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决战苗乡城步苗族自治县推进脱贫攻坚纪实)(1)

城步龙塘村百香果。

红网时刻9月30日讯(通讯员 李顺桥 马剑敏 何杰锋 阳望春)十万古田,美景如画;八十里南山,芳草如茵。

“哩啰啰哩啰,好比和煦春风过山坡……”金秋9月,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汀坪乡龙塘村的果园里,苗家姑娘三五成群忙着采摘百香果。兴致来时唱起苗歌,悠扬的歌声时而高亢如云,时而婉转如莺。歌声里,唱出的是丰收的喜悦和对幸福生活的礼赞。

城步在历史上有着“楚南极地、苗疆要区”之称,是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五个单列苗族自治县之一,因经济发展落后,上世纪80年代被国务院确定为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年,精准扶贫的大幕开启后,城步仍是湖南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当时贫困发生率高达25.72%,脱贫攻坚战的任务之重,责任之大,不言而喻!

面对任务极为艰巨的脱贫攻坚战,城步苗族自治县按照“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五年全面建成小康城步”的工作思路,向贫困宣战,精准发力推进脱贫攻坚,奋力书写脱贫攻坚新长征路上的城步答卷。

我县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决战苗乡城步苗族自治县推进脱贫攻坚纪实)(2)

城步金兴村养鸡合作社。

我县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决战苗乡城步苗族自治县推进脱贫攻坚纪实)(3)

长安营乡长安营村的高山蔬菜。

上下同心众志成城战贫斗困

久困于贫,冀以小康。

作为全国五个单列苗族自治县和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城步苗乡的脱贫和发展,始终被各级领导牵挂在心。

2013年,国家商务部开始对城步苗族自治县进行为期10年的定点扶贫。商务部党组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每年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至目前,商务部已先后派出 2批次共 10人驻点城步开展扶贫工作,并积极与交通部协调,推动城(步)龙(胜)高速等重点项目进展。

省商务厅、省林业厅、省工商联、省贸促会、湖南工业大学、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和长沙市开福区也带着使命、带着感情,派出工作队伍,远赴城步开展帮扶工作,在资金、产业、人才等方面倾力扶持。

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步苗乡的脱贫工作。邵阳市委书记龚文密把城步作为自己的联点县,把地处湘桂边界、最偏远的龙塘村作为自己的对口联点村,2018年以来几乎走遍了苗乡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如今,龚文密联点的龙塘村通过推行“合作社 基地 贫困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共种植百香果600余亩、油茶400亩,近半数村民加入到特色种植行列当中,其中贫困群众183人,昔日的贫困村如今成了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事青,市委副书记曹普华等市领导也先后多次来到城步,就脱贫攻坚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具体指导并解决问题。市直各单位共派出17支驻村帮扶工作队,到城步驻村开展帮扶工作。

九层之台,始于累土。在这场攻坚战中,城步苗族自治县始终以关于脱贫攻坚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城步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为脱贫攻坚制定出清晰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实行时间倒排、任务倒逼,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前所未有的力度,向“深度贫困”发起总攻,向全面小康奋力冲刺。

涓涓细流,汇聚成河。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支持,省市部门、单位的倾力帮扶,全县上下凝心聚力,汇聚成了城步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

我县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决战苗乡城步苗族自治县推进脱贫攻坚纪实)(4)

苗香梨。

产业发展遍地开花硕果累累

“在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有一种鸡叫战斗鸡,白天在树林当中奔跑觅食,晚上就飞到树上去了,这个鸡很厉害,肉非常香。”“当地还有一种梨,非常香甜,叫苗香梨,味道非常不错。”

2019年3月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对城步战斗鸡、苗香梨赞誉有加。战斗鸡、苗香梨在2019年的全国两会上大出风头的同时,也乘着城步电商的强劲东风,走出了苗乡。

战斗鸡、苗香梨走红,是城步脱贫攻坚以来坚持立足县域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结出的硕果。

“我这里的青瓜,都是卖到香港去的!”8月下旬,在长安营镇长安营村,种植大户刘基强指着即将发货的满车青瓜,满脸的自信和自豪。这位昔日家里穷得丁当响的苗家汉子,到外地学习,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种植辣椒、青瓜、西红柿等高山蔬菜,成立合作社,并且将这些蔬菜成功销往香港、澳门等地,带动村里10多户贫困群众一起脱贫致富。

“苗香梨让我脱了贫,修了房,还买了小汽车!”儒林镇塔溪村的饶家良,靠着发展产业脱了贫,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这些年来,在村里宏发苗香梨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他种了30多亩苗香梨,一年收入可达8万元到10万元。平常,他在合作社做事,一年工资也有3万多元。两项加起来,相当可观。

