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学了一门课叫《职业生涯规划》,里边各种理论,云里雾里,似懂非懂。以至工作后都没明白职业生涯管理究竟讲的是什么,相信很多朋友也会有同样的疑惑。

从公司与员工的互动角度,职业生涯管理包括:职业目标设定、职业辅导、职级通道、人才培养、导师带教、培训机制、薪酬绩效等等。

今天这里只从个人的角度,重点谈谈职业生涯的“规划”。

没干过招聘的人不配谈职业生涯规划,如果你看了10万个人的简历,你一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高手,如果看了50万个人的简历,那就是职业规划的大神。

我们曾经一度倾向于听成功人士讲他们当年的故事,却没发现,任何人的职业成功,都不是他自己规划出来的。就像买房子,很多人坐拥好几套甚至十几套房,但当年,他们买房真的没有什么理性的投资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是从什么开始(职业生涯规划究竟讲的是什么)(1)

接下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职业规划时的注意事项

行业潜力

不要去预测行业发展潜力,也不要管什么专业在未来会“吃香”,即便是你在10年前你看好互联网,去学了IT,十年后的今天,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学了IT的并没有干互联网。即便是干了互联网,也许会认为在体制内的朝九晚五才是最好的。

职业生涯规划是从什么开始(职业生涯规划究竟讲的是什么)(2)

兴趣天赋

谈兴趣是奢侈,而且也不好谈。只有极小一部分人在选职业时,可以考虑兴趣,而且兴趣必须连着天赋。这样选的职业,获得成就的概率更高。

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只是由于经历的某段场景,决定了自己的第一原始兴趣。

从高考说起,一个高中生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假如在某段时间看了一部考古题材的小说,或者侦查题材的电视剧,很是喜欢,在报考大学专业时,会自行脑补美好的画面,都是关于这个专业未来的工作场景。于是,大学专业依然决然的选了考古或刑侦、法律。

还有的人看到别人家的谁谁学的什么专业,挣钱了或做官了,于是就要紧跟其步伐。

职业生涯规划是从什么开始(职业生涯规划究竟讲的是什么)(3)

基于性格

如果把性格简单分为内向和外向两大类,职业选择也很明朗,内向的人优势在于心思细腻,思维缜密,适合干技术类工作;外向的人善于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强,善于从事组织、服务或管理类工作。

很多人都懂,但是在高考第一次填志愿,或大学毕业第一次择业时,因为年少轻狂,或者对自我性格定位缺少清晰认知,很多人并没有从性格出发去选择。

职业生涯规划是从什么开始(职业生涯规划究竟讲的是什么)(4)

认知层次

原生家庭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出身农村、县城、三四线城市居民、一二线城市,会出现不同的认知水平,认知水平也决定了自身职业选择。不再一一对比。举个简单例子,出身农村的人,最理想职业选择往往倾向是做官,这或许跟他从小就强烈的感受到官员的社会地位有关。

职业生涯规划是从什么开始(职业生涯规划究竟讲的是什么)(5)

短期规划

不要制定2年以上的规划,成功学和鸡汤害了太多人,所谓的3年做到经理,收入多少,5年做到中层,收入多少,几乎是毫无益处。人是要有理想,但理想只需要想一想而已,不要给理想的实现去限定一个时间,而应该把精力花在怎么做好当下,怎么基于性格,基于优势与劣势,更好扬长补短。

职业生涯规划是从什么开始(职业生涯规划究竟讲的是什么)(6)

追求极致

克服惰性,克服浅层思维,深入分析,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全力拼搏。这看上去像什么都没说,却是真正要做的。比如我们参加工作时,在从学生角色转换后,我们认为每天好好干活就已经是很努力了,实际上,多年后我们回头再看,前两年实际上什么也没出力去做。

举个简单例子,我们学办公软件,工作需要多少,我们就学多少。但如果要做到极致,只需要3个月,通过线上课程和线下操练,就能学到精通。

技能可以习得,经验却要靠时间积淀,但是我们还可以去做更多,我们从事的岗位,依据理论的工作职责,向前辈主动请教,然后总结出实战的工作思路。

即便是沟通、组织与人际交往的能力,都能通过读书、网络课程和自我总结,快速提高。

职业生涯规划是从什么开始(职业生涯规划究竟讲的是什么)(7)

综合来讲,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综合自身各方面因素,做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有个朋友家的孩子,成绩不是太好,想去大城市,纠结报考三本还是大专,选专业时,又比较迷茫,很想听听我对行业、专业、学校、城市各方面的分析。

而我并没有高谈阔论。我只告诉他“大专和三本,选什么专业影响不大,当你没有发现大城市的残酷时,总是志存高远。如果家里有几万的存款,父母还算年轻健康,就读个三本,留在现在的四线城市,将来就在这里找个工作,谈个对象,结婚成家,照顾父母。如果你有学习的动力,可以考这个城市的公务员”。

也许他听了很失望,并没有洞察未来的分析与高深莫测的理论。

,