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长子袭封

朱佐敬(1404年-1469年),明朝宗室。靖江王朱赞仪之庶长子,母耿氏,永乐九年(1411年)袭封靖江郡王。

朱赞仪一生虽然短暂,其谨小慎微,做事有分寸,无逾制行为,尚节俭,堪称一代贤王。然朱赞仪去世时,朱佐敬年仅六岁,其次子朱佐敏更小。朱赞仪不及三十而逝,其体质孱弱,与其母的遗传不无关系,年幼时与父母凤阳劳作,年少时奉旨觐见各地藩王,幼年丧父,就藩桂林后又丧母,所有的这一切也促使了他的早逝。

此时的靖江王府又面临孤儿寡母的局面,同病相怜的两兄弟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

"擎天一柱"独秀峰

历代靖江王的结局(四大明靖江王兄弟阋墙)(1)

独秀峰

独秀峰,位于广西桂林市中心的靖江王城内,它是靖江王城内不可分割的部分。孤峰突起,陡峭高峻,气势雄伟,素有"擎天一柱"之称。山东麓有南朝刘宋时文学家颜延之读书岩,为桂林最古老的名人胜迹。颜曾写下"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的佳句,独秀峰因此得名。当晨曦辉映或晚霞夕照,孤峰似披紫袍金衣,故又名紫金山。一座城内有一峰,何等的雅致,当然这也成为靖江王府闲暇游玩的好去处,王爷自然也是情有独钟,靖江王府及各府经常在此聚会,吟诗答对,把酒言欢,这也是所有藩王的日常生活,因为永乐皇帝朱棣的削藩政策,就是要达到让你呆在王府吃喝玩乐就行了,别的什么都不要想。独秀也可谓是孤独的作秀吧。

历代靖江王的结局(四大明靖江王兄弟阋墙)(2)

独秀峰石刻

既然要做秀,那也是要有一番功底的,靖江王朱佐敬也是一位好诗书、擅画画的王爷,也学古人作文并刻于独秀峰太平岩上。欣赏其文如下:

独秀岩记

  盖天下诸王受命各之其国,必先有天纵之地,而后立王府,非常治之。洪惟太祖高皇帝祖宗流荫,子孙弥衍,列分天下,各藩之国,我祖来斯桂林,立靖江王位,迨今七十余年矣。

府在独秀山前,其地为广西甲盛之最。一峰堑插霄汉,四时林木荣辉,下涌流泉,潭如新月,巍然上下,绝秀丽乎龙飞凤舞之胜。爰居斯地,患无终废,皆因地利也。

当今皇帝在正统位丁卯十二年秋孟,闻知云水僧常澍自鄂来越,人所称善。一日召于承运门下,以瑜珈焰口施食,利济孤魂。见澍舌翻秘咒,滔滔如江潮之流,讨论儒书,翕翕若劈竹之势,时延为世子师,授乎大教。其讲道之暇,我昔法名“福钦”,征别号,澍进号曰“宝峰”;妃法名“慧澄”,号曰“碧天”;为世子法名“觉渊”,号曰“无尽”;郡女法名“觉明”,号为“智月”。亦述号赞以发进道之端。

原夫独秀岩者,宋颜公读书之处,石勒高僧师澄诗并无尽老人日月五福海之数额,缅乎今日,常澍未见其岩,所进法名道号符合前代哲人之名,其神异也。就命澍游岩,视哲名于石上,其喟然叹日:“斯地非今日之到,之生必有缘也。”

噫!我佩戴祖宗之德,之国于独秀山前,今视师澄无尽之籍,予瞑目而思之,诚可谓受皇天之命,居天纵之地,良不诬也。

粤与澍天泽,畅望各岩,谈道可符,感予情性,遂赓师澄原步并述记,镌于岩左,用籍不磨哉。

其曰

朱佐敬游独秀岩记摩崖

碧峰禹迹几经今,上接云霄匪不钦。绝顶两轮鸟兔跃,幽禽齐奏管弦音。

无时树木冬森翠,最喜林峦夏有阴。每展黄庭岩畔玩,默知天地化工深。

正统丁卯年孟秋月望日 , 五代靖江王奇谨记。

读罢,感觉就是一次游玩记录而已,说一云游僧人常澍来到此地,王爷召此人前去同游独秀峰,为每人弄个名号,与前人石勒高僧师澄起的法名道号一模一样,感叹有缘;再者,自己王权天授之,王府辖内以我为尊。后面来几句所谓的诗,“树木冬森翠,林峦夏有阴”,也凸显王府生活的单调无聊,秋来冬去,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而已。古代的皇亲贵胄多有礼佛信道之人,文中也看出朱佐敬也是崇敬佛道之人,这也是古人的一时风气而已。

