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支教都去哪(河南科技大学学子)(1)

7月10号,我们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一行13人来到洛宁县在礼小学开展为期两周的支教工作,一直期待着与孩子们的见面,想用自己最大的热情给他们一个快乐而美好的假期。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圆梦 摄

中国青年网洛阳10月1日电(通讯员 杨圆梦)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体制下“三农”问题的衍生物,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社会问题。

团队以暑期义务支教为活动平台,以洛阳市洛宁县城郊乡(国家级贫困县)王协小学为实践地点,在开展日常支教工作,开展特色课程,培养孩子学习兴趣,通过家访和家长交流孩子教育情况,深入调研和访谈当地留守儿童现状,举行文艺汇演,给孩子们一个难忘的暑假。

在支教同时,我们还对留守儿童现状进行全面宣传,希望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帮扶。

郑州大学支教都去哪(河南科技大学学子)(2)

羞涩的小姑娘小升初,结伴来与上届来过的学长道别;没有电用于工作,常驻校园的老爷爷为队员们们检查电路;校长帮忙修理办公室的灯……满满的收获,点点滴滴的感动。爱是相互的,幸福是大家的。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圆梦 摄

郑州大学支教都去哪(河南科技大学学子)(3)

在礼校门口是一条马路,车来车往。没有城市的川流不息,司机开车无所顾忌,用尽全力踩着油门。而一个个年龄尚幼的孩子缺乏安全意识,不知躲闪,放学后涌向校门,兴冲冲地向马路对面奔跑而去。因此,队员们会护送孩子们上下学,叫停过往车辆,直到学生们全部通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圆梦 摄

郑州大学支教都去哪(河南科技大学学子)(4)

课堂上,队员们作为老师在课堂上耐心为孩子们解惑答疑,特别是数学不好的孩子,队员们耐心讲解,启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圆梦 摄

郑州大学支教都去哪(河南科技大学学子)(5)

上课认真听讲的小男孩,其实他偶尔在课上调皮,经常让队员们操心,也许是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激发了他的兴趣,不经意间拍到了他的认真。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圆梦 摄

郑州大学支教都去哪(河南科技大学学子)(6)

下课后,一个常带微笑的小姑娘,和其中一名队员说:“老师,我们击个掌呗。”含笑答应后,小女孩又真诚的说:“再来一次。”这一幕画面看着甚为温馨,孩子支教队员们都像极了天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圆梦 摄

郑州大学支教都去哪(河南科技大学学子)(7)

玩得最开心的游戏要数蔬菜蹲,西红柿、土豆、白菜,胡萝卜,这些蔬菜在游戏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一个队一个名称,一蹲一起间笑语连连。运水接力时,男生女生分开,以5分钟谁运的水多为胜,也许前期大家会十分在意谁胜谁输,到了最后却更享受比赛的过程,一起喊加油,一起倒计时……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圆梦 摄

郑州大学支教都去哪(河南科技大学学子)(8)

“老师,谢谢你们”,“老师,请吃西瓜”,“老师,请喝茶”,听到这些感谢的话语的时候,队员们内心十分有感触,因为这是对自己工作极大的肯定和赞许。结伴走在村里水泥路上,看到不熟悉的人投来的善意眼光,肩膀不知不觉挺直了。也许刚来的时候怀着忐忑、紧张的心情,但看到家长们热情招待,忧虑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是侃侃而谈。聊孩子的家庭情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以及在家表现,以便了解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情况,与此同时,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使家长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圆梦 摄

郑州大学支教都去哪(河南科技大学学子)(9)

开课时,我们给孩子们设置了丰富多彩的主题课,体育课上教授给大家一些防护小措施,还开展了太极拳的课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圆梦 摄

郑州大学支教都去哪(河南科技大学学子)(10)

随着时间的流逝,文艺汇演也被提上日程。3年级的表演“牛奶颂”,5年级表演“大王叫我来巡山”,4年级表演“大红豆”。作为文艺汇演的总负责人,真正体会到忙碌的意义。舞蹈课大课间全部用来教小孩子们跳舞,但小孩子并不十分乖巧的,会有小动作,需要支教队员声嘶力竭地喊,不停地纠错。看着他们挥舞着小胳膊小腿儿。跟着老师一起做工作,瞬间被他们的萌态折服。尤其是看到孩子们能在短短的一星期之内学会教的舞蹈,并且跳得有模有样,内心是非常的欣慰自豪,感觉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圆梦 摄

郑州大学支教都去哪(河南科技大学学子)(11)

一天的光阴如流星般划过。夜幕悄悄地潜入了在礼的校园。环绕在四周的白杨树上的知了叫的格外的欢快,似乎也在庆祝这个夏天这里来了一群筑梦使者。没错,在礼的支教队员们就是一个筑梦人,帮这里的孩子们构建他们的梦想。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圆梦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