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是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所以,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的前提条件如果不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那么就有人可以不通过劳动而是通过占有生产资料来获取社会财富,因此就根本不可能实行"名尽所能,按劳分配",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什么分配原则谈谈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什么分配原则?谈谈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什么分配原则谈谈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是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所以,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的前提条件。如果不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那么就有人可以不通过劳动而是通过占有生产资料来获取社会财富,因此就根本不可能实行"名尽所能,按劳分配"。

在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条件下,然后才能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但是,在"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内部,也是条件关系。按劳分配就是说先要劳动,然后才能参与分配,所以,参加劳动是参与分配的前提条件。而且在劳动的过程中,还必须尽所能,不能偷懒,不能磨洋工出勤不出力,而且要各尽所能,不能只是部分人尽所能,所以,各尽所能又是对参加劳动的劳动者的条件要求。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真正要实行起来,还是有很多困难的。为什么呢?因为这种分配制度实际上是对人性有所限制。人的本性是由人的需要生发出来的,而人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所以,人的本性或者说人性也是与生俱来的。人性的本质只有一个:就是想要身心愉悦。但人性的种类和表现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最典型的两个就是通常说的好吃懒做或者说不劳而获。好吃就是要获得食物再引伸为获得社会财富,懒做就是不愿意劳动。因此,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就是从制度上迫使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要参加劳动,不劳动就不能获取社会财富。按劳分配本质是多劳多得,实际上附带有鼓励、奖励的作用,鼓励所有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尽量发挥出自己的劳动能力,实际上就是鼓励各尽所能,也就是说按劳分配不仅仅是一种分配方法,还附带有鼓励各尽所能的作用。

真正的问题在于仅仅从外部建立制度来限制人性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不同的劳动的质和量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人的劳动的质和量也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的劳动价值很难精确计算,不同劳动成果或者说不同的社会财富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它们的价值也难以精确计算,所以人的劳动和其劳动价值就更难进行精确匹配。所以按劳分配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一定存在误差。况且按劳分配在鼓励各尽所能的同时也在促使人的私性膨胀。因此,更为重要的是从人的内部限制人的私性膨胀,尤其是那些劳动能力(包括智力和体力)强的人。也就是必须提高人尤其是那些劳动能力强的人的道德水平和思想觉悟,使人的私性保持在自然的状态而不致于膨胀,但难点就在这,人的私很容易膨胀,也就是说人的道德水平和思想觉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提高的。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些劳动能力强的人,他们的道德水平和思想觉悟的高低对社会的进步或退步影响非常大,有时甚至是有决定性的影响。

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之所以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而不是"按劳分配,各尽所能",是因为"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对人的道德水平和思想觉悟有较高的要求,要求人们在事前只想着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在劳动过程中尽最大的努力发挥最大的劳动能力,事情完成后自然获得相应的报酬或财富,而不是在事前就谈报酬,在劳动过程中根据报酬来发挥劳动能力,事后还斤斤计较报酬与付出的劳动是否匹配。所以,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不是很容易的,也有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道德水平和思想觉悟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说是永无止境,也可以说人的道德水平和思想觉悟的境界只有更高,没有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