历代靖江王的结局(四大明靖江王兄弟阋墙)(3)

独秀峰

靖江王府,远离北京(永乐十九年(1421)年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天高皇帝远,王府内无大事,更是一派祥和之景象。

悲喜交加

明宣德二年(1427年)三月十六日,宣德皇帝朱瞻基赐婚靖江王朱佐敬,靖州卫指挥使沈龙之女沈氏被册封为靖江王妃。这一年,朱佐敬24岁了,要说王爷早该成婚了,是因宣德皇帝的老爸朱高炽接了永乐大帝朱棣的皇位没几个月就驾崩了,所以赶上皇帝国丧所有藩国的一切大事都要延后的。

新婚大喜,王爷自此再登独秀峰可有佳人相伴了,此乃人生一大乐事。然朱佐敬的母妃张氏,由于年龄大了,王府喜事连连,加上册封都有盛大仪式,张氏身体略显微恙,传医问药,便也无事了。后朱佐敬生母又病倒了,这事赶得,本来王爷大喜事刚过,一切美好从此开始了,其两位母亲接连病倒。朱佐敬的孝心终没能感动上苍,其生母于宣德三年(1428年)去世。

王府重大丧事,其上下悲痛欲绝,忙忙碌碌,但各府均前来祭拜帮忙,唯有朱佐敬唯一的弟弟朱佐敏(同父异母)没来,后来了以后又无悲戚之色,怎不令王爷朱佐敬心生厌烦。

宣德四年(1429年)七月,靖江王朱佐敬的嫡母,也就是其父的正妃张氏又去世了,靖江王府上下又是一番忙碌,此时的王爷接连丧母,唯一的弟弟又与他心生嫌隙,其他各府血缘关系自然也越来越生分。此时的王爷是无人诉苦,无人协助,独自一人承担一切。

历代靖江王的结局(四大明靖江王兄弟阋墙)(4)

兄弟阋墙

靖江王府王爷朱佐敬和其弟朱佐敏均为妾氏所生,朱佐敬为庶长子,所以袭承靖江郡王,其弟封为奉国将军。若按明初朱元璋分封制度,一子袭郡王,其余子应封镇国将军,朱棣时期,又认为靖江系非朱元璋知悉后人,改为靖江王子比正支郡王宜递减一等授辅国将军,但真正下昭又降封一级封为了奉国将军,这其中的差别可就大了,怎不令朱佐敏生气,本是出身一样,年长封王也就罢了,爵位却差了十万八千里了。不知是出于当弟弟的妒忌和认为其兄没有为自己说情,或是故意为之;还是当哥哥的上报了朝廷而朝廷没有同意,但这最终也造成了兄弟两人失和的开始。

历代靖江王的结局(四大明靖江王兄弟阋墙)(5)

且说靖江王妃沈氏,姑娘时便是文武双全,样貌俊俏,性情也是风情流动,是位喜动不喜静的主,王爷时常处理府务,沈氏便经常自己和府中丫鬟下人隔三差五的出去游山玩水,好不热闹,一群如花女眷,走到哪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吧。但此时的桂林城却悄然流传起了一封无名帖子,事关王妃的一些风流韵事,详尽之词肉麻至极,如同亲见一般。王爷朱佐敬一听勃然大怒,一查竟是其弟朱佐敏差人所为,随即命几个下人去朱佐敏将军府大闹了一番,弄得将军府那是一片狼藉。兄弟两人的失和逐步升级。

历代靖江王的结局(四大明靖江王兄弟阋墙)(6)

轮番上奏,互相伤害

将军府受到冲击的朱佐敏气急败坏地要进京告状,此时的正统皇帝肯定不允,朱佐敏攻击王兄只好以奏章的形式呈上。这道奏章多为诬告,内容是诬告其兄强奸他的妻妾;又捏造王妃生活的不检点;最可怕的是诬告王兄朱佐敬辱骂朝廷,私用皇家用的服饰物品,打造兵器,意图不轨。这不是把他王兄往绝路上逼吗?

