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视频里有介绍过培养学生要重点关注六大核心素养,这六大核心素养的定义是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课题组,参考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结合着我国的教育实际情况经过3年时间才完成的,可谓是非常精华的定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体系其作用具有整合性?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体系其作用具有整合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体系其作用具有整合性

之前视频里有介绍过培养学生要重点关注六大核心素养,这六大核心素养的定义是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课题组,参考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结合着我国的教育实际情况经过3年时间才完成的,可谓是非常精华的定义。

明确核心素养很有好处,一方面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另一方面可帮助家长和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为了便于实施,这六大核心素养分为18个具体的表现,每个表现的定义都很精辟,当然也浓缩的很厉害,字面上看似容易理解,但很可能会疏漏一些关键点。所以呢,接下来的视频会分别来进行解读。

第一个核心素养—— “人文底蕴”包含三个表现: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今天聊聊第一个表现:“人文积淀”。

“人文积淀”内容包含:

1.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

2.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这应该怎么理解呢?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人文领域,狭义理解就是人文科学领域,一般指研究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科学,包含哲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文艺学、语言学、历史学、宗教学、新闻学、传播学等等人文类学科。

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就是要了解这些人文科学领域的各个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构建这些学科的知识体系,比如说构建中国文学方面的知识结构,需要按照历史脉络了解和掌握中国“先秦”、“两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以及现代、当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再比如说,构建外国文学方面的知识结构,就要了解和掌握世界各个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家和作品,以及这些作品所涵盖的历史意义。积累这些基本知识和成果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通过多读书、多记忆。

“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这里所说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我认为既包含这些人文学科内容中本身所要表达的思想认知和实践方法,也包含了“你”是怎么去认知这些人文领域内容的方法。比如说,秦汉历史研究中,商鞅、李斯、韩非这些法家代表人物是怎么认识理解“以法治国”的,又是怎么实践“以法治国”的?通过这些措施使秦国迅速强大,最终统一六国,可见“以法治国”是适应当时历史趋势的。那既然“以法治国”能使国家强大,但为什么秦王朝又那么快的灭亡了呢?这些历史人物的认识观点和实践效果,你又是如何分析的?你分析的观点和角度是什么呢? “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就需要不断地消化和理解人文领域各学科的知识,是长期的提炼和升华的过程。

要实现“人文积淀”的要求,我们怎么做呢?答案是没有捷径可走:一是,只能多读书、多思考、多记忆,构建知识体系;二是多采用问题式、主题式的学习方式,强化知识结构,提升思考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