9月上旬,长安营镇大寨村的香禾贡米即将迎来收割,秋风吹拂下,稻浪滚滚,金波荡漾。党员吴权军通过流转土地,成立了玖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香禾贡米为主打产业,目前已推广种植320多亩,年产值180万元,带动42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而在长安营村,罗瑞领衔的长安虫茶合作社,开发苗圃基地70亩,推广种植虫茶近1000亩,年产虫茶原叶40多吨,带动43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这些年来,长安营镇通过以奖代补、典型引领等方式,大力发展高山蔬菜、奶业、虫茶、青钱柳、香禾贡米等特色种养业,让昔日偏僻、闭塞、贫穷的长安营实现了“华丽转身”。

产业兴旺,脱贫才有希望。长安营、龙塘、塔溪、金兴、和平、三江……苗乡的村村寨寨,“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截至目前,城步高山蔬菜种植面积达41.9万亩,创建了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苗香梨、猕猴桃、青钱柳、油茶、三红蜜柚等特色种植项目种植面积达15534亩。

我县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决战苗乡城步苗族自治县推进脱贫攻坚纪实)(5)

城步“战斗鸡”。

电商搭桥网络助力苗货走俏

总引导成交金额超过1063万元,总引导成交单数超过33.6万单,直播间观看人数超过1423万,最火单品城步蜂舞南山便携式百花土蜂蜜引导成交金额超过157万元……9月12日,一组组数据再次让城步“惊艳”。当晚,坐拥千万粉丝,被称为“淘宝直播带货第一人”的薇娅来到城步,在淘宝直播间举办的城步扶贫专场直播活动“引爆”网络、吸睛无数。

薇娅感慨:“村庄的农户们已经开启了直播,村播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专业,也一定会为这个村庄不断地‘添砖加瓦’。”

农特产品卖得火爆,这是城步近年来在商务部的支持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结出的硕果。

随着这些扶贫主导产业逐渐进入收获期,如何把农特产品卖出去、卖个好价钱,让苗乡贫困群众的收入稳步增长,成为长效脱贫的关键。

为确保苗乡产品卖得出,城步充分利用商务部定点扶贫契机,把消费扶贫作为有效途径,积极推动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对接,成功创建国家和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16年至2019年,城步连续4年在全省电商扶贫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并成功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今年,商务部再次将城步列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并给予2000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去年,城步电商交易额突破4亿元,累计带动1.5万多人创业就业,带动2300多人脱贫。电商时代,城步凭借互联网,从“一步之城”变成“天下城步”,越来越多的优质农特产品正在电商的助力下走出大山,迈向更广阔的市场。

“智”“志”双扶典型引路脱贫致富

在城步,随处可以看到“向杨淑亭同志学习”的巨幅标语。

被誉为“城步最美苗族姑娘”“轮椅上的最美扶贫人”的杨淑亭,因意外车祸导致高位截瘫。但她没有消沉下去,而是坐着轮椅开始创业。她先后创办了城步万红花卉生产专业合作社、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县城周边和白毛坪镇设置了22个花卉组装代理点和3个扶贫车间,生产出来的足球、箱包、仿真花远销欧美及东南亚等地区,带领白毛坪镇歌舞村、儒林镇白云湖村等30多个村1200多名贫困群众、59名残疾人摘掉“穷帽子”。在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杨淑亭受到亲切会见;2019年10月17日,在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上,杨淑亭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我的心愿就是把合作社的产业搞得有声有色,让乡亲们日子都过得红红火火。”这是蒋坊乡延季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掌门人”杨小树一直坚持的心愿和行动。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建成3000多亩延季蔬菜种植基地、1500亩高山猕猴桃种植基地,成为城步最大的农业合作社之一,蒋坊乡所有的623户贫困群众共计2417人全部加入了合作社。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城步把扶贫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主动脱贫意识不强的问题,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先后培育、挖掘、涌现出了杨淑亭、姚慧、杨小树、刘银莲等一批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自强致富、脱贫带富的先进典型。在他们的带领、推动下,更多的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非常之事,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举。”2019年2月20日,在城步脱贫摘帽誓师大会上,邵阳市委书记龚文密要求城步要坚定脱贫摘帽的必胜信心,汇聚脱贫摘帽的整体合力,补短板、强弱项,举全县之力,确保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目标在前,勇往直前!2020年2月29日,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城步脱贫摘帽。这标志着,上个世纪80年代即被国务院确定为扶贫开发重点县、21世纪初仍是湖南省深度贫困县的城步苗乡终于摆脱贫困,也标志着邵阳市在决战贫困的进程中,攻克唯一一座深度贫困堡垒之战告捷。如今,25.72%这一数字,到去年底已下降至0.73%,全县8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4年至2019年,全县14320户56040人摘掉了“穷帽子”,过上了新生活。

回望走过的路,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美丽画卷正在苗乡延展。静谧的十万古田,巍峨的八十里大南山,风光更胜往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