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造成的白色污染数据(外卖产生的白色)(1)

近年来,随着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网络订餐逐渐成为潮流。一双筷子,一份餐盒,外加两个塑料袋,很多人没有料到,方便又快捷的订餐模式,让不可降解的塑料外卖餐盒及塑料袋,成为中国“白色污染”中的又一主力。在“限塑令”出台第十年后,本报记者调查发现,白色垃圾正随着外卖的兴起再次“抬头”。

一天废弃的塑料垃圾,铺满350个足球场

8月30日,本报记者来到了哈尔滨市道里区一座大型写字楼。正值午后,楼内的垃圾桶“蔚为壮观”:一次性筷子、印有商户品牌的塑料袋,还有布满汁水的白色餐盒……各种外卖餐具“见缝插针”,将半人高的垃圾桶装得满满当当。

正在运送垃圾的王先生告诉本报记者:“这样大的垃圾桶,我们每天要处理几十个,中午、傍晚时分,基本都是吃完后剩下的塑料餐盒。”他告诉本报记者,几年前,柔软的白色泡沫餐盒还是垃圾的“主力军”,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外卖餐盒“鸟枪换炮”,变为比较坚硬的透明餐盒,大多印有“PP5”、“QS生产许可”以及微波炉许可等标志。

据本报记者了解,这种透明、坚硬的餐盒,实为聚丙烯塑料餐具,被如今的商家广泛应用于打包、外卖中来。然而中山大学的高海洋教授介绍,这类餐盒的主要材质,是一种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聚合物的塑料材质,常温中物理性能稳定,通俗来讲,它们的降解速度极其缓慢,甚至放上百年也不会有任何变化,如果不妥善处理,这些餐盒将成为新的令人头疼的“白色垃圾”。

而这样的垃圾如今有多泛滥?近日,权威第三方机构QuestMobile发布了《移动互联网2017年夏季报告》。报告指出,目前美团外卖的日完成订单量已经超过1300万单,市场份额接近60%。按照这份数据推算,仅是互联网外卖,一天就至少有2166万份订单,其中至少产生2166万份餐盒和塑料袋。如果按照塑料袋、塑料餐盒均为0.06平方米计算,粗略估计,中国订餐平台上每天制造的废弃塑料面积,就能高达约260万平方米,大约为350个足球场。这些餐具的寿命仅有半个小时左右,使用过后,每个被废弃的塑料餐盒却要降解至少百年。

它们的危害还不仅如此。高海洋教授表示,生产塑料餐盒的过程中,会排放污染物;等到餐盒被丢弃在自然环境中,又会产生生态污染;最后,即使塑料餐盒进入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焚烧它们也会产生相应的污染。除此之外,据调查,每年有800万吨塑料进入海洋,很大一部分被鸟类和鱼类摄入,塑料导致的海鸟、鱼类死亡,据估计高达80亿美元。

如何破解外卖中的“塑料围城”?

为何不可降解的PP5塑料,成为外卖餐盒主流?在环境保护组织工作的刘先生告诉本报记者,可降解餐盒虽然环保,但其强度、稳定性不高,成本却远高于塑料餐盒。PP5不仅质量轻、耐高温,而且制作成本低廉,再加上中国饮食多汤多水等特点,塑料餐具由此成为餐盒首选。

当然,它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也成为环保专家们关注的重点。本报记者调查得知,哈尔滨的塑料餐盒,目前被当作生活垃圾,混入城市每日3400吨垃圾中。哈尔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塑料餐盒与其他垃圾一个待遇,不管它能不能降解,都是按片儿分类,它所在的垃圾车距离哪个焚烧厂或填埋厂近,就分到哪个垃圾场处理。”运送到焚烧厂后,塑料餐盒将统一焚烧;运送到填埋厂的塑料餐盒,则被封入填埋的大口袋中,里面做好封闭的渗滤膜,一层层填埋、碾压、覆盖,封好后上面做绿化处理,种植草坪,可能几百年后,这些埋在地下的“垃圾”才会彻底消失。

近几年,中国环境研究中心以及各大高校的环保专家,都在关注塑料餐盒的回收与利用。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宋教授,决定从源头出发,呼吁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让企业担负起责任,提倡使用可降解餐盒。中国政法大学的何兵,提出“共享餐盒”理念,“用可回收、可重复的餐盒,比如不锈钢产品”。美团外卖、中华环境保护基金等多家餐饮品牌也发起《绿色外卖行业公约(绿色十条)》,开始推行“绿色餐具”,研发低价可降解环保餐盒,但目前来看,效果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刘先生对记者说,如果技术没有得到进一步的革新,目前降低塑料餐盒污染的最好办法是让垃圾分类,让塑料餐盒再度被利用、再度资源化。然而一名拾荒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塑料餐盒想要卖钱,一定要大量收购,2元一斤,而且要把餐盒擦干净,不要有过多的油污。不过贩卖餐盒的人非常少,还不如纸制品生意赚钱。”

记者调查得知,由于本身质量过轻,盒体又占满油污,塑料餐盒的回收价值并不高。无论是专业的垃圾回收企业,还是城市的拾荒者,都对此不太感兴趣。(李熙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