解这个意思,我们以为那是斯诺的个人行动。”

对中国领导人颇有研究的基辛格后来在他的回忆录里自嘲道:“类似于斯诺的这种‘转弯抹角的暗示’显然‘对我们敏锐地观察食物的能力估计过高’”。

会谈期间,尼克松几次端起茶杯与毛主席碰杯,以示自己的敬意。临走之前,尼克松还依依不舍地看着毛主席,然后,深深地鞠了一躬。他完全被毛主席的胸襟以及人格魅力所折服。

尼克松访华之后的水门事件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11)

毛主席和尼克松

回到国宾馆的尼克松还依然沉浸在与毛主席的会见中,他对接待人员和记者说:“能够就当前国际重大问题进行长时间的广泛的交谈, 感到非常愉快……使我惊讶的是,毛主席如此高龄,思想仍如此明晰敏锐,对当前国际重大问题仍如此关切注意……历史上何去何从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精神和思想的活力。毛主席就是充满思想活力的伟人。”

他还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这个富有领导魅力的人,曾经推动了中国历史进程,并影响了整个世界。”

美国总统退休之后,国家会为其修建一个总统图书馆,并且会在其中放置大量的该总统执政期间的各种文件资料。

虽然尼克松是因为政治丑闻下台的,但他也同样拥有这样一个总统图书馆。修建的时候,他专门找人1比1精心雕刻了,他心目中全球最知名的10位国家领导人,而排在最前面的两位国家领导人,就是毛主席和周总理。

尼克松虽然已经下台,但他的再度访华却依然推动了中美建交的进程。

1976年,是美国总统的大选年,由于尼克松的第二次访华在美国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所以严重影响了福特的选举,最后民主党的卡特当选了美国总统一职。卡特上台之后,吸取福特的教训,开始真正地推动中美建交进程,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两年之后,中美双方共同签订了《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该公报正式生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这场破冰之旅,走了将近十年,至此,终于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如今,我们再次回望历史,不得不为毛主席的深谋远虑而赞叹,不得不为毛主席的胸怀而感动。是的,他为人民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息。

尼克松访华之后的水门事件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12)

毛主席

东方有伟人,永远感恩,永远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