而朱佐敬呢也没闲着,差人进京找关系,找到当时的大臣杨荣送礼。当然,以杨荣的为人只好如实上报皇帝了。而朱佐敬也是弄巧成拙,自然也会遭到皇帝的训斥。明朝的密查工作那是举世闻名的,所有的一切事情原委皇帝都会知道得一清二楚。而最后的结果也是各打五十大板,给朱佐敬的敕谕是:“昧心造伪”,朱佐敏敕谕是“昧心造祸”。

兄弟两人互相诬告攻击,弟弟编造嫂子的花边新闻,哥哥杜撰弟弟的风流艳史,简直堪称古代的王族狗血大剧!

历代靖江王的结局(四大明靖江王兄弟阋墙)(7)

二番互讦

一波已平一波又起,庆元卫指挥程普是王妃沈氏的表亲,表姐被诬陷非常气愤,便与朱佐敏的亲信互相攻击揭发。序幕再次拉开,朱佐敬岂能善罢甘休。身为郡王的朱佐敬也是十分贪婪的,其弟朱佐敏当然不服气,我行我素,大小事务不禀报,其他各族也纷纷效仿,靖江王府如支离破碎一般。此行为当然会受到朝廷的严责。

此时的靖江二府朱赞俨府中也设闲着,又上演了一场父子大战,奉国将军朱佐敏在此事中起到非常恶劣的作用,而且朱佐敏还时常伙同别府朱佐达、朱佐信等人聚众赌博。靖江王朱佐敬据此上报朝廷,朱佐敏等人连遭重创,兄弟两人也互相更加的恨之。此后的靖江王府与各宗室也算相安无事。

痛失爱子

朱相承(1436年-1458年),靖江王朱佐敬之嫡长子,生于正统元年(1436年),在诸子中最为贤德纯孝,本来朱佐敬就多才多艺,对于嫡长子也是亲自教导,再加上名师指导,朱相承天资聪慧,又为长子,一言一行,众人无不夸赞朱相承有祖父朱赞仪风范。然而天顺二年(1458年),朱相承因偶感风寒,竟然一病不起,寻医问药,遍访名医也没有治好,一月有余便撒手而去,年仅22岁。朱佐敬老年丧子,悲痛不已,好在朱相承已有三子,长子朱规裕,长子长孙也,朱佐敬自然也就把心思放在了世孙朱规裕身上。王爷朱佐敬就没有其他儿子了吗?当然有,还不止一个。除了朱相承,他还有19个儿子,足见与其年轻为王时颇爱美色不无关系。如太祖皇帝朱元璋一样,朱佐敬也是想的把王位传给长子长孙。

历代靖江王的结局(四大明靖江王兄弟阋墙)(8)

兄弟和睦,皆大欢喜

朱佐敬步入四十岁以后,与其弟朱佐敏的关系也而逐渐地缓和,毕竟已不再年轻,儿孙都已长大成人,自然也看破了人间之事,更何况又是同父的兄弟。所以兄弟两人逐渐融洽起来,独秀峰顶,风景如画,两人也经常携家人登顶一聚,把酒言欢。朱佐敏也是妻妾成群(兄弟两人彼此彼此),儿女众多。饮酒作乐,孙辈绕膝奔跑,佳人坐两旁,面对这一场景,兄弟两人也是不甚感慨万千。骨肉兄弟和好如初,王府及各将军府也都为之高兴,此后的靖江王府更是少不了风花雪月。

历代靖江王的结局(四大明靖江王兄弟阋墙)(9)

天顺六年(1462年),奉国将军朱佐敏(1406年-1462年)去世,年57岁。

成化五年(1469年),靖江王爷朱佐敬薨逝,年66岁。谥号“庄简”。 睿圉克服、胜敌志强曰庄;一德不懈、平易不訾曰简。在位58年,好坏参半,此谥号也算是对朱佐敬最为确切的评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