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联多管残疾人就业(常州着力打造常有众扶)(1)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盛夏酷暑,烈日炎炎。

位于新闸街道的“爱相汇”妇女微家工作室里,45岁的钱振蕾一边忙活着手里的活,一边跟周围人有说有笑。

钱振蕾患有软骨病和脑积水,身高不足1米。由于身体原因,她一直不太和身边的人交往,脸上也少有笑容。两年前,她加入了“爱相汇”妇女微家工作室,掌握了手工技艺,实现了就业增收。如今,她是整个工作室的开心果,给身边人带去了无数欢乐。

记者从常州残联了解到,目前,常州市残疾人之家内辅助性就业人数为1700人,其中女性为744人,占比43.76%。

发挥党建引领,着力打造“常有众扶”民生名片

近年来,常州市各级残联始终以“拓宽全市残疾人妇女就业渠道,帮助广大城乡残疾人妇女就近灵活就业”为目标,着力打造“常有众扶”民生名片,以残疾人之家为主要阵地,逐步打造了党建引领、部门支持、社会参与、创业带动、城乡融合的残疾人妇女就业帮扶体系,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妇女通过就业增收展示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创造美好生活。

“励志手工坊”创办人周武杰肢残二级,对求职的艰辛深有体会,究于此,作为党员的他,多年来奔走在带领残疾人实现美好生活的道路上。

2020年10月,武进区残联免费提供3000平方米生产活动基地,配套相关扶持政策,选拔出周武杰全权负责企业化运作和集团化管理,建设、管理运营“励志残疾人之家”,组建武进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资源调配中心。同时,不断打造“阳光助残红盟”党建品牌,以区残联党总支为核心,机关支部、助残联合支部为支撑,联建助残队伍、联办助残活动、联享优势资源、联树先锋形象。

目前,励志残疾人之家已经形成了6大类加工产业,并大力进军电子商务领域,至今已帮助130多名残疾人妇女实现辅助性就业,平均月收入达到了4000元。

残联多管残疾人就业(常州着力打造常有众扶)(2)

在常州,这样的民生名片还有很多。

据记者了解,“金奶奶公益直播间”在常州市饶有名气,创始人金素琴是社会救助服务联盟的副理事长,也是常州市众柴公益研究和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2015年,在妇联的帮助下,奔牛镇五兴苑社区的几位下岗待业在家的残疾人妇女成立了“巧妈妈”工作室,通过编织花盆、收纳筐,赚取手工费提高收入。2021年4月,在新北区、奔牛镇两级残联和妇联的推动下,金素琴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残疾人妇女共同致富,于是“巧妈妈”工作室转型升级为奔牛镇残疾人之家,成立“百千汇”公益助残合作社。

此后,金素琴开通了“金奶奶公益直播间”,并开办了多期“巧手织爱公益直播电商培训班”,让更多的残疾人妇女投身到电商服务中来。众多残疾人妇女培训后独立完成直播带货,慢慢打开了时尚编织手机包、爱心水果筐等20多种手工品的知名度,每人每月增收1000元以上。

多年来,常州各级残联坚持党建引领强根固基,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残疾人之家建设成为党建助残阵地,推动“残疾人之家”与社会助残资源有效对接,通过技能培训、就业推荐、大力发展辅助性就业,增加残疾人收入,使残疾人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多部门合力,推进高质量城乡融合发展助残服务

除了强化党建引领的作用,近年来,常州市各级残联联合了农业农村局、妇联等多个部门,完善帮扶政策,优化各项服务,为残疾妇女拓宽创业渠道,助力实现自我价值。

2020年9月,常州市残联联合常州市农业农村局共同打造的小菜园就业项目正式实施。在全市各地的小菜园种植、收获的蔬菜,由常州残联依托残疾人之家及残疾人组织,在社区进行集中销售和管理,并由街道提供免费经营场地,由小菜园公司垂直配送,残疾人就近就便销售,确保残疾人群体全程“有收益、有保障”和“零投资、零风险”。目前,小菜园扶农助残惠民项目已成功布点100个,数十名残疾人妇女由此实现就业,每月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

2020年5月,钟楼区新闸街道妇联在当地残联的支持下,创建了“爱相汇”妇女微家,依托新闸街道残疾人之家,形成了“高校老师教-志愿者们帮-残疾人家庭来创”的辅助性就业创业模式。高校专家团队、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为残疾人妇女定期开展线上线下专题培训,传授手工杯垫、虎头鞋、耳钉、手链等创意手工制作知识与技能,提升她们的动手能力与就业技能,并打通了微家成员手工创意产品的销路。如今,“爱相汇”妇女微家工作室已由最初的9人发展到47人,她们不仅实现了就业增收,还拥有了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乐观心态。

在加强残疾人妇女技能培训、增强她们的劳动就业、创业能力方面,扶残助残社会组织同样有所作为。

记者了解获悉,由江苏省三八红旗手吴立华创办的常州龙城春晓志愿者协会多年来一直密切关注残疾人妇女、两癌妇女、贫困妇女的就业和创业问题,通过手工钩织花技能培训等方式努力帮助她们实现在家中微创业。市精协副主席、市工艺美术大师郑建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留青竹刻的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全省首批残疾人文化创业基地—“西艺坊”的负责人,只要残疾人有需求,就可以免费到该基地学习留青竹刻、梳篦等常州的非遗项目。

残联多管残疾人就业(常州着力打造常有众扶)(3)

“西艺坊”的元老张卫英早年因为工伤失去了右手,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后来努力学习乱针绣,手艺逐渐精湛,获得了“左手绣娘”的美名。近年来,“西艺坊”带领残疾人妇女共同创业,帮助她们学习留青竹刻、乱针绣、手串加工等技能,同时引进各种来料加工的项目,累计帮助100多名残疾人妇女增加了生活收入。

此外,常州对接爱心企业,为残疾人妇女纾困解难。金坛区东城街道残疾人之家积极探索发展辅助性就业项目,这些辅助性就业项目涉及服装后道加工、纸箱折叠、围巾包装、义务献血礼品等内容。金坛区朱林三星残疾人之家开展阳光扶贫项目,创建蔬菜种植基地,为残疾人妇女提供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通过种植获得稳定收入。金坛爱心企业还与残疾人之家结对共建,爱心企业把残疾人庇护车间直接建在机构,把辅助性就业残疾人变为企业员工,和残疾人签订劳动协议、意外保险、缴纳五险,月平均工资近2000元。10多位残疾人妇女就此有了稳定工作,对未来有了美好憧憬。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常州市以此为目标,全力打造高质量城乡融合发展的助残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