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曾经历过这样的内心挣扎,为什么我会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灵魂三拷问,可是答案往往无果。从心理学上来讲,一个人的主见最应该由父母来培养,但如果已经错过了,我们自己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蜕变成长。
越早越好,从小事开始
主见的培养,最好的时间是孩童时期,其次就是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在孩子小的时候,从他自己能决定的小事开始,给他们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选择并承担后果的心理素质。
比如:带5岁的孩子去超市,只允许买一件玩具的情况下,让他来做取舍。这些都是在家长提供有限选项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来做最后的决定。
他在一次次的选择中,知道了自己最需要什么,哪些可以舍弃,慢慢懂得了什么叫承担选择之后的结果。如果家长尊重孩子表达想法的权力,会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性变得更强。
培养一个人的主见,虽然越早开始越好,可如果我们已经错过了那个最好的时候,怎么办呢?现在主流的价值观都是鼓励大家抱有“终身成长”型思维模式,而非一层不变的固定思维,所以,只要你愿意改变,你就可以实现自我成长。
过多地抱怨原生家庭,只会让我们逃避责任,每一个18岁的成年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去继续成长。从小事开始,享受自己做主的感觉,慢慢训练自己,渐渐地改变优柔寡断的性格。
敢于试错,勇于承担后果
现在的社会压力非常大,对于人生的一些重大决定,很多时候的试错成本比较大。而且还常常碰到一些两难的选择,由于害怕选错,有时甚至会逃避现实不做选择。
比如:恋爱对象的问题。如果我们错过了那个最容易冲动的青春岁月,工作后,通过相亲等方式去选择未来的另一半,就变得非常难以抉择。选着选着,就不选了,还不如我一个人过,来得更简单。
如果你不是一位不婚主义者,那么越早与异性进行交往越容易增进自己对于异性的了解,逃避所带来的结果,要么是最后随便选一个就结婚了,要么就是在未来的某一天感叹如果当时我选择那一位也蛮好的。
人生本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凡事都有两面性,没有绝对的完美。选错不可怕,敢于承担后果,就会有勇气做出选择,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其实,逃避本身也是一种选择,但逃避不能让你快速提升自己,勇敢选择,不管对错,经历本身就是财富。
有主见与没主见只在一念之间,没有主见的人,害怕承担风险,怯懦地将自己的命运拱手交给别人。有主见的人不是每次选择都百分百正确的人,而是敢于选择,勇于承担后果的人。
建立自我边界
如果你家里有一位强势的父母,从小就不敢违抗家长的意志,事事服从,甚至变成了讨好型人格。长大后发现,即使自己想要独立,可是似乎无法反抗,不敢和父母发生冲突,害怕伤害父母的心。
从高考填报志愿,到工作选择,再到结婚对象,你似乎都非常配合父母的决定。内心很痛苦,想要逃离,想要反抗,但发现自己竟然像被一根无形的绳索给捆绑住了,很难逃脱。
其实,这已经是形成了“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这是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所引发的一种心理状态。
因为害怕再现小时候做错事之后的那种无助感,我们想要得到父母的爱,但似乎只有听话才能获得。成年后,虽然我们在经济上独立了,可情感上似乎还是极度匮乏。
这里最好的改变方式就是设置自我边界,知乎上有这样一句话,“讨好者所渴望的在本质上是一种“边界混乱”的相处模式,即他能为别人负责,别人也能为他负责。”
同时,可以换个角度去理解父母的爱,他们之所以替你选择,是希望你过得好,选择一条更为幸福的路。对于这份爱,你要从内心深处接受它,并且要让父母知道,你非常明白他们对你的关心和爱护。
但是,我们也要学会守护自己的边界,基本逻辑就是父母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你无须对抗;但你也有自我选择的权利,父母无权干涉。
结语
自由是你可以表达你的观点,我也可以在不伤害你的前提下做出我自己的决定。对于朋友们的建议也同样如此,认真地听取他们的建议,但独立做自己的决定。
不需要得到任何人的肯定,才去行动;不需要说服任何人,再去行动。你做自己的选择,无需讨好任何人,你是独立的个体,勇于承担随之而来的后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