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

——【唐】柳宗元《芙蓉亭》

寒露一过指的是冬天还是秋天(寒露至俗语寒露多雨水)(1)

寒露简介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每年10月07日-10月09日时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交节。它与白露、霜降一样,都是反应水汽凝结变化的节气。

寒露是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秋将逝,冬将至。古籍《月令广义》,一本由明人冯应京所撰的地理气候论书籍中也云,“寒露九月节:孝经纬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言露冷寒而将欲凝结也。”意思是说,从此时起,寒意渐显。

寒露一过指的是冬天还是秋天(寒露至俗语寒露多雨水)(2)

寒露时间

寒露是在公历每年10月07日-10月09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195°。

2022年寒露时间:10月08日 15:22:16,农历壬寅虎年九月(小)十三,黄帝纪元4720年09月13日。

寒露一过指的是冬天还是秋天(寒露至俗语寒露多雨水)(3)

寒露气候

寒露虽然带“寒”,但还不够“寒”。真正的寒冷,还得等到小寒节气。而且,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东西经度跨越很广,各个地方有各自的气候特点,寒露也是如此,比如近期在广东的一些地方人们还在穿着单薄的衣衫,而在此时的北方,很多人已经穿上了卫衣。

正如王昌龄在诗中所说的一样,晨风把清香吹送远处,湿润的彩花沾满露珠。这是何等怡人的秋景啊。此外,勤劳智慧的中国农民很早就发现,来年春季的晴好与否,与寒露时节的天气状况有关联,并将之总结成农谚,“寒露晴天,来年春雨多”“寒露多雨水,春季无大水。”意思是说,如果寒露这天天气好的话,那么来年春季雨水会比较充沛。反之,则不然。

寒露一过指的是冬天还是秋天(寒露至俗语寒露多雨水)(4)

寒露三候

寒露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意思是说,到了寒露节气,鸿雁大举南迁,或排成一字型,或排成人字形,杳杳而去;五日后,雀鸟等小型飞鸟也变成了贝类,(这当然是古人的臆想,物种都不同,怎能互相变化呢?);十日后,菊花也因为感知到阴气的变化而开花。

寒露一过指的是冬天还是秋天(寒露至俗语寒露多雨水)(5)

寒露习俗

(1)秋钓边

在南方,寒露时节的太阳照射不到深水区,鱼儿们便会争先恐后地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这时候,若在浅水区洒下饵料,就很容易钓上来,钓上大鱼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因此有“秋钓边”的说法。

寒露一过指的是冬天还是秋天(寒露至俗语寒露多雨水)(6)

(2)插茱萸

寒露时节,很多地方还有插茱萸的习俗。此习俗最早见于汉代,而兴于唐代。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说的便是此习俗。人们采下新鲜的茱萸戴在头上,也有将茱萸磨成粉,制成香囊挂在腰间的,据说这样可以驱邪治病。

寒露一过指的是冬天还是秋天(寒露至俗语寒露多雨水)(7)

寒露食材

寒露时节,天气愈发干燥,雨水变得更加稀少,这便会导致人们皮肤干燥。此时,不妨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花椒等,油炸的食物也因过分油腻理应少吃,而应多吃一些润燥的食物,如雪梨、香蕉、芝麻等,都是你不错的选择。

而银耳也是一种很适合寒露时节食用的食物。银耳和木耳一样,吃之前一定要用冷水浸泡3-4个小时,只有这样才能让其充分泡发。传统医学认为,银耳,性平,味甘,归肺、胃、肾经,具有润肺养胃,滋补生津的作用。现代研究也表明,银耳中不仅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它还含有17种氨基酸,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中的3/4银耳都能提供。

寒露一过指的是冬天还是秋天(寒露至俗语寒露多雨水)(8)

寒露常识

正如,我在上文中说的一样,寒露时节气候干燥。这时,可以适当多喝一点热水。多喝热水,不仅能让身子暖起来,也能补充水分,更能帮助人体代谢垃圾,可谓一举多得。

此外,多注意足部的保暖,也有利于安稳度过寒露。毕竟,“寒从脚下生”,可不是骗人的说法。一旦我们不注意足部的保暖,就很容易感冒。这就是老人家为什么常说“寒露脚不露”的原因。因此,寒露一定要穿好袜子。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每天都能用热水泡一下脚。

寒露一过指的是冬天还是秋天(寒露至俗语寒露多雨水)(9)

本文系岐黄问答独家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盗用以及洗稿,未经同意擅自盗用,将追究到底。

今日互动:你们家乡寒露时节需要吃什么特别的东西吗?欢迎与